新聞 > 軍政 > 正文

被封殺的報導:瀋陽版「PX風波」調查

(編者按:中國《公益時報》記者冒安林于于6月26日公開的該篇報導,6月27日,從「百度」、「搜狐」、「騰迅」等各大網站悄然退下,遭到大陸當局的封殺。茲轉載如下。)

  在廈門PX項目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最終被政府「叫暫停」的同時,一場由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導演的瀋陽版「PX事件」極速上演,並引起當地市民的集體抗議。儘管瀋陽版的「PX項目」目前還沒有引起國內外媒體的注意,結果如何也還是個疑問,但現代化過程中的環境問題,像一道刻在當代中國身上的傷痕,再次拷問着我們的每一個地方政府、企業和民眾。

  直到5月29日下午之前,李農一直都很喜歡他的新家。

  這位瀋陽大學主授現代文學的年輕講師,剛剛搬進新裝修的106平米房子。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透過落地陽台靜靜欣賞樓下那一大片幽靜而美麗的果園。

  再往東,僅僅隔一個街區,就是張學良部隊的北大營軍隊營房遺址,也是「九.一八」事變中,日軍第一發炮彈的落地處。

  這是一片美麗的土地,但一切寧靜都在5月29日這一天被悄然打破。從此之後,日夜陪伴他的,將是一個生產有毒廢氣的汽車噴漆車間。

  除環境將受到污染之外,讓瀋陽市民更為擔心的是,任何工業設備的安全性都不是百分之百可靠運行的,這個處於城市中心的工廠一旦發生設備故障或生產事故,原本可通過高溫燃燒安全處理的二甲苯泄漏出來,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與上海通用(瀋陽)北盛汽車有限公司及相關部門交涉無果,6月6日上午,市民代表來到瀋陽市政府廣場,希望市政府相關部門出面,維護居民權益。

  一份突如其來的環評公告

  ●上海通用(瀋陽)北盛公司15萬輛雪佛蘭系列轎車生產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包括產生二甲苯、漆霧等大氣污染物,含氨氮、鋅、鎳等污染物的生產廢水,以及塗裝車間的磷化濾渣、電泳廢渣、廢膠等工業固體廢物等

  5月29日傍晚,李農家所在的瀋陽聖淘沙小區的牆上,悄然多了一份公告。

  這是一份環境評價公告,發佈公告的是上海通用(瀋陽)北盛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盛公司)和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北盛公司擬在瀋陽市大東區北大營街15號原有廠址上,二期擴建15萬輛雪佛蘭系列轎車生產項目,並委託環科院開展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公示期為10天。

  根據這份環境評價公告所述,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包括產生二甲苯、漆霧等大氣污染物,含氨氮、鋅、鎳等污染物的生產廢水,以及塗裝車間的磷化濾渣、電泳廢渣、廢膠等工業固體廢物等。

  又見二甲苯

  北盛公司的這個二期擴建工程,引發爭議的主要是其中一個預計年塗裝15萬輛汽車的大型車輛噴漆車間。由於北大營地區位於繁華的瀋陽市二環路以內,在北盛公司周圍的幾公里範圍中,共分佈有居民小區約20個,總居住人口近50萬左右。而在這個大型噴漆車間的周圍一至兩公里之內,分佈着近十個新建居民小區。

  在北盛公司廠房的北面,隔着二環北路就是瀋陽規模較大的望花新村居民小區;在廠房的西邊,緊靠着築景東方、聖淘沙小區;在廠房南邊,是瀋陽北大營海鮮市場和紫竹名郡、北大營小區;在廠房的東南角,則是新建的華誠陽光小區。

  根據國務院批准、國土資源部正式批覆的《(1997-2010)年瀋陽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這片地區屬於瀋陽市核心市區,理應重點發展第三產業,強化金融、貿易、科技、文化、信息等職能。為了減少市區三環以內存在的大型污染型工業項目,瀋陽市政府曾經對大型國企較為集中的鐵西區進行搬遷改造,把一些大中型企業都搬離市區。

  但現在,李農和附近幾萬居民們,卻將面臨着可能的環境污染威脅。根據這份環境公告所述,15萬輛生產能力的塗裝車間採用了先進的水幕法處理的漆工藝和水溶性環保油漆,對烘乾室所產生的含二甲苯的廢氣將進行完全高溫燃燒和淨化處理後才會排放。同時,企業會將污染負荷較高的含有鎳等金屬的塗裝廢水進行預處理,除去鎳和鋅,在達到了車間排污口一類污染物標準後,「再會同其它生產廢水、生活污水達標排入市政管網。」

