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微博公佈IP位址一年後,成效如何?

從去年四五月份起,IP位址公佈至今嚴格來說已經不止一年了,按照當初微博官方的說法,這一舉措是為了「減少冒充熱點事件當事人、惡意造謠、蹭流量等不良行為」,但如今回頭來看,效果似乎遠遠達不到預期。

公佈IP位址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網絡匿名性,但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無論是謠言亦或流言在任何時代都是大量存在的,它地出現不是由「匿名性」這一單一變量而決定,在群體傳播中,信息的不確定性、群體情緒的相互影響、群體身份的相互疊加等因素都是謠言與流言滋生的溫床。

更何況,單單一個IP位址也無法解決匿名的問題。至少就如今的情況而言,該舉措無疑是失敗的,除了早期對一些離岸愛國者造成了些許困擾以外,對謠言等現象的扼制可以說收效甚微,更重要的是,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謂不大。

網絡世界的IP無法像現實社會的身份那樣約束人們謹言慎行,身份所帶來的社會壓力指向得是背後的個體,而IP所帶來的網絡輿論指向得則是背後的地域。

當網民無法通過IP追究到個體的道德責任時,地域歧視便自然而然產生了。

中國的地域歧視向來十分嚴重,自古如此,拋開其背後的成因不談,這樣的傳統已然成了一種深深烙印在潛意識裏的刻板印象,隨着互聯網的普及被進一步放大。

以前由於IP位址的隱匿,這種歧視往往是沒有具體目標的地圖炮,而現如今地域歧視的情緒則可以發泄到頂着IP的個體身上了,這無疑進一步加重了地域歧視的程度。

相信不少人在網上衝浪時都有過類似的糟糕經歷,僅僅是因為所在地域就被貼上各種負面標籤,冷嘲熱諷。諸如「IP正確」「破案了」「見IP識成分」之類的,甚至私信辱罵。

微博公佈IP位址一年後,成效如何?

要知道,這不僅僅涉及到尊嚴與權利的問題,逐漸加深的刻板印象更是對現實生活產生着潛移默化的影響。

直到現在,中國社會依然存在着方方面面由於地域帶來的歧視,包括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方面。歧視所帶來的地區之間的緊張關係亦容易引發針對性的暴力事件。

微博公佈IP位址一年後,成效如何?

說到底,IP位址的公開就像一個吹火筒,使地域間的衝突之火燒的更加旺盛了,現實與網絡中的人們更是在被惡魔化、扭曲化的語境下無所適從。

實際上,只要人類還生活在這片大地上,謠言與流言便無法消除,只能抑制其傳播,但公佈IP顯然是弊大於利的。

謠言之所以有市場無非來自於人們對真相的渴求以及對媒體傳播現狀的失望,越是不穩定的環境環境,越是焦慮的社會氛圍越是如此。

在官方與傳統媒體公信力普遍喪失的今天,在「北極鲶魚」事件都需要人們反覆倒逼才能得到一個敷衍答覆的今天,人們選擇相信自媒體,選擇相信小道消息無可厚非。

可能也是看到了僅僅公佈IP位址根本無法抑制「謠言」的傳播,前台實名也要來了。但可以預測的是,就跟IP位址一樣,除了帶來新的矛盾,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

微博公佈IP位址一年後,成效如何?

去年一則關於公開IP屬地的公告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中國數字時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06/197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