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拜登聯大演講再促安理會改革,但印度日本「入常」前景依然渺茫

拜登總統於2023年9月19日在紐約舉行的第78屆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講話。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星期二(9月19日)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時再次呼籲對聯合國進行改革,增加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非常任理事國的數量。

安理會改革事關國際治理秩序的核心問題,拜登總統在去年的聯大發言中強烈表示支持擴大安理會,首次提出除了支持印度、日本、德國和巴西成為常任理事國之外,還支持給與非洲國家常任理事國席位。

拜登總統在星期二的演講中透露,美國「已與許多成員國就擴大安理會問題進行了嚴肅的磋商」,並承諾華盛頓將「繼續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動改革努力」。

「我們要有打破常常阻礙取得進展和共識的僵局的能力。」拜登總統說。「我們需要更多的聲音、更多的觀點。」

美、中、俄對峙,安理會有效性和公信力降低

在美國、與中國和俄羅斯越發激烈對峙的背景之下,這一負責全球和平與安全的聯合國最高權威機構安理會近年來越來越陷入癱瘓,令其有效性、公信力和重要性等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

「當前競爭的加劇使各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對決策的零和性倍加敏感。」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全球秩序與機構項目的高級研究員兼主任斯圖爾特·帕特里克(Stewart Patrick)說。「零和性意味着一方的利益就是另一方的損失,當前(安理會)幾乎沒有團結和信任。」

他說,安理會曾經在諸如派遣維和部隊等等一些國際問題上還能取得共識,還能處理大部分國際問題,但是近年來,隨着美中、美俄摩擦加劇,彼此間的緊張關係也殃及到了一些過去被認為跟大國政治無關的議題。

帕特里克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舉例說,氣候變化問題本應是一個有明顯共同利益的領域,但是中國將這個問題與美國在台灣海峽問題上的立場聯繫起來,令安理會採取集體行動變得極其困難。

拜登在星期二的講話中還再次強調了美中兩國合作的重要性。他說,美國尋求「負責任地管理」兩國之間的競爭,以免其陷入衝突,「但我們也願意與中國一起共同努力解決那些需要我們共同推動取得進展的問題。沒有什麼比緊迫的氣候危機更重要的了。」

「每個人都同意安理會需要改革,但沒有人同意應該怎麼改。」

儘管安理會改革的呼聲由來已久,但是近年來隨着安理會在烏克蘭戰爭等重大國際危及中越發無所作為,要求常任理事國擴員的國際訴求達到了新的高度。安理會有關烏克蘭問題的決議就曾被「五常」之一的俄羅斯一票否決。

「幾十年來一直困擾聯合國的問題和困境現在有了新的動力。這就是改革聯合國安理會的組成和規則的訴求,以使其更具代表性,也更有效。」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帕特里克說。

在8月份的金磚國家峰會上,各國在會後的聲明中明確支持巴西、印度和南非加入安理會。「這相當重要,因為這是首次發佈這麼大力度的支持性聲明,儘管在以前的各自不同的聲明中,他們曾比較一般地支持了(安理會)改革的想法。」非政府組織「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聯合國項目官員瑪雅·溫加爾(Maya Ungar)對美國之音說。

然而在另一方面,儘管安理會改革有高度的國際共識,甚至包括中國和俄羅斯等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政府都一致表示,安理會必須改革,但在如何改革的問題上各個陣營卻各持己見。

由於安理會改革事關國際新秩序重組、及國際權力的再分配,在誰應該「入常」、爭取安理會永久席位面前各國似乎也只有永久的利益,甚至政治理念接近的國家之間也互不相讓。在過去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裏,印度、巴西、德國和日本組成的「四國集團」(G4)一直是推動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改革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也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入常」的國家,但在這個問題上卻遭到了一些國家的反對。聯合國問題專家溫加爾說,「有一些中等強國,如韓國、加拿大和其他國家,他們擔心,如果這些G4獲得常任理事國席位,他們實際上會失去影響力,因此他們不希望擴大安理會。」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帕特里克說,德國、日本、印度和巴西都有各自的地區競爭對手,巴基斯坦反對印度,韓國、印度尼西亞對日本有異議,阿根廷和墨西哥對巴西有顧慮,「因此,每個有志入常的國家都有地區競爭對手,而這些國家又有自己的聯盟,稱為』團結一致聯盟『,為安理會擴員提供替代計劃。」