  但公告最為關鍵的「環評結論要點」一欄中,並沒有提及具體的環境影響數字指標及相關後果,而是用了幾個非常含糊的描述性詞語:「各類大氣污染物……經預測對周圍空氣環境影響不大」、「生產噪音能夠滿足標準,對所在地聲環境影響不大」、「本項目產生的危險固體廢物……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等等。

  這份突如其來的環評公告和那些含糊不清的評價定語,立刻引起了附近所有居民的重視。「我選擇在這裏居住,就是看重這裏的環境和那片有幾十年悠久歷史的果園,如果小區旁邊就是污染企業的車間,那我的生活肯定會受到很大影響。」李農說。

  居民代表集體維權

  ●北盛公司附近居民經過多次交涉,也沒能看到環評單位編制的正式環境影響報告書

  二甲苯屬於有毒物質之一,長期接觸,可危害中樞神經系統,造成苯中毒。

  出於對環境影響的憂慮,從看到環境評價公告之日起,當地居民就展開了維權活動。發現公告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30日,居民就自發組織起來,商討維權事宜。按照環評公告「各位公眾如需了解詳細內容,可直接向建設單位或評價單位索取簡本」所說,5月31日,一百多名附近居民代表來到北盛公司,要求廠家出示公告中所提及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簡本》,並要求企業出示相關的《建設用地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相關審批證件。

  當天,瀋陽市大東區政府領導、大東區經濟局孫姓負責人以及大東區規劃局相關人員會同上海通用瀋陽北盛公司的相關人員接待了來訪居民,但沒有能夠出示居民要求看到的相關環評報告以及項目建設許可證件。

  6月1日,項目工地周邊小區居民自發集合起來,集體簽名要求政府及企業公開澄清事件真相,保障居民應有利益和生活品質。同時,他們自發捐款集資,並推選出李農、陳廣崇、關明春、關志耀四名居民代表負責牽頭協調工作:

  李農,瀋陽大學教師,瀋陽仲達律師事務所見習律師,1996年考取律師資格證書;

  陳廣崇,中石油遼陽分公司自動化及儀表高級工程師,已退休;

  關明春,遼寧省華昊律師事務所律師;

  關志耀,自由職業者,家中有1歲嬰兒一名。

  6月2日,北盛公司附近築景東方小區、聖淘沙小區居民又自發組織,來到北盛公司,要求企業提供詳盡資料說明項目對周圍環境真實影響的程度和後果。一名自稱是北盛公司二期工程副總監的侯姓人員接待來訪居民,承諾項目沒有污染。

  6月5日,四位居民代表來到遼寧省國土資源廳、遼寧省環境保護局和瀋陽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分別向三處遞交了「控告書」,控告上海通用瀋陽北盛公司在居民生活密集區內擴建有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大型工業項目,要求按照環評公告所說,請企業出示詳細環境影響報告具體內容,並出示相關《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批文,但依然沒有能夠看到任何相關報告和批文。

  6月6日上午,市民代表向地方政府提出建議,希望有關部門出面處理此事。

  6月7日,關明春律師以居民身份再次來到上海通用瀋陽北盛公司,要求對方出示具體的環境評估報告,但北盛公司黃姓工作人員聲稱,目前沒有環評報告,因為有地方需要進行調整,報告已經返回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21條規定,「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前,舉行論證會、聽證會,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

  然而,北盛公司附近居民經過多次交涉,也沒能看到環評單位編制的正式環境影響報告書。記者6月8日前往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採訪並要求翻閱正式報告書時,也遭到拒絕。

  此後,遼寧省和瀋陽市兩級政府部門先後分別組織有關單位同市民代表進行對話,告知項目已經過審批,且技術先進。而另一方面,市民代表要求出示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簡本》等指標性文件,上海通用公司方面始終不予提供。

  專家:「二甲苯」背後

  有安全隱患

  ●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揮發、燃點低,一般可以通過高溫燃燒來進行完全焚燒處理。但是產生如此多的二甲苯,即使是採用可靠的燃燒處理技術後排放,也還是令人深感不安

  對汽車進行噴漆塗裝,是現代汽車生產製造中比較重要的環節之一,目前一般採用噴淋技術進行噴漆,由於受目前生產工藝的限制,油漆中往往含有大量二甲苯等有毒原料,即使是比較環保的水溶性油漆,也必須使用二甲苯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6月15日,記者與上海通用總部取得聯繫。16日,上海通用公司指定其公關公司郎明公關關係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明為全權代表接受採訪。

