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法媒:談改革開放須實事求是 《財新》社論被下架 料與中央唱反調所致

作者:

在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思想教育」為圭臬的中國,一篇高舉習近平也提及丶聲稱要實事求是的雜誌社論被下架,成為該雜誌一周內第二篇被下架的文章。事件在網上引發熱議,而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指出,該篇社論被下架,主因是與中共政治局的結論唱反調,且被視為軟對抗,這種不全心全意跟隨便是軟對抗的官方立場,難以令人理解。

財新周刊談改革開放須實事求是的社論被下架,疑與官方只講本本的論調不符。©麥燕庭提供

今年12月18日是定下改革開放方針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45周年,新華社撰文指,中共政權在習近平引領下實現新的改變;其後,政治局又在21至22日召開「民主生活會」,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情勢。由於日子接近已故領導人毛澤東的130歲冥誕,網上不少評論把二者相提並論,官方對此日漸敏感。

及至昨(25日)天,在中國具有影響力的《財新周刊》刊登題為《重溫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社論,據本台了解,當中部分內容被視為敏感,曾被當局要求刪除,但刪除的內容旋即在其他社交平台帳號出現;結果,在今日之前,整篇社論被下架。雜誌的其它文章今午仍可在網上點擊閱覽,但點擊社論標題卻沒有反應,循其他超連結點擊,頁面顯示為「404」,即頁面「不存在或已被刪除」。

被下架的社論,開宗明義便指出,45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定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果斷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將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掀起了改革開放序幕」,而這亦決定了當代中國經濟快速增長。

十一屆三中全會於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但今屆為經濟政策定調的三中全會,至今仍未有期。中國獨立政治學者陳道銀上月接受本台訪問時率先指出,三中全會可能今年開不成,可能要推到明年初,原因是當下中國內外形勢比較複雜,經濟問題尤甚,黨內對解決金融未能盤活丶外資撤走丶民企不願投資丶經濟活不起來等問題未有共識。

政治局:經濟向好社論:經濟嚴峻波及民生

文章又意有所指地引述已故和現任領導人鄧小平和習近平揭櫫實事求是的名句,當中,鄧小平曾說,「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這說法與政治局高舉的習思想並不同調。但文章同時引述習近平的說話稱,「歷史反覆證明,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

社論接着以古諌今地說,「「文革」期間,國民經濟瀕臨崩潰,官方卻仍堅稱「形勢大好」,且「越來越好」,實則民生雕敝丶貧窮落後,不僅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被正在騰飛的周邊國家和地區遠遠甩在後面。知恥近乎勇。唯有靠實事求是,中國才能跳出「絕對貧困陷阱」。」

社論不點名地表達與政治局「經濟回升向好」立論相反的觀察,指「當前,中國民營經濟增長乏力,社會預期轉弱,財政金融風險顯露,社會保障問題日益嚴峻等等,不僅事關國計,也波及民生。」

如此局勢,社論指出,是因為近年來的官場作風。文章稱,「中央嚴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其實是唯書唯上而不唯實的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而本本主義是文首引述鄧小平時提及的不對做法之一,鄧當年說,「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

社論:官僚唯書唯上不唯實

但在習近平治下,官僚在本本主義下,變得「文件沒有提的,不敢想;領導沒有安排的,不敢做。」而改革開放的準則應是「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以便14億人民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以發揮,再創奇蹟。

社論續稱,只有繼續堅持實事求是,才能及時糾正某些不當政策,文章舉例地方和部門頻頻出台收縮性政策,既傷害企業,也削弱市場預期;而民粹主義思潮泛濫,「脫鈎斷鏈」日甚一日,地緣衝突彼伏此起,亦應靠準確評估自身力量,不卑不亢才能應對中國國際處境的問題。

社論又說,實事求是才能勇敢調整對外政策,與世界接軌。文章指出,在改革開放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向先進國家學習被視作「崇洋媚外」,國門緊閉,以致領導層和民眾都對外部世界懵懵懂懂,出國考察後才調整政策,急起直追。

該篇社論在社交平台引發熱議,有評論認為是暗批習近平經濟倒行逆施,亦有留言形容社論難能可貴,雖然聲音還是孱弱了些。

躺平也被視為破壞劉銳紹:人民難理解

但孱弱的聱音終稍被滅。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台指出,文章被下架與其論調與官方唱反調有關,更被視為軟對抗的方法。他解釋,中共官方現在要求的,不是不對抗,而是全心全意地跟隨,躺平也會被視為破壞。但他補充,這是民間難以理解的,因為一般人心目中,干就是對抗,不干就是不對抗,但中共官方卻以不干也是對抗來處理,實在是玻璃心也不如,只能以「泡泡心」形容,即是吹不得丶碰不得。

社論被下架是《財新》一星期內第二篇被下架的文章,在甘肅本月18日發生6.2級地震後,《財新》發表報道,指震災區很多外表看似新的房子,裏面都不成樣子,原因自是沒錢裝修或貪圖便宜,「當然是因為貧窮」。報道還引述韓陝家村村支書透露,2020年脫貧時,當地人均收入8000多元人民幣,「疫情三年下來,不進反退」。但文章很快被下架,懷疑當中內容與習近平「脫貧成功」的說法相佐有關。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28/199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