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喬琴恩:中國初婚人數連續九年下降 癥結何在?

作者:

遼寧,一對夫婦在觀光船上拍婚紗照。

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相關人口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中國的初婚人數已連續第九年下降,相比2013年甚至減少了大約一半。而在全國三十一個省份中,僅有約三分之一地區的新出生人數多於死亡人數。中國人口結構如此異動的癥結何在?

中國步入高齡社會之際,結婚生子的人數卻越來越少。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的《中國統計年鑑2023》,2022年,中國初婚人數首度低於1100萬人,比9年前的峰值少了一半以上(55.9%)。最近的人口普查年鑑也顯示,中國的初婚平均年齡在10年內推遲了4歲:人們從2010年的平均25歲第一次結婚,到2022年則是近30歲(29歲)才首度進入婚姻。

22歲來自廣州的Chelsea Yao現在美國喬治城大學讀碩士。她說,兩年疫情之後感到「很迷茫」,不再期待找到相愛的另一半。她甚至和其他同齡人一樣,有些恐婚:「看來平靜的家庭,其實父母有很多矛盾。婚姻到最後就是大家過日子,等我們長大可以察覺到的時候會發現原來婚姻是這樣的,心裏會有點覺得沒必要」。

Yao表示,她除了對異性沒有什麼相處之道,也感覺與其「把情緒放在另一個人身上」造成負擔,「不如專注自己想做的事」。

而在當前的社會氛圍上,輿論環境也放大了男女對立的思想。她今年暑假回了趟中國,看到大街上滿滿都是人、行色匆匆:「大家也不會關心彼此在幹什麼,彼此之間挺冷漠的……,可能就是忙一個謀生吧。大部人不太清楚自己的理想,只是為了正常社會運作而運作」。

針對當前中國初婚人數下降的問題,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高級研究員、人口專家彭秀健認為,除了適婚年齡人口減少外,中國年輕人追求個人自由及價值的實現也是一大因素。彭秀健表示,即便中國政府正在推動傳統家庭的婚姻觀念,但全球現代化、網路及媒體社交平台如此發達,難以改變年輕人開放自由的思想。此外,中國獨生子女習慣於小家庭,以及女性高等教育入學率遠高於男性、鄉村男性又找不到女朋友等相關問題,也是中國初婚人數下降的原因之一。

中國自1970年代施行一胎化政策,後在1980年代放寬了農村及少數族裔地區的生育條件,如果夫妻頭胎是女兒,當局允許懷第二胎。而近年來,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保持適度人口及勞動力規模,中國政府在2013年起允許獨生子女夫婦生育兩個孩子,並在2016年把二胎政策推行到所有結婚夫婦;2021年,當局還透過取消社會撫養費、給予嬰幼兒照護補助等措施,鼓勵夫婦生育三胎。

不過,人口專家彭秀健指出,這種以金錢刺激生育的效果非常有限。中國的總生育率(一位女性生育孩子的數字)自1994年以來,一直在1.6至1.7之間徘徊,但在2022年卻降至1.18。

上海,情侶們準備在街上拍攝婚紗照。

現年28歲的鄭芮昕自小在西安長大,直到念研究生才來美國,並在維吉尼亞州結婚定居。她認為,雖然經濟基礎、生活是否穩定是許多人決定生育的條件,但能否擁有豐富的生活內容,在中國就「並非是鼓勵生二胎或其他政策,所能解決得了的問題」。

彭秀健舉例說,澳大利亞除了本身是移民國家外,人口老齡化問題並不突出。這其中,較為彈性的工作機制也是澳大利亞婦女生育率能長期維持在1.6-1.8之間的原因。澳大利亞《2009年公平工作法案》(The Fair Work Act2009)規定,如果父母因照顧學齡或更小孩子,並在同一僱主工作至少十二個月,就可以申請靈活的工作安排,包括工作時間、模式和地點的變更等。「但在中國,目前好像還沒有任何一個機構有提出這樣的政策」。

彭秀健表示,中國盛行的996工作制(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以及教育環境內卷嚴重等,也讓年輕夫婦難以在龐大的工作壓力下,投入更多時間、金錢及精力考慮生育問題。

2022年,中國人口六十多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根據聯合國預測,如果生育率無法提高,人口總數持續下滑,目前十四億的中國人口可能在二十一世紀末僅剩不到八億人。專家普遍認為,中國人口減少同時伴隨老化的趨勢,不僅會造成消費力萎縮、削減其世界工廠的地位,養老和醫療支出的財政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對中國乃至世界經濟都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23/198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