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袁世凱復辟帝制 楊度害了袁世凱嗎?

—楊度害了袁世凱嗎?

作者:

1916年6月6日上午10點,袁世凱病逝。他留給那個崩裂的世界的最後一句話,不止一個版本,最流行的說法,當是那句「他害了我」。至於「他」是誰,更是眾說紛紜。一說是袁世凱長子袁克定,一說則是楊度

楊度害了袁世凱麼?抑或換一種問法:袁世凱復辟帝制,身敗名裂,楊度該承擔多少責任?要回答這些問題,得從楊度與袁世凱的交誼說起。

1908年4月20日,楊度仕清,「在憲政編查館行走」。從通緝犯到官員的轉型,有賴於張之洞和袁世凱聯名保薦,稱楊度「精通憲法,才堪大用」,這是二人交誼之始,袁世凱可謂楊度的伯樂。此後,楊度在北京宣傳憲政、呼籲開國會,深得袁世凱支持。不過,彼時楊度只是袁世凱所網羅、延攬的人才之一,尚未進入袁氏夾袋,他們的關係談不上多麼親近。

1909年1月2日,清廷下旨,以袁世凱「現患足疾,步履維艱,難勝職任」為由,除去一應官職,令其回籍養病。得勢則門庭若市,失勢則門可羅雀,一貴一賤,交情乃見。1月5日,袁世凱黯然辭京,前往車站送行者寥寥無幾,嚴修便是其一,據其日記,送行者中,出現了楊度的身影。據陳灨一《新語林》,袁世凱與嚴修、楊度之間還有一段對話。袁世凱說:「二君厚愛我,良感,顧流言方興,或且被禍,盍去休。」嚴修答:「聚久別速,豈忍無言!」楊度答:「別當有說,禍不足懼。」這樣的姿態和言辭,不由袁世凱不感念萬分。

劉成禺《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雲,攝政王載灃本來已動殺心,欲以「攬權跋扈,植黨營私」為名,直接除掉袁世凱這顆眼中釘,他擬了一道嚴旨,請楊度「酌改」,楊度不從,稱新君初立,不宜殺戮,何況袁世凱謀逆,未有實跡。被攝政王斥退之後,楊度趕緊通報袁世凱,建議他運動慶親王奕劻、張之洞、鹿傳霖等軍機大臣為之轉圜。對於這則史料的真實性,我一直持懷疑態度,按照清朝的政治規矩,聖旨之「酌改」,該從軍機處找人,當時楊度供職於憲政編查館,既非領導,而且不受重用,「酌改」這等要事,哪裏輪得到他呢。

當然,哪怕沒有這一節,卻不妨礙我們推論:楊度與袁世凱關係之升溫,恰在1909年初,車站送別,使楊度得到了袁世凱的深度信任。這一伏筆,於兩年之後發酵:當楊度聽到武昌起義爆發的消息,即刻從北京南下,直奔彰德洹上村,拜會在此隱居的袁世凱,為其出謀劃策,自此成為袁世凱的幕僚和心腹。

問題正出在這裏。就二者的關係而論,許多人都以為,楊度乃袁世凱的軍師甚至帝王師,他的名作《君憲救國論》,直接促成了袁世凱復辟帝制。後來黎元洪發佈大總統令,懲辦帝制禍首,列出八名要犯,楊度排名第一,堪稱禍首之首,這可視為他為帝制賣命的有力佐證。基於此,「他害了我」之「他」,在後世的揣測之中,直指楊度。

對此,我們至少需要分辯三點。首先,楊度的確是袁世凱的幕僚和心腹,然而,袁世凱的幕僚和心腹,卻不獨楊度一人。當年袁世凱手下有「九才人、十策士、十五大將」之說,縱使是閒人的杜撰,足見袁府人才之盛。這其中,單論文士,徐世昌、趙秉鈞(此人文武雙全)、楊士琦、梁士詒、張一麐,甚至還可以加上阮忠樞,與袁世凱的親信度,以及袁世凱對他們的倚重,都在楊度之上。若把幕僚排隊,楊度尚在外圍。他欲向袁世凱施加影響,有時還得借重他的師兄、曾擔任總統府內史的夏壽田。

進一步講,即便楊度是袁世凱最親信的幕僚,袁世凱便對他言聽計從麼?須知袁世凱為人,果於自信,極具主見,從不輕易受人左右。拿袁世凱復辟帝制來說,其時趙秉鈞已經去世,梁士詒、張一麐皆表反對,徐世昌建議緩緩圖之,論分量,這些人的話顯然都重於楊度,卻因不合袁世凱心意,統統被拋諸腦後。反過來講,袁世凱稱帝,不是因為採納了楊度的意見,而是因為他本來便作如是想,假如他不願稱帝,哪怕楊度再寫一百篇《君憲救國論》,都將歸於徒勞。故而陶菊隱說:「若以行為而論,籌安會自為禍亂之媒,是奉袁的命令以行之,袁早有帝制自為之心,並非由楊把一顆做皇帝的心,勉強裝在袁的心腔內,則楊之罪亦止於『逢君之惡』耳!」就此而言,《君憲救國論》的效用,恐怕連推波助瀾都算不上,而是與古德諾《共和與君主論》一道,淪為袁世凱試探輿論的工具。

袁世凱之自負,在復辟帝制失敗之後,表現為一種擔當。他請張一麐起草撤銷帝制的告令,張一麐安慰他,稱「此事為小人蒙蔽」。他則道:「此是予自己不好,不能咎人。」待張一麐起草完畢,交他審閱,他將譴責帝制派的語句統統刪去:「誠不足以感人,明不足以燭物,予實不德,於人何尤?」後來他還對張一麐說:「我歷事時多,讀書時少,咎由自取,不必怨人。」由此種種,可知袁世凱並未諉過於人,「猶是英雄氣概也」。

這便令我懷疑,袁世凱死前到底有沒有說過「他害了我」,因為這句話,與袁世凱三番五次強調的「不能咎人」「不必怨人」嚴重不符。相形之下,另一版本也許更加可信。袁世凱臨終之時,徐世昌、段祺瑞等人守在身邊,徐世昌問:「總統還有什麼交代嗎?」袁世凱費力吐出兩個字:「約法。」(陳志讓《袁世凱傳》將此翻譯為「立憲」,更為傳神)堪為註腳的是,張一麐在袁世凱案頭發現了一副對聯:「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

2016年05月01日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南方都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23/1957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