  趙明提供給記者的技術統計文件中,上海通用煙臺東嶽工廠也採用的是水溶性油漆工藝,「按噴漆房每年工作時間4800小時計算,水溶性油漆可比傳統溶劑性油漆每年減少二甲苯排放3197公斤。」

  一張名為《2006年上海通用東嶽工廠二甲苯排放統計數據表》的表格顯示,2006年,上海通用煙臺東嶽工廠汽車噴漆車間二甲苯排放濃度為:噴漆房濃度4.67mg/m3、速率3.56kg/h,烘房濃度1.03mg/m3、速率0.015kg/h。

  按照上表數字計算,每小時排放3.575公斤(3.56公斤加上0.015公斤),那麼一年4800小時總排放二甲苯為17160公斤。而根據環評公告,北盛公司全年工作日251天,按每天3班每班8小時組織生產,總的工作時間就是6024小時。

  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揮發、燃點低,一般可以通過高溫燃燒來進行完全焚燒處理。但是產生如此多的二甲苯,即使是採用可靠的燃燒處理技術後排放,也還是令人深感不安。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雙苯廠發生爆炸,有毒物質對二甲苯(P-Xylene)流入松花江,導致發生了重大環境污染事件。而2007年6月,廈門PX事件,也因海滄PX項目距離廈門市區太近、容易造成眾多安全污染和事故隱患,被緊急叫停。

  據專家介紹,油漆和染料、石油加工等生產工廠的廢水廢氣,以及生產設備不密封和車間通風換氣時的排放泄漏,是自然環境中二甲苯的主要來源。由於二甲苯具有中等程度的燃燒危險,它可與氧化劑反應,產生高濃度氣體與空氣混合發生爆炸。

  而二甲苯的遷移轉化,也是污染物中較難控制的一種,它可通過機械排風和通風設備排入大氣,同時也能溶在水中造成污染,生產1噸二甲苯,一般排出含二甲苯300~1000mg/L的廢水2立方米,一座精煉油廠排放入大氣的二甲苯能夠高達13.18~1145g/h。

  專家指出,二甲苯對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濃度時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長期接觸可導致神經衰弱綜合徵。此外,二甲苯具有一種特殊味道,也會對城市空氣質素造成一定污染。更嚴重的是,工業設備的安全性都不是百分之百可靠運行的,處於城市中心的工廠一旦發生設備故障或生產事故,原本可通過高溫燃燒安全處理的二甲苯泄漏出來,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通用」為何重啟環評流程

●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項目產能發生更改,就必須啟動新的環境評價工作,對新增產能後的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評估,原有的審批報告都已不再適用

上海通用出示的相關材料表明,早在2005年1月25日,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下發了「遼發改發(2005)50號」正式批文,「原則同意上海通用(瀋陽)北盛汽車有限公司實施增資擴建項目」。

此外,2005年6月6日,遼寧省環境保護局也下發了「遼環函(2005)135號」文,對北盛公司擴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進行了批覆,認為環評合格,原則同意該項目開工建設。當時,負責對北盛公司擴建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的是遼寧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在通過環境評估以及取得相關政府部門的批文之後,「北盛公司擴建項目開工建設前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辦理了土地證、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各項手續、批文齊全。」趙明告訴記者。

那麼,早在2005年就通過環評並取得各項建設許可證書的北盛公司擴建項目,為什麼又突然會在2007年的5月29日重新啟動環評流程?

對此,趙明給出的解釋是,國家環保總局曾於2006年2月22日正式發佈了《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該辦法自2006年3月18日起正式施行,要求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建設項目,都必須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並需經過公開的公示,徵求公眾意見。所以北盛公司2007年5月29日張貼出來的環評公告,只是按照相關法律重新啟動了應有的法律流程,補上了公眾公示這一環節。

但記者從可靠渠道獲得消息,2005年上海通用申報審批的北盛公司擴建項目中,產能是年產10萬輛汽車,而2007年5月29日的環評公告中所說的生產產能卻是15萬輛。

2007年6月19日,瀋陽市環境保護局發佈了《關於上海通用公司修建噴漆車間污染擾民問題調查處理情況的回覆》,回覆中指出:「上海通用(瀋陽)北盛項目是瀋陽市於2003年引進的重點汽車項目,項目投資3.34億美元,產量20萬輛。該項目分二期建設,一期於2003年9月份投產,產能5萬輛,完全符合國家環保方面的要求。目前,二期擴建項目已獲得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現正在籌建中。由於二期項目涉及產品改型,屬跨類生產,按國家產業政策需要重新進行環保審批。」

