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澳洲驚現恐怖噬肉菌 24小時「吃掉」一個人

它們吃人肉、吸人血、啃骨頭

它們會讓人生不如死

最後甚至將人「完全吃掉」!

這些,不是喪屍電影裏的情節

而是真真切切的,就存在我們現實生活中!

(下面新聞圖片會引起觀賞不悅,旨在提醒注意,請謹慎閱讀)

據澳媒報道,隨着澳洲天氣逐漸回溫,維州第二大城市Geelong今年的食肉性潰瘍病例可能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

這種高致命「吃人」細菌,這兩年曾在全澳多地肆虐,甚至「吃掉」感染者,引發全澳恐慌……

噬肉菌無孔不入

游泳、洗澡、打赤腳、處理海鮮...

生活中平常不過的細節,可能就是它邂逅我們的場景,它會藉助多種感染源進入人的身體。

1打赤腳進健身房被迫切肉植皮

在澳洲這個特別流行健身的地方,不少男士都熱衷於在健身房揮汗撒雨,2016年,昆州一名男子,去健身房鍛煉完後,準備先洗個澡,洗掉汗味後回家好好休息,可是,他忘了帶鞋,無奈就打着赤腳洗完了澡。

回家後來沒過多久左腳開始發癢,腳底出現硬塊,剛開始他也是沒太在意,以為長了雞眼(plantar wart),就參照網上的經驗貼,買了些非處方藥,嘗試着一些土方子試圖去掉「雞眼」。

半年後,並沒有什麼效果,反而越來越多了,他這才決定去看醫生,醫生檢查說這並非普通的皮膚病,而是感染了人類乳突病毒(HPV),由於前期病情耽誤了太久,沒有及時就醫。

導致傷口由1個變成了5個,傷口長達5公分,不僅無法正常行走,而且整隻腳都腫了。

直到2017年2月,他接受手術切掉受感染的部分,並進行植皮,將鱈魚身上的部分組織,直接植到了男子的腳底,臥床一個月後總算能正常走動了。

2

蚊蟲叮咬皮膚腐爛潰瘍見骨

前幾年,澳洲墨爾本地區也爆發一種疑藉蚊子散播的噬肉菌,患者被蟲類叮咬後,皮膚會慢慢腐爛,有時更潰瘍至見骨。患者起初並無異樣,但隨着病情惡化,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這種「布魯里氏潰瘍」(Buruli Ulcers)的患者最初皮膚出現有如蚊子叮咬的傷口後,該傷口會慢慢腐爛,有時更如火山口般,嚴重者會影響骨骼、甚至出現壞死。

簡女士(Jan Smith)是在爬山時被感染,澳洲醫學界尚無法完全肯定這種食肉菌的傳播途徑,也不知道如何治癒它。

3紋身五天下海游泳兩個月後器官衰竭而死

2017年夏季,塔州正值高溫,一名31歲的男子難耐酷暑,在右小腿做完紋身後,不聽文身師傅的勸告,五天後就下海游泳。

幾天後,他開始發燒並且渾身發冷,紋身處和腿部其他地方開始泛紅,去醫院就診時,紅斑竟變成紫色,長出大大的水泡。

雖然他接受了抗生素治療,但是還是引發了敗血型休克,這是感染導致低血壓時的併發症。

醫院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治療——提高血壓以及清理傷口,男子的病情有所改善,幾周後已經逐漸好轉。但在這之後,病情再次惡化,兩個月之後,因為肝臟損傷、腎衰竭和皮膚組織病變死亡。

「噬肉菌不僅能讓皮膚潰爛,吞噬器官,更嚴重的還會快速致死。噬肉菌最喜歡通過傷口進入人體,感染速度極快!」

噬肉菌有多可怕

在電影中才有的可怕致命病毒,染上會疼痛難忍,嚴重時還會被迫截肢,這個會吃人的「吃人菌」到底是什麼?它有多可怕?

[page]什麼是噬肉菌?

