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兩會總提這五字 習近平鐵心走鋼絲

習近平已明確表示,對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經濟增長不感興趣,他要的是「高質量發展」。現在的問題是他能否帶領中共走上一條新的道路,順利從高增長過渡到低增長,而不使經濟陷入長期停滯。

習近平開啟高風險經濟轉向,中共在鋼絲上行走

摘要:習近平已明確表示,對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經濟增長不感興趣,他要的是「高質量發展」。現在的問題是他能否帶領中共走上一條新的道路,順利從高增長過渡到低增長,而不使經濟陷入長期停滯。

中共經濟增長奇蹟已經結束,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似乎無動於衷。

現在的問題是,他能否帶領中共走上一條新的道路,並讓全中共和他保持步調一致。

在經歷了三年疫情的扭曲之後,中共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長期發展軌跡逐漸清晰起來,這種經濟停滯不前的趨勢如果發生在前幾任中共領導人任內,恐怕會讓他們緊張不已。

但習近平的側重點不在這裏。近年來,他已明確表示對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經濟增長不感興趣。他要的是「高質量發展」,這是個有點模糊的概念,經濟學家和顧問們認為,這個概念包含了更加重視國家安全、政治穩定和社會平等。

在越來越重視意識形態的純潔性的同時,習近平不太在乎市場的看法了,這一點從中共政府周一突然宣佈取消總理李強一年一度的記者會的安排中可見一斑。

為了推進這些目標,習近平願意接受經濟增長放緩,相信這些新的側重點有助於加強中共控制,增強中共對抗西方大國的能力,恢復中共應有的國際地位。

從高增長過渡到低增長對任何政府來說都是一項棘手的挑戰。在地緣政治威脅加劇且國內不滿情緒高漲的情況下,實現這一目標的難度更大。

風險在於習近平可能矯枉過正,讓中共經濟陷入長期停滯,就像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一樣,並在這一過程中引發更多不滿。

最近幾個月來,中共領導層轉變側重點的跡象在更多地方顯現出來,其中包括習近平的講話,對外資企業的突查,還有中共國安部門公開呼籲民眾對外國威脅提高警惕。

習近平在去年的一次講話中說:「安全是發展的基礎,穩定是強盛的前提。」

中共側重點的轉變還體現在一些沒有做的事情上,最明顯的就是大手筆的刺激政策遲遲沒有出台,例如大規模的政府基建投資,過去這些措施曾在經濟放緩時為經濟注入強心劑。而如今,雖然經濟學家和投資者近期紛紛呼籲中共政府採取更多措施刺激經濟增長,但習近平明確表示,大水漫灌式的措施是浪費行為,是謀短利積長痛。

周二,李強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公佈了中共的官方經濟增長目標,更多證據顯示出中共的轉變。

李強表示,今年中共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與去年持平。這個目標雖然高於許多外部經濟學家的預期,但也再次證明中共政府願意接受長期較低的經濟增長,低於全球長期以來所依賴的中共經濟增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中共經濟會增長4.6%,這將是中共經濟除新冠疫情期間外幾十年來最低的增長率。

誠然,沒有誰指望中共能永遠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但中共的增長率已經降至不比美國和韓國等成熟的發達經濟體快太多的水平,許多經濟學家驚訝於這种放緩過程之快。

中共人均GDP目前更接近墨西哥或泰國,如果增長率低於成熟發達經濟體,那麼中共將被鎖定在中等收入國家的位置,這會對中共內政、國際關係和全球經濟產生不確定的影響。

中共廣東省東莞市一面牆上張貼的招聘廣告。圖片來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中共重慶果園港集裝箱碼頭上的繁忙景象。圖片來源:CFOTO/ZUMA PRESS

舊模式退場

在習近平之前的三位領導人執政的幾十年裏,中共的發展模式簡單明了,就是把增長放在第一位。這讓中共得以釋放民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地方官員和企業家相互配合,共同推動經濟建設,在這一過程中,中共的國庫日益充盈,全球影響力也得到提升。

這種維繫了幾十年並被普遍接受的模式在2017年10月宣告終結,習近平利用中共全國代表大會為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鋪路,並宣示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經濟增長已不再是中共領導層最關心的問題。

次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動了貿易戰,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風雨飄搖的時期。而三年的抗疫隔離措施以及更多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使得習近平愈發重視經濟和戰略層面的韌性。

這些擔憂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習近平在2021年曾尋求制約民營部門,整頓營利性教培公司、消費互聯網平台和房地產開發商。這些舉措重創了經濟,也讓外國投資者錯愕,但這似乎並沒有讓習近平和其他高級幹部感到不安,他們幾乎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緩解壓力,即使有專家呼籲取消某些措施。

從那以後,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這些舉措是長期戰略的一部分,目的是重申共產黨的權威及其意識形態優先事項;減少過度的風險承擔行為;加強經濟抵禦潛在衝擊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化解被許多決策者視為定時炸彈的房地產泡沫。

研究機構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中共研究負責人白安儒(Andrew Batson)表示,這傳達出來的信息是:除了增長,生活中還有其他事情,因此需要重新平衡優先事項。

人們在北京尋找零工機會。圖片來源:WU HAO/SHUTTERSTOCK

下一步行動存在不確定性

外部經濟學家和學者支持習近平的一些措施,以及中共為提升在製造業價值鏈上的地位以及促進研究與創新所做的其他努力。

但他們也表示,鑑於中共面臨的諸多不利因素,包括巨額債務負擔、不利的人口結構以及與西方貿易夥伴日益緊張的關係,習近平的許多目標要想實現並不容易。

習近平的計劃也讓中共的許多基層官員不知該如何推進,領導層的許多新目標與多年來一直激勵着中共前行的「致富光榮」精神相比,要更加模糊,也更缺乏吸引力。這可能會加劇政策的癱瘓,使規避風險的地方官員不願為中共經濟問題尋找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同時加劇隨着經濟放緩而產生的痛楚。

經濟學家們認為,要想讓中共經濟站穩腳跟就必須進行醞釀已久的改革。但這些改革多年來一直停滯不前,其中包括開徵房產稅、發展養老金體系、提高退休年齡和重組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

經濟的進一步萎靡不振也將波及中共以外的地區,尤其是當工廠主們尋求將在國內賣不出去的過剩貨物轉移到全球市場上時。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共產黨領導層面臨的問題是,他們的目標在本質上不夠引人注目,或是無法回答下級官員在考慮該怎麼做時提出的所有問題」,在紐約和上海設有辦事處的諮詢顧問公司Teneo的董事總經理Gabriel Wildau說。「現在已經不清楚中共要往哪裏去,也不知道其總體目標到底是什麼。」

但即使習近平正感到焦慮,他也不會表現出來。Wildau說:「一些從舊有的增長至上模式中獲益的精英感到不滿,但他並不在意;在這個國家經歷痛苦的轉型期間,他們現在可以吃點苦頭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華爾街日報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06/202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