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歪腦:「習拜會」里的中美關係:風浪暫緩暴雪未停

作者:

從元首座駕,到生日祝福,再到三十八年前的老照片......中共官方在本輪輿論引導中,也着重放大了這些看上去其樂融融的短暫瞬間。一眾官媒大量報道和正面宣傳了上述細節,營造出了中美外交的熱烈氛圍和急速升溫的破冰成效。作為隨行官員的華春瑩,在被中國屏蔽的社交平台X上發照片,強調拜登APEC會議結束後主動向習打招呼的片段。新華網總編輯助理劉洪操刀的自媒體"牛彈琴",則以習拜會期間"十個很不尋常細節"為題撰文,試圖用元首峰會期間,"拜登走出大樓歡迎"、"親自送習近平上車"、"中方態度堅定"、"會談成果多到寫上'等等'字樣"這些碎片化措辭,得出美國領導人主動殷勤, 中共領導人透過"大擔當、大格局、大情懷"折衝樽俎之結論。

中美在地緣政治和外交層面價值觀分歧如舊

但這些官員和媒體都沒有提到會場外的情況。自從習近平到達三藩市後,除了有大批華僑社團人士和留學生組隊前往歡迎,也有逾千名海外民運人士和示威者在會場外、沿路地點、甚至習下榻的酒店門口發起抗議活動。其中,習拜會談當天的費羅麗莊園外,場外支持者和抗議者曾一度同台對壘,最終發生肢體衝突。一段網絡視頻顯示,有抗議者從支持者手裏搶到一面五星紅旗,雙方為此爭奪扭打,有示威的人隨後焚燒了旗子。同一天內,央視《新聞聯播》播放的習近平車隊抵達之處站滿了歡呼的支持者的畫面,與台媒及美媒報道的抗議活動和人群混戰的場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除了刻意營造的融洽氣氛外,兩個半小時的閉門會談里,習近平和拜登在核心問題上似乎並無退讓之意。兩人多數時候,都在各說各話,繼續以先前姿態重申着各自立場,逐條亮明自己的"底線",很多關鍵議題因而沒有突破。

會晤最關鍵一役,當是台灣議題。從多家媒體透露的現場內容看,習拜二人在台灣問題上一度有重大交鋒。拜登指責北京在台灣周圍大規模軍事集結,習近平則稱沒有2027年或2035年武統台灣的計劃;拜登向習近平呼籲尊重並避免干預台灣明年的選舉,習近平回應指中國如何處理自己的事務不由美國來決定;當拜登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必要性、主張維持現狀時,習近平隨即指出了可以對台動武的幾個條件,並且敦促美國停止向台灣運送武器。

會談結束後,新華社的通稿寫道,習近平指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最重要、最敏感問題,望美方言行如一,將不支持台獨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並措辭強硬地表示"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白宮的新聞稿則指,拜登提及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並呼籲中國克制在台灣海峽及其周邊地區的軍事活動。

外界很快就從上年度習拜首次會後中美雙方的新聞稿中,對比發現出了二人如今對台灣措辭,已有前後態度上的細微轉變。習近平今次表態中,沒再提峇里島會談時那句火藥味濃烈的"任何人想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違背中國的民族大義,中國人民都絕不會答應";拜登的表態,則沒有語氣重到使用去年"反對中國對台灣採取脅迫性和日益咄咄逼人的行動"那樣的措辭。不僅如此,習近平在會談後一場晚宴上致辭時,也避談了台灣而只談中美;拜登在會後被記者問及對台防衛承諾時,也只用一句"一個中國政策未改變"給搪塞了過去。在外界眼中,儘管這根本不意味着北京和華盛頓開始對敏感的台灣問題有所妥協,但當下都在忍受不快而彼此趨近的雙方,或許都想通過話術為台海局勢降溫、減壓。

類似的未解議題和成見還有很多。習近平在會晤中繼續對美國技術打壓表示了不滿。而在釋放被扣美國公民的問題上,拜登也未與習達成協議。雙方這次亦未能就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等一系列國際緊張局勢,得出任何進一步的共識,雙方在地緣政治和外交層面上的價值觀分歧如舊。

但此次會晤,也並非全無所獲。習、拜二人確認了將逐步恢復此前中斷的兩國國防部和軍隊交流,以及彼此之間恢復即時通話;也同意重啟禁毒合作,努力遏制芬太尼的生產;另外,在促進青年人交流、應對氣候變化、保障殘疾人權益、研判人工智能風險、擴大直航班機數量等方面,兩國也將展開合作並往具體推進。至於這些成就是否矚目,以及它們在會談中權重如何,那就是"見仁見智"了。就像拜登覺得,這些成果是他們二人"迄今為止最具有建設性和富有成效"討論後的結果;一些持樂觀態度的分析也指出,這些合作有助於進一步幫助中美保持正常溝通;但更廣泛的觀察則認為,這些議題並不足以改寫兩國競爭對立的整體局面。

中美關係:風浪暫緩暴雪未停

正當世界一邊沮喪元首會談缺少實質成果,一邊又就習拜大致友好的互動而向未來投射憧憬時,這場精心規劃的首腦會晤結束還沒多久,拜登又以一句"獨裁者"打破了與政見不相容的 中共領導人才剛剛回溫的那點氣氛。稱兄道弟的人情世故與友善姿態,在外交政治的變幻莫測前不值一提。以為中美只有通過接觸才能讓事態好轉,隔着太平洋的外交對喊隨時又會重新上演。

但這一次,習近平本人似乎倒沒那麼在意。那個時候,他正將重心放在與數百名美國商界精英共進晚餐上。期間,通過發表魅力攻勢的講話,習近平給華爾街和美商界派下了顆對華投資的定心丸。另一批在美與習共進晚餐的賓客,則是38年前招待過他的艾奧瓦州"老朋友"們。這些似曾相識的活動,讓人想到了30年前,時任 中共國家主席的江澤民也曾於訪美期間出席類似的晚宴,也曾走入西雅圖普通民眾的生活。那次出訪,江澤民打破了中美關係自"六四"事件發生後,冰封了多年的外交僵局。30年後,習近平似乎也選擇了這條外交路徑。

習拜會過後,三藩市的風浪雖暫緩,太平洋的暴雪卻未停。面對兩國之間經年累積的深刻分歧,很多觀察者悲觀如常,認為幾小時會晤對關係解凍起不了多大作用。國際關係一如人際關係,關係好時,更真更像是真;關係不好時,則是真假難辨,僅憑你言我語,不足為信。眼下,中美都在為自己的長期戰略利益,嘗試向對方做出短期上的讓步,但台面下,暗流涌動其實又何曾停過。

上個世紀朝鮮戰爭期間,中共的意識形態導師毛澤東曾用一句"邊打邊談、邊談邊打",指導了當時的志願軍該如何與美軍維持長期周旋。這句熱戰時候的名言,如今被套用在了現實的"冷戰"當中——這就恰好解釋了為何看似無意義的習拜會,卻必須要舉行;而即使舉行了,中美博弈的態勢也不會因此發生任何本質上的改變,一如會談開始前,全世界就已預測的那樣。

彼時彼刻,就是此時此刻。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歪腦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29/1983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