噬肉菌(Flesh eating bacteria)並非單一細菌,而是指會引起「壞死性肌膜炎」的一些混合病菌,最常見的有化膿鏈球菌、創傷弧菌、金黃葡萄球菌等。

由於這種病菌專「吃」脂肪和筋膜,並且有着極強的繁殖能力,能迅速產生大量毒素,侵蝕身體組織,如果不及時清除,細菌會從內部將患者「吃掉」,故有這麼一個可怕的名字「噬肉菌」或者「食肉菌」

爆發高峰期:噬肉菌在5月至10月是爆發高期

臨床病症

早期:病症和流感相似,包括發熱、肌肉酸痛、咽喉疼痛。皮膚紅腫、發熱、變硬,腫脹呈紫紅色片狀,邊界不清,且伴有強烈疼痛感。

中期:患者皮膚的傷口會越來越痛,體溫也會越來越高。感染部分變得更加鮮紅,皮膚顏色逐漸發紫、發黑,由於血管被破壞而導致的含血性液體水皰和大皰逐漸增多。

後期:產生腹瀉和發燒等症狀,反應遲鈍、意識喪失、多器官衰竭,皮膚出現四周繞以紅暈的壞死黑色焦痂,類似於三度燒傷。中毒不能治癒時,會因敗血症或休剋死亡。

傳播途徑

生海鮮:噬肉菌非常容易在海鮮上出現,涉及個案多與海產品有關。垂釣、潛水或是在街市買海產被海鮮弄傷了手,都有機會感染食肉菌,但在眾多感染途徑中,吃生蚝風險最高。

溫暖近海細菌:水溫高容易滋生細菌,細菌通過傷口進入人體內,進而破壞身體組織造成生命危險的情況。

身體表面較大的創面:噬肉菌最愛往傷口裏鑽,通過入侵傷口一步步吞噬人的生命!

手術:剖宮產、子宮切除術、小切口輸卵管切除術、腹腔鏡等

這些情況下容易感染

1、在花園除草時被劃出一道傷口

2、垂釣潛水、洗蝦或者蟹時被刺傷

3、被微小昆蟲或動物叮咬

4、皮下注射胰島素

易感染人群

糖尿病不受控制者

腎衰竭並需要持續洗腎者

長期服用膽固醇藥物者

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地中海貧血症等患者

年長或免疫力低下者

營養不良

靜脈吸毒

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

慢性皮膚潰瘍者

50歲以上男士感染的風險較大

發水痘的兒童

感染了帶狀皰疹的成人

如何避免致命食肉菌?

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統計),澳洲每年大約有100人死於弧菌病,而弧菌病只是噬肉菌比較常見的一種細菌之一。可見每年噬肉菌會吞噬多少人的生命,那麼到底應該如何保護自己,避免染上致命病害呢?

這些容易被感染的事,千萬別做!

1、身上有創傷時,千萬不要沾可能攜帶病菌的水,尤其是溫暖的海水,泳池的水等。

2、手上有傷口的時候,不要去處理生海鮮。如果被海鮮刮傷,立刻清水沖洗傷口,並要及時對傷口酒精、生理鹽水消毒。

3、儘量避免光腳進健身房、汗蒸房、公共浴室等。如果身上有傷口,使用公共健身器材前,最好先用消毒紙巾消毒。

這些攜帶病菌的食物,千萬少吃!

1、自來水

2、生米

3、蚝

4、在外已切好/洗好的蔬菜水果

5、生豆芽

6、半熟的肉及未熟的雞蛋

7、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和果汁

發現不對勁該怎麼做?

如在抵抗力下降階段、或者有傷口的情況下,接觸過噬肉菌的高危環境。之後出現皮膚紅腫、疼痛、發熱等,不要心存僥倖,立即就醫,不可拖延,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隨着噬肉菌感染病例的上升,小編建議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一定不要輕視噬肉菌,及時就醫,保重身體!同時,在夏季,儘量不要吃生的貝殼類海鮮。若本身已有傷口,更應避免在海水中游泳。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韻

來源:澳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