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快人心!讓無數人傾家蕩產的機構終於迎來團滅

大陸文章/坑了無數人的「金交所」們,終於迎來關門大吉。

3月25號,湖南、遼寧、西安、重慶四地先後發佈公告,取消本地金交所的業務資質,已有的金交所已經取締,未來也不再新增

而根據證券時報的披露,這只是開始,未來全國所有省份都將取締金交所,這也意味着,整個金交所行業將迎來團滅倒計時

大家肯定一臉懵逼,這是啥意思,啥是金交所啊,咋就團滅了?

核心就是一個字:。亂象叢生,亂到沒邊。

金交所當初成立目的是便利不良資產轉讓,就是方便地方政府和銀行等機構把不良資產通過這個交易所賣給市場上的投資者。一般都是地方上自己設立的,而不是中央統一把關的。

初批成立的金交所業務問題比較大。一個是銀行間市場發展成熟,金融機構更願意去銀行間市場轉讓abs、clo等資產;而另一塊的司法拍賣業務競爭者太多,比如阿里、京東這些平台都可以做,金交所也撈不到油水。

兩重擠兌之下,金交所,可以說已經沒米下鍋了。在生存壓力之下,他們選擇劍走偏門,走向了如今看來臭名昭著的「摘掛牌業務」,也就是做各種非標融資。

翻譯成人話,就是各種企業缺錢想融資,金交所就幫他們的債權做成理財產品賣給投資者。這樣下來,企業拿到了融資,投資人獲得了收益,而金交所賺到了好處費,堪稱完美。

本來沒什麼問題,但關鍵是,只要有錢賺,金交所就來者不拒,不把關也不注重風險,放任自流

說幾個經典的大手筆,都是金交所的傑作:

1.P2P、現金貸,2015年的股災和P2P暴雷還記憶猶新吧,多少人傾家蕩產。

2.幣圈ICO,就是給虛擬貨幣融資,很多都涉及洗錢

3.房企理財,大到恆大融創,小到各地的中小房企,在當年都對資金近乎饑渴,但偏偏因為宏觀調控股票融資受阻,債券、信託又風控嚴格;於是效率高、毫無風控的金交所成了香餑餑,各大房企通過金交所獲得了以萬億計價的融資,而毫無疑問,金交所也是賺的盆滿缽滿。

強賺錢效應下,各地政府紛紛跟風,開辦自己的金交所,全國一度有超過80家金交所,而一些中西部地區,缺乏金融資源,更是把這個當做發展機遇。甚至出現了各種沒有審批資質就開辦的「偽金交所」。

可以說,在市場、政府和房企的催化下:金交所們成了銀行外的銀行,成了事實上的影子銀行

狂熱的成果被少數人攫取的,代價卻是所有人承擔。

後果非常嚴重,後遺症非常明顯。

從明天系、雪松系的暴雷,到恆大、碧桂園的危機,從政府、央國企的投資打水漂,到普通投資者的血本無歸;風險不斷擴散,對市場、企業、經濟和眾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罷免、問責、破產、跳樓的悲劇在重複不斷上演。

收割富人也打劫窮人,破壞經濟又瞞騙政府整個國家自上而下都深受其害

不少人憤怒的質問:監管呢,監管為什麼不作為!

不好意思,不是不管,是真管不了:

1)2019年以前是分業監管,證監會管股市,銀監會管銀行,保監會管保險,三家各司其職,而金交所恰好處在「三不管」的模糊地帶,誰都不好直接伸手去管。

2)地方監管等於沒有。對地方政府來說,金交所做全國業務是賺全國的錢,但受益的是本地經濟,所以,要管=斷財路,因此,省內監管=不管

近年來中央終於意識到了泛金融化的危險性,開始高壓嚴懲,重拳整治。

2021年一行兩會聯合發佈《聯席會議部署開展金交所現場檢查工作》,開始收緊金交所政策。同年,中央發文,要求各地大力整頓金交所和泛金融危害,嚴防風險外溢。

2022年,16省國資相繼發文,要求化解存量風險清退當地金交所,大力查處偽金交所。

同時,監管改革也在加速。

2019年以後,中央進行金融監管改革,銀監會、保監會合併為銀保監會,結束分業監管的糾結時代,開啟大一統的混業監管時代

2023年以後,中央成立金融監管總局加強金融監管

如今,金交所終於迎來審判終章落幕時刻,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好事;

但,那些受到巨大傷害的無辜者,那些留下的巨大傷疤痛苦,只能讓時間來慢慢寬慰了。

海外報道/防範金融風險 中國將關閉數十家金交所 專家指出原因...

