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俄軍的地道奇襲悲催了

1

2024年1月26日,俄烏戰爭進入第702天。

先來看看戰場上的情況。

新海里夫卡(Novomykhailivka,在武勒達爾與馬林卡之間)前線,在Yuzhnodonetsk方向,過去24小時,在裝甲車的幫助下,俄軍攻擊了茲韋里涅茨(Zverinets)防禦區的南部,結果被烏軍擊潰,所有裝備都被摧毀,剩餘的俄軍士兵撤回到他們原來的陣地。

阿夫迪夫卡前線,新年之後,俄軍在南部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地理定位錄像確認他們已經佔領了沙皇狩獵區,並繼續在南部的私營部門地區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俄羅斯突擊隊試圖通過下水道繞到烏克蘭陣地後方,結果剛一露面就被烏軍火炮和迫擊炮火覆蓋,造成150名士兵死傷。

第聶伯河前線,昨日烏軍的炮彈擊中並摧毀了在克林基以東一個堅固陣地的大批俄軍部隊。

目測有大量俄軍裝備被摧毀。

過去幾個星期,雙方對第聶伯河左岸的進展保持沉默,缺少具體的戰線變化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克林基還在烏軍手裏,天氣狀況使得雙方的進攻都十分困難。

烏總參公佈的昨日戰果,又是豐收的一天。

再來看看其它消息。

2

俄羅斯「軍神」斯特列科夫因「極端主義」在被判處四年監禁。

斯特列科夫本人並不承認自己有罪,稱自己在為祖國服務。與此同時,他的支持者聚集在法院附近抗議,一些參與人員被拘留。

斯特列科夫的長期同夥尤爾琴科告訴記者,「發生這種情況時,生活在這個國家是一種恥辱。我並不為自己是俄羅斯人而感到羞恥,但與這個政府一起生活是一種恥辱……總統背叛了一些對他最忠誠的人」。

雖然斯特列科夫的確不是什麼好鳥,在烏克蘭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但他被判刑顯然與此無關。

去年11月,斯特列科夫宣佈參選2024年俄羅斯總統選舉,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烏克蘭國防部批准帶有AI的SAKER SCOUT無人機的部署。

該無人機不需要無人機操作員,可以提高烏克蘭士兵的作戰能力,幫助更有效地消滅敵人。

據悉,Saker Scout配備的系統可以在其他無人機因電子戰系統而無法操作的區域識別並攻擊64種目標。 S該系統藉助先進的光學器件,獨立識別並記錄敵方裝備(甚至偽裝的)的坐標,立即將信息傳輸到指揮所以做出適當的決定。這消除了「人為錯誤」的風險,因為操作員的眼睛並不總是能夠捕捉到所有細微差別。

該綜合體包括旗艦偵察無人機以及幾架 FPV攻擊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可在旗艦無人機的幫助下進行調整,航程可達10公里。其對敵方電子戰手段的抵抗是由慣性導航系統提供的——即使在失去衛星導航的情況下,無人機也會知道自己在哪裏。

烏克蘭的軍工開發潛力被徹底激發了出來。。。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利斯宣佈了2024年德國對烏克蘭的支持計劃:

IRIS-T SLM防空系統;

GEPARD防空炮;

額外的火炮系統和超過230,000發彈藥;

80+豹1A5坦克;

額外的裝甲運兵車;

其他工程機械和架橋機;

450輛裝甲車排雷系統;

無人駕駛飛機;

雷達系統和偵察系統;

除了不肯給金牛座,德國支援力度還是很大的。

法國向烏克蘭增派了2輛M270 LRU作為炮兵聯盟的一部分。LRU是美國M270的現代化版本,配備了新的發射控制系統,能夠發射新型制導火箭。

英國和瑞典加入了烏克蘭無人機聯盟。

在此之前,烏克蘭和拉脫維亞建立了無人機和電子戰聯盟。這一決定是在拉脫維亞國防部長安德里斯·斯普魯茲訪問基輔期間作出的。

斯洛伐克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反對挺俄的總理費佐。

一個明智已經開啟的國家,很難被個別政客左右。。。

據《烏克蘭新聞報》報道,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協調員約翰·科比於1月25日在華盛頓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拜登總統的政府相信,在支持烏克蘭的問題上不會放鬆或不團結,烏克蘭正在與俄羅斯的全面入侵作鬥爭。對俄羅斯入侵和援助烏克蘭採取積極立場的國家繼續向烏克蘭提供不間斷的援助。

他提醒說,烏克蘭防務協調小組(「Ramstein」)有50多個國家的成員。該小組由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領導。這個合作夥伴聯盟仍有大量精力採取行動,鞏固對基輔的援助。

科比強調說:「在支持烏克蘭方面,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削弱或缺乏團結的情況。」

英國首相蘇納克上次訪問基輔時說了一句非常睿智的話:我們現在不是處於戰後世界,而是處於戰前世界。不是在歐洲,不是在歐洲-大西洋地區,而是在全世界。

蘇納克這話並非危言聳聽,如果俄羅斯不被阻止和懲罰,一連串艱難而多樣的戰爭勢必會接踵而來。這就是為何很多人會認為澤連斯基和烏克蘭,正在捍衛世界和平的原因。

昨天是澤連斯基的生日,在這裏謹以一個小視頻,致敬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英雄——我沒有誇張,如果能送俄羅斯帝國最後一程,他將領銜一個世紀。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西樓飲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127/200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