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再三提醒:常喝2種「水」,食管癌會盯上你!不是隔夜水、千滾水

董先生是位老煙民,今年45歲的他已經有20多年的吸煙史。近三個月來,他感覺嗓子裏一直有痰,吞咽的時候總覺得嗓子裏被什麼東西黏住了一樣。

但他沒有太當回事,認為是吸煙多年引起的咽炎犯了,自行購買了一些含片服用。然而一段時間過去了,症狀並沒有得到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了,咽喉異物感愈發嚴重了,連喝水都感覺到刺痛。這才讓他引起重視,去醫院進行了檢查。

經檢查發現董先生的食管相較於常人粗糙了不少,且上方有不規則的病變,後續的病理檢查確診為食管癌早期

據國際癌症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食管癌60.4萬例,死亡人數54.4萬人,是全球第6大癌症死亡原因。其中,中國食管癌新發佔全球53.7%。這說明全球超過一半的新發食管癌集中在中國,嚴重威脅中國居民的生命健康。

那怎麼預防食管癌呢?食管癌跟咽炎有什麼區別?今天來給大家解讀~

一、食管癌與慢性咽炎有什麼區別?

臨床上很多人會跟故事中的董先生一樣,將食管癌誤認為咽炎,從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那麼如何區分食管癌和慢性咽炎呢?主要有3點:

一是發病年齡不同。咽炎在任何年齡段的人群身上均可出現,食管癌則在45-65歲的中老年群體身上較為高發

二是吞咽異物感不同。咽炎引起的吞咽困難與食物性質無關,在吞咽食物時症狀有所減輕,一般不會有阻塞感;而食管癌引起的吞咽異常,在食用固體時較為明顯,進食時患處會有明顯的停滯感,發展到後期會連液體吞咽都很困難。

三是伴發症狀不同。咽炎所引起的症狀會有乾燥、瘙癢、灼熱感等,急性發作時還會有咳嗽表現;而食管癌引起的咽喉處不適,則會伴有胸骨/食管疼痛,表現為異常的牽拉感、摩擦感、針刺感等。

二、4種喉嚨不適或是食管癌信號,別忽視

當喉嚨處出現這些異常症狀時,很可能是食管癌發出的信號,別以為是咽炎。

1、吞咽困難

食管內存在異常病灶會引起吞咽困難的症狀出現,初期在吞咽固體食物時較為明顯,隨着病灶不斷變大,後期吞咽流質食物時也很困難,甚至連口水都咽不下去。且隨着病灶不斷變大,會導致食管出現堵塞,食物吞咽時會有明顯的滯留感,甚至是發生梗阻。

2、咽喉部乾燥緊縮

食管癌會導致食管分泌黏液的功能下降,繼而容易引起咽喉處乾澀,同時伴有異常的緊縮感。

3、有異物感

腫瘤存在於食管內,患者會明顯感覺食管里有東西,怎麼也咽不下去。

4、吞咽食物時發痛

食管癌患者還可能會有咽東西時出現疼痛感的症狀,該症狀與扁桃體發炎十分相似,很容易混淆。

三、2種「水」是食管癌幫凶,儘量少喝

食管癌的發生與日常的飲食習慣之間有很大關係,長期進食一些食物,會導致食管癌的風險顯著上升,這兩種「水」尤其需要注意。

太燙的水

《國際癌症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茶水溫度過高會導致食管癌的發生風險顯著提高。與幾乎不喝熱茶的人相比較,每天喝2杯以上溫度>60℃茶水的受試者,罹患食管癌的風險會增加90%。

無獨有偶,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曾經也發表過報告稱告,經常喝65℃以上的熱飲,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因為攝入過燙的食物,會導致食管黏膜被燙傷,沒有及時干預會發展成慢性炎症,而炎症不斷對食管帶來刺激,容易誘發癌變。

《2018癌症預防和生存報告》中的研究指出,每日多攝入酒精10g,與食管癌風險增加25%相關。在亞洲群體中,每周酒精攝入>200g的人,食管癌發生風險相較於普通人增加了3.87倍。

除了以上2種「水」,這3種食物也是食管癌幫凶

醃製食品

醃製食物內有大量的亞硝酸鹽,該物質進入體內後容易與蛋白質生成亞硝胺,而亞硝胺是個明確的致癌物,容易導致身體患癌風險增加。且醃製食物是個高鹽的食物,鹽分攝入過量會讓食管黏膜受到刺激脫落,導致其發生損傷。《英國醫學委員會內科學》上的一項研究也明確指出,經常攝入醃菜的受試者,食管癌死亡率會增加45%。

硬質粗糙食物

過於粗糙的食物沒有經過充分咀嚼直接咽下,會導致食道黏膜出現損傷,長期如此會導致食管黏膜不斷損傷、修復,在過程中發生突變的幾率會顯著增加,容易誘發癌症。

辛辣食物

辛辣的食物會損傷食管上皮,繼而容易引起上皮細胞變性。而上皮細胞核酸代謝也會受到影響,容易誘發黏膜炎症,最終會增加癌變的幾率。

預防食管癌要先從日常的飲食上去做出改變,上述的這些食物要儘量少吃。同時,日常要多觀察身體表現,出現異常要及時就醫。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39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