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張祚臣:哈耶克曾三度訪台,齊邦媛做翻譯,蔣經國會見(圖)

作者:

1944年3月,哈耶克出版了他那享譽世界的經濟學名著《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英國保守派甚至認為該書是上天賜予用以反擊支持政府計劃主義的政治狂熱分子最有效的思想工具。

在台灣,經周德偉引入,殷海光翻譯,其書被譯為《到奴役之路》。1953年由《自由中國》的連載,和在之後由文星書店出版的譯本,成為台灣民間的自由主義者對抗黨國主義的思想武器。但是在當時冷戰結構下,哈耶克也成為台灣政府大力爭取的國際友人。他曾經三度訪台(1965、1966、1974),受到官方款待,他對台灣政府頗有好感。

關於哈耶克三次訪台的詳情,資料殊為缺乏。筆者在網絡上搜索,也只得到隻言片語。不過在閱讀齊邦媛所著《巨流河》時,發現1965年哈耶克第一次訪台期間,台中演講時,齊邦媛曾為哈耶克做過翻譯,下面照錄齊邦媛《巨流河》中的文字:

一九六五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海耶克(哈耶克)博士(Prof. Friedrich a Hayek)到台中各校演講,我受命擔任現場翻譯。他對我說:「待會兒我講一段,你就幫我翻譯一段。」我心裏忐忑不安,因為我大一雖然修過經濟學概論,但並不懂,所以很緊張。到了會場,看到台北還有好多人陪他來,包括台大名教授施建生、華嚴等,整個會場都坐滿了人,我有些心慌。

海耶克(哈耶克)先生沒有給我演講稿,而且他講的英文帶有德國腔,不容易聽懂;他往往一說就是五、六分鐘才讓我翻譯,這真是很大的挑戰。還好,他偶爾會在黑板上寫幾個字。那是我第一次聽到「Closed Society」跟「Open Society」這兩個詞,我想「Closed」是封閉,「Open」是開放,所以就翻成「封閉的社會」與「開放的社會」,應該不會錯吧。後來大家果然繼續這麼用,這給我很大的鼓勵。台大法學院長施建生後來對我說:「我帶他們走了這麼一大圈,你是當中翻譯得最好的。」而且也對別人這麼說。

第二次訪問是1966年,關於這次訪問資料更少,只知道哈耶克曾表示希望見到翻譯其名著《到奴役之路》的台大哲學系教授殷海光,無奈當時殷海光因鼓吹自由主義而正遭受當權者的迫害與監視,且被特務警告不得參與哈耶克的演講與聚會,終作罷。

哈耶克第三次訪台是1975年。11月15日到台中逢甲大學(當時名為「逢甲工商學院」)進行演講與座談,同一日還訪問了前身為「台北帝大附屬農林專門部」的國立中興大學。

第三次訪台正值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1974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由前一年的12.8%降至1.1%,消費者物價指數由8.2%上升至47.5%。哈耶克來台演講的講題之一便是通貨膨脹與就業之間的關係,隱含批評凱恩斯學派以菲利浦曲線(Phillips curve)為依據所主張以通貨膨脹方法刺激短期就業的政策。同時當哈耶克在台接受記者訪問時,他表示自由經濟的意義並不是政府與經濟活動無關,而是提供經濟活動所需的勞務與設施。他說開發中國家不宜採用社會主義國家經濟。

之後,哈耶克在12月4日以《台灣給我的啟示》(Was Taiwan Lehrt)為題投書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盛讚台灣的自立自強的經濟發展已為開發中國家之模範。

哈耶克提醒說,集權式的計劃經濟,最後會形成一種專制的制度。而國際經濟局勢表示凱恩斯的經濟學完全錯誤,大家應趕快擺脫凱恩斯經濟理論所造成的持久性經濟繁榮的幻覺。

這次訪台,蔣經國會見了哈耶克。蔣經國在1975年11月29日的日記中寫下他與哈耶克談話的心得:

從經濟基本問題來看馬克斯的經濟學早已破產了,就是共產黨本身,亦無法否認所謂從原始社會轉變到封建、從封建到資本、從資本到帝國、從帝國到共產、共產社會則是人類的最高和最後形態,今日看來,這是多麼的愚蠢理論,至於說人類歷史是一部階級鬥爭史,除了階級鬥爭中,即一無所有,尤其否認國家,這是多麼錯誤。

原載 葛陂小記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張祚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406/204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