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國營食堂火熱的背面,年輕人變了….

國營食堂火熱的背面:年輕人的消費觀,變了!,無相商業趨勢,5分鐘

石家莊首家國營大食堂火了——僅在試營業期間,11天就接待了顧客2萬餘人次。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北京地區肯德基的日客流人次,也就2000多。

為什麼那麼火?

便宜,便宜,還是便宜!

「5元吃飽,9元吃好」,在年輕人沒有時間做飯,且菜價高企的今天,幾塊錢就能享受到葷素搭配的飯菜,何樂而不為?

在國營食堂,很多菜品都便宜到以毛來計算價格,而且種類繁多,這比很多高校食堂還瘋狂。

當然,便宜的背後,是補貼。

國營大食堂的出現,主要是國家針對社區內缺少贍養的老人,提供的一種便民服務。

如果沒有財政的補貼,飯菜做到那麼便宜是想都不敢想的,畢竟現在的盒飯外賣隨隨便便都要20多塊,還吃不到什麼好的。

不過無相君意外地發現,這種主要惠及老年群體的食堂,卻格外受到年輕人的喜歡。

就拿記者探訪的現場照片看,去蹭老年食堂的,多是中青年人。

「小紅書」上,甚至出現大量小青年打卡國營食堂的攻略。

喜歡時尚的年輕人,為何開始青睞這種「便宜貨」?

其實,這已經不是孤例。

在國營食堂衝上熱搜的前一個月,年輕人熱衷蹭「老式消費」也被廣泛議論。

「一批00後大學畢業生拎包入住養老院,提前體驗養老生活,少走50年彎路。」

「住3500一個月的養老院,免費提供一日三餐,獨立衛浴,Wi-Fi全覆蓋,沒有水電物業費的煩惱,還能定期做身體檢查。」

新一代年輕人,已經找到了「省錢密碼」:租什麼房子,吃什麼外賣?直接住養老院得了!

圖源@倪大寶!

年輕消費者往往是新消費趨勢的風向標。

當這屆年輕人興起老式消費的時候,已經有很多連鎖品牌,開始戰略跟進了。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今年以來,以庫迪咖啡、瑞幸咖啡為首的連鎖咖啡品牌掀起了9.9元的低價咖啡戰。

在這其中,瑞幸咖啡第二季度的門店數量和營業額,均已超越星巴克,躍居中國連鎖咖啡龍頭。

隨後,新茶飲市場也加入了「低價大戰」。

喜茶打出了「9元喝喜茶」的玩法,CoCo都可也針對會員推出每日指定飲品9.9元。

當大牌開始卷低價,市場出現了什麼趨勢呢?

受影響最嚴重的,就是主打二、三十元價位的獨立咖啡店。

據紅大餐數據統計,截至10月29日,中國咖啡店19.16萬家,今年新增咖啡店約9.5萬家,關閉約4.4萬家。

面對巨頭的價格戰,不少獨立咖啡店老闆吐槽:

「9塊9說實話有點離譜。」

「我們也不可能因為他們便宜就降價,因為我們沒錢呀。」

「賣便宜點我們就會虧錢,得一直虧一直虧。」

《界面新聞》引述一家獨立咖啡店主的訴苦:

「瑞幸和庫迪咖啡挨着我開店,我太難了……瑞幸開業後,營業額打了6折;庫迪咖啡加入後,其營業額大幅砍半。」

為了生存,他宣佈推出8.8元優惠券,但立即開始虧本錢。

一位小紅書博主表示,她2022年5月在天津開了一家獨立咖啡館,考慮到白領有喝咖啡的習慣,她把位置選在幾家大銀行附近。

但她很快發現,消費習慣並不等同於付費習慣,很多人已經習慣直接購買9.9元的瑞幸。

開店大半年後,咖啡店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資金鍊實在撐不住了……

消費賽道是一條永遠處在變化中的河流。

面對新的經濟形勢,當下更多的年輕人消費追求高性價比,也更加理性務實,更加看重的是消費價值本身,而不是服務的附加值。

最近,年輕人逛商場只去B1、B2,也成了熱議話題。

許多年輕人受訪指出:

B1、B2一般是美食街不然就是大型超市,真的很適合他們去逛。

而商場的4樓、5樓的餐廳,人均消費都要一兩百起步。

「B1、B2吃的也多,玩的也多,關鍵是便宜。」

新的消費趨勢下,不少商家轉變思路,開始爭搶進駐B1、B2這兩個樓層。

現在這兩個樓層湧入知名餐飲品牌、潮牌店與網紅小吃,已經出現了一鋪難求的現象。

喝便宜奶茶,吃便宜麻辣燙,逛平價服飾店。

B1、B2的熱鬧背後,既是大商場和大品牌們的辛酸,也是市場的一個風向標。

當年輕人打卡國營食堂,打卡養老院,打卡商場B1、B2,這說明年輕人的消費已經不像當年那麼瘋狂和衝動。

前幾年,消費主義在年輕一代中盛行,他們追逐大牌,對摺扣嗤之以鼻。

但現在,他們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消費觀念的改變。

從各大電商平台的消費數據來看,今年雙11期間,很多低價折扣大牌銷量取得了大幅增長。

而這些商品的共同點就是高性價比,低價好品質。

也正是這個趨勢,讓如今的零售行業發生了變化。

如果說過去十年,年輕人的消費品牌和零售渠道都在朝消費升級的方向發展。

那麼現在如何打造「低價精品」,將成為商家的全新議題。

這不僅是一種新的增長機會,也是新消費時代泡沫退潮後應有的姿態。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無相商業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08/197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