除這兩個集團以外,分析人士指出,還有一個由54個國家組成的非洲集團,其目標相當雄心勃勃,包括擁有完全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席位。

「每個人都同意安理會需要改革,但沒有人同意應該怎麼改。」福特漢姆大學政治學系國際政治副教授安賈利·達亞爾(Anjali Dayal)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

除了各國地緣政治利益盤根錯節等等政治因素導致改革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裏止步不前之外,分析人士說,程序障礙也相當令人畏懼。前美國國務院官員、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帕特里克說,即使只是增加選舉產生的非常任理事國,也需要聯合國大會三分之二成員國和所有五個常任理事國批准所需的憲章修正案,然後每一個國家的批准都必須得到相關國家國內立法機構的支持。

國際危機組織的聯合國問題專家溫加爾注意到,拜登在星期二的聯大演講中確實表示了對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支持,支持更多的國家參與國際事務討論,但沒有就改革提出具體建議。

華盛頓特區外交關係委員會的高級研究員埃利奧特·艾布拉姆斯(Elliott Abrams)說,由於各國之間你爭我奪,「選擇誰加入的程序幾乎不可管理。」艾布拉姆斯曾在喬治·W·布殊總統政府中出任副國家安全顧問。他在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電子郵件中甚至悲觀地說,有鑑於此,「擴大聯合國安理會的規模將使其變得更加鈍拙,甚至比現在更難以做出決定。」

印度最有希望「入常」,但卡在中國這一關

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不久前針對世界各地主要戰略家的一項問卷調查發現,64%的受訪者認為未來十年內安理會都不會新增加任何成員國。但是,如果有的話,印度的希望最大,有26%的機會,遠遠高於其次的日本(11%)。

多年來,印度一直渴望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增加自己在國際事務上的話語權,然而,印度認為中國是阻礙其實現這一抱負的最大障礙。

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Jaishankar Subhramanyam)上個月指出,中國是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唯一反對印度入常的國家。

早在2010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在印度國會演講時宣佈,希望聯合國安理會在未來幾年的改革中能接納印度成為常任理事國。俄羅斯雖然已經明確表示反對德國和日本入常,但在印度的問題上則也表達了與美國相同的立場。今年2月,俄羅斯駐印度大使丹尼斯·阿利波夫阿利波夫(Denis Alipov)再次重申了莫斯科支持新德里入常。

在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問題上,中國多年來一直堅稱支持必要、合理改革,但是主張達成最廣泛的共識。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2021年的聯合國審議改革問題會議上說,各方仍存在重大分歧,因此不應倉促行事,改革應達成「最廣泛的政治共識」,而且要尋求兼顧各方利益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所有國家都說贊成安理會「增常」,但關於「增常」條件、數量以及是否擁有否決權等諸多問題上莫衷一是,達成共識希望渺茫。

新德里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研究和外交政策副總裁哈希·潘特(Hash Pant)在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以程序問題拒絕支持印度常任理事國的國家」。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帕特里克說,很難想像中國會批准日本或印度成為常任理事國,因為它們是地區競爭對手。他說:「印度而言,尤其是他們之間存在嚴重的領土爭端。」

前布殊總統副助理、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艾布拉姆斯說,中國的立場是支持發展中國家加入聯合國安理會,但也表示改革必須緩慢而謹慎,「事實上,我認為中國並不希望看到現在的格局發生改變。」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20/195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