很明顯,北盛公司現在進行的是二期擴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項目產能發生更改,就必須啟動新的環境評價工作,對新增產能後的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評估,原有的審批報告都已不再適用。2007年5月份北盛公司委託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負責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編制工作。

北盛公司2005年通過的環評和相關建設許可證的取得,是合乎常理的。2004年2月26日,上海通用汽車、上汽集團和通用汽車中國公司正式簽約收購重組瀋陽金杯通用汽車有限公司,並於2004年8月2日改組為上海通用(瀋陽)北盛汽車有限公司,2004年8月形成年生產能力5萬輛規模。按照一般流程,如果從2004年8月2日新公司成立後立刻開始進行新項目的環評和報批工作,剛好可以在2005年的上半年完成相關審批流程。

事實也的確如此,2005年1月25日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的「遼發改發(2005)50號」批文,就是對瀋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沈發改(2004)91號」文的批覆,表明北盛公司2004年就向有關部門提出了擴建工程的項目申請。

而在2004年,北盛公司周邊的新居民小區大多剛剛開建,居民也都沒有正式入住進來,當時《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也尚未正式發佈施行,所以北盛公司一期擴建工程順利通過環評審批,取得了相應許可。

環保部門對擴建毫不知情

●北盛公司二期項目佔地面積325000M2,新增建築面積135518 M2,為了擴大產能,北盛公司還將周邊數塊分佈於瀋陽市大東區北大營街西側的原瀋陽市第七糧庫地皮買下,在最近處,廠房圍牆僅僅距離居民小區圍牆不到五十米

記者在2005年6月6日遼寧省環境保護局就北盛公司一期擴建項目下發的「遼環函(2005)135號」批文中看到,遼寧省環保局明確提出,「請瀋陽市環境保護局負責該項目日常的環境保護監督檢查工作。」

2007年6月8日,記者就北盛公司二期擴建工程向瀋陽市環保局進行採訪,瀋陽市環保局宣教處水華處長以及審批處楊處長,均表示對北盛公司二期擴建工程毫不知情。北盛公司二期擴建工程總投資額達到了26.7億元,按照國家環保總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的要求,該項目須由國家環保總局審批,並由地方環保部門加以監督和檢查。由於北盛公司二期項目投資額較大,其審批權不在瀋陽市環保局,而目前尚且處於環保部門審批之前的環評公示階段,所以環保局尚且沒有實施管理。對於北盛公司的一期擴建工程,目前尚未發現有違規之處。

根據環評公告的數字,北盛公司二期項目佔地面積325000平方米,新增建築面積135518平方米,為了擴大產能,北盛公司還將周邊數塊分佈於瀋陽市大東區北大營街西側的原瀋陽市第七糧庫地皮買下,在最近處,廠房圍牆僅僅距離居民小區圍牆不到50米。

上海通用公司指出,實際上的擴建廠房位置,位於北大營街的路東,而緊鄰居民小區的地塊是位於北大營街的路西,根據規劃,路西的地塊將會建成一個停車場。

但記者在現場卻看到,位於北大營街路東的地塊上,已經有一大片建成的廠房存在,並且快要進入外部裝修和設備安裝階段。

據當地居民反映,北大營街路東的這個建築,是從2006年10月就開始動工的,期間一直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建築,直到2007年的5月29日看到環評公告,才知道那原來是一個15萬輛汽車的噴漆車間。

而根據建設項目審批和動工流程,在北盛公司二期項目沒有通過環評及相關審批許可之前,是不能夠提前進行基建工程的開工建設的。現有15萬輛年產能的二期擴建項目在沒有正式批准之前,2006年10月份就正式動工建造廠房,屬於違規行為。

但另一種存在的可能是,2006年10月動工的車間,是原屬北盛一期擴建項目的建設規劃之一。由於二期擴建屬於產能增加和產品改型,同時又尚處於環評和審批之中,北盛公司按照2005年取得的批文進行一期工程建設施工,則是完全合法的。但如果此廠房同為二期擴建工程的一部份,那麼就存在違規開工建設的問題。

6月8日,記者來到瀋陽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就此事進行採訪核實,但未能通過該局辦公室年哲民秘書獲得必要資料及信息。6月19日,記者就北盛公司是否存在借項目擴建進行違規先建一事,向上海通用進行補充採訪,但至發稿時止,尚沒有得到對方正式回應。(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0627/4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