來源:RFA

湖南、遼寧、西安、重慶四地的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先後公告,取消金交所的業務資質,並要求除中央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交易場所外,其他地方交易場所或企業不得以"登記、備案"等多種名義,直接或間接為各類發行和銷售非標債務融資產品提供服務和便利。

中國多地政府正在對從事金融交易的金交所(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作出關閉決定,以阻止有機構藉此進行融資和兜售理財產品,全國數十家這類金融交易平台可能會被關停。

據證券時報網周二報道,湖南、遼寧、西安(陝西省省會)、重慶四地的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先後公告,將取消各自轄內金交所的業務資質,今後四地都將不再有金交所,也不再有任何主體具備從事金交所相關業務的資質。公告進一步對「偽金交所」風險進行了提示,並要求除中央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交易場所外,其他地方交易場所或企業不得以「登記、備案」等多種名義,直接或間接為各類發行和銷售非標債務融資產品提供服務和便利。

該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及接近監管的權威人士處了解到,上述四省市的動作只是開始,接下來還會有更多地方陸續發佈取消轄內金交所資質的公告。這意味着,野蠻生長、在諸多金融風險事件中頻繁現身的金交所,作為一類地方交易場所,即將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官稱阻金融交易所野蠻生長

財經評論人士鄭旭光當天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官方許可的金交所的活動將被遏制:「這些金交所靠合規業務難以支撐,因為沒有足夠的業務量,他們大量做的是不符合規定的業務,認為這帶來很多問題,包括金融風險。實際上,我們看到前些年有很多金融衍生品都在推廣,可能很多都帶有欺詐性。」

報道稱,對於那些打着金交所旗號、活躍在各類融資活動中的「偽金交所」來說,金交所的徹底退場猶如釜底抽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由此可以預測,那些長期實質從事非法金融活動的「偽金交所」,將面對更加嚴厲的打擊與清理,甚至今後存在被刑事追責的可能。

各地紛紛公告關停金融資產交易所。(網頁截圖)

對此,鄭旭光說,這些金交所受到地方政府背書:「現在國家授權的金交所的權力將全部取消。其從事的衍生理財產品的業務,政府也不認可。湖南、遼寧、陝西(西安)及重慶這四地政府取消金交所,和清理地方融資平台類似,就是要消除金融爆雷的土壤。」

據了解,此次湖南等地政府取消的金交所分別為湖南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遼寧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西安百金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同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有近30家金交所,而在巔峰時一度接近80家。《證券時報》從多位業內人士及接近監管的權威人士處了解到,上述四省市宣佈取消轄內金交所資質的行為並非偶然,而是接下來所有金交所陸續關停的開始。

金融交易所交易量少導致關閉

金融學者司令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金交所關閉的主要原因與交易量不足有關:「關閉金交所的真實原因是因為交易量少,沒有足夠的交易實體,這本質上還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總量已不足以支撐交易活躍性。所以說金交所關停是早晚的事情。」

據報,關於是否關停全部金交所的決定似乎在監管內部已醞釀多時。一位曾在某金交所擔任高管的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早在2022年底,有關部門就召集一些地方政府和金交所,就金交所清退的可能性調研收集意見。最近終於塵埃落定,決定將現存金交所全部有序清退關停,而且明確今後各地不再設立。

司令說,金融交易活動好比實體經濟活躍度的一面鏡子,當實體經濟活動量減少之際,融資的需求隨之減少:「他就是這幾年中國經濟嚴重下滑的真實寫照。」

中國第一家金交所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2010年5月宣告成立。其後,各地紛紛設立金交所。其後,傳出不少企業、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參與非法融資產品爆雷。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馬江博說趨勢。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27/2035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