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白丁:貧困是中共對中國施加的咒符

作者:
貧窮在世界各國廣泛存在,但是在程度上有着天壤之別。各國和眾多國際組織嘗試着各種消除貧困的努力,不同的動機和方式產生着完全不同的結果。雖然個人努力也能使自身的貧困狀況得到部分改善,但是成功擺脫貧困需要政府協調下的多維度可持續性的生態扶持。 在缺乏政府行動意願的大環境下,僅僅依靠自身努力而成功擺脫貧困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中國的廣大貧困人口,身處的正是這樣一個被中共施了魔咒的險惡劣環境。

昨天,中國還在大張旗鼓地慶祝消滅了極度貧困、全民開始小康生活,全世界也跟着讚嘆和歡呼。今天,中國經濟就處處顯出增長驟緩的跡象,青年人口失業率成了國家機密而不再對外公佈。全球大資本又跟着驚呼,資本回報要被中國拖累。

在這打擺子般的對中國經濟成就做褒貶的當口,受影響最小、對中國經濟好壞最無動於衷的,恐怕要數那被脫了貧的中國貧困人口。因為中國經濟紅火時他們就習慣了貧困,現在經濟衰敗他們照舊貧困。中國經濟的好壞,和他們還真沒什麼關係。

既然話題是中國的貧困人口,那就需要先明確什麼是貧窮。「貧窮」是一個被人們廣為關注的話題。窮人想要擺脫貧窮,富人想要避免陷入貧窮,慈善家則在想辦法幫助前面兩類人實現各自的願望。什麼才算是貧窮,答案可能差之千里。一對紐約的白領夫婦,可能因為沒有25萬美元的閒錢送五歲的任性兒子上那泰坦尼克潛水瓶而覺得囊中羞澀。大洋那邊,一個領着低保的北京殘疾人,會覺得比起無保可拿人的不知要富有幾百倍。為了了解貧窮和解決貧窮問題,就需要一個定義貧窮的客觀標準。

貧困標準

大多數人都會同意這個描述:貧困等同於低收入和生活質量低下。

目前世界上普遍採用的貧困標準是世界銀行在2015年制定的絕對貧困線標準。按照這個標準,如果一個人每天的生活支出低於1.9美元,那麼他就是生活在絕對貧困當中。

需要指出的是,這裏的「每人每天1.9美元」指的是生活支出,而不是收入水平。舉個例子,假如一個人每天的收入是10美元,遠高於1.9美元,也就不應算作貧困。但是如果這個人必須從這10美元中拿出5美元償還銀行貸款,再留出2美元存起來作為今後的養老積蓄,最後用剩下的3美元維持自己一家四口的生活,相當於每人每天的生活開支不到一美元。那麼,雖然他每天的收入是10美元,但是他的家庭的實際生活水準遠遠低於世界銀行劃定的絕對貧困線,因此就處於絕對貧困狀態。

估算貧困人口

有了劃分貧困的標準,確定貧困人口的數量就應該簡單易行了。按照上面這個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衡量,目前全球10%的人口處於絕對貧困狀態。

但是,具體到每個國家各自的貧困人口比例,情況就變得複雜並且相互矛盾。

各國政府自行統計和向聯合國申報各自的貧困人口比例。根據2020年末的數據,以中國作為參照,對比世界上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的貧困人口在全國人口中的佔比:

中國:0%;瑞士:6.6%;南韓:14.4%;美國、英國和瑞典:15%;日本:16.1%

中國大眾會發現,很難用常識來理解這些貧困比例。中國在2020年11月23日宣佈,已完全消除了極度貧困,因此貧困人口比例為零,這好理解。南韓剛剛完成了幾十年的經濟騰飛,但可能仍有一部分人口沒有得到惠及,仍處於貧困狀態,這也能解釋得通。但是為什麼在高收入國家像美國和英國、高福利國家像日本和瑞典,不但仍有貧困人口,而且貧困比例高達全國人口的15%?

答案其實很簡單:除中國以外,以上各國採用的是另一種貧困劃分標準,而不是世界銀行的貧困標準。上面列舉的高收入、高福利國家,以全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為參照,採用相對標準來劃分貧困。

以日本為例,家庭收入低於全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的一半即為貧困。按照日本2018年的家庭收入標準,全年收入低於122萬日元的日本家庭屬於貧困家庭。換算成人民幣,家庭年收入低於7萬5千元人民幣的日本家庭屬於貧困家庭。這些家庭大約佔日本總人口的16%。

美國和英國等其他高收入國家的貧困劃分標準和日本類似,採用相對標準。

可以看出,在這些高收入高福利國家,貧困家庭的劃分是和本國人普遍生活水準相比較之後的結果,而不是因為那些家庭無力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這就引出了關於貧困的另一個定義——「相對貧窮」。顧名思義,相對貧窮就是上面已經提到的、低於本國人普遍生活水準的相對狀態。

中國既不採用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衡量,更不使用「相對貧窮」的劃分標準,而是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貧困劃分線。

中國目前實行的極度貧困標準或是脫貧線是每人每年收入2,300元人民幣,換算成美元之後相當於每人每天1.7美元收入。上面已經強調過,世界銀行的1.9美元貧困標準,指的是實際生活支出而不是收入水平。顯然,中國的「極度貧困標準線」,是偷偷地用自創的收入水平替換了世界銀行的實際生活支出。這樣替換之後,中國的貧困標準就遠遠低於世界銀行的絕對貧困標準,因而也就在紙面上大大降低了中國貧困人口的數量。

但是,即使是按照中國自己已經降低了的貧困標準,由於無法進行獨立調查和獲得完整的統計數據,外界仍然無法確定中國貧困人口的真實數字,也無法核實中國是否真的完全消除了中國標準之下的極度貧困。

採用「相對貧窮」標準的意義

在上面例舉各國貧困人口比例時,介紹了「相對貧窮」這個劃分貧窮的標準。那麼,為什麼有些國家,尤其是高收入、高福利國家,要採用「相對貧窮」的標準來定義本國的貧困人口?

考慮到世界各國在經濟發達程度和生活水準上的巨大差異,世界銀行在2017年對實行多年的1.9美元貧困標準進行了補充和細化。新的細化貧困標準根據國家的經濟發達程度將貧困線分為四個等級:

低收入國家:貧困線仍舊維持在每人每天生活費1.9美元

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貧困線上調至每人每天生活費3.2美元

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貧困線上調至每人每天生活費5.5美元

高收入國家:貧困線則上調至每人每天生活費21.7美元

這是一個介於世界銀行「絕對貧困」標準和高收入國家「相對貧窮」標準之間的過渡標準。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人均GDP已在2020年突破一萬美元,已經屬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因此,按照世界銀行新的細化貧困標準,在中國,如果每人每天生活支出低於5.5美元則屬於貧困。換算成人民幣,這個貧困標準線是每人每天生活支出低於35元人民幣,或者每人每月生活支出低於1,050元人民幣。請注意,是生活支出而不是收入。

中共官方沒有發佈過根據這個細化貧困標準得出的中國貧困人口數字。

中共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的一次記者發佈會上說,中國有6億人口月收入不足一千元人民幣(注意,這一千元不是生活支出)。按照這個數字推算,在中國,每人每月生活支出達不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貧困線標準的人口應該大大高於6億,這也就意味着至少半數的中國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世界銀行推出細化貧困標準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與國民家庭生活水準之間應有的正相關走向。換句話說,如果家庭生活水準提高的步伐沒能跟上國家整體經濟發達水平的提升幅度,那麼國家的發展並沒有惠及到人民。但是由於信息封鎖的原因,大部分中國民眾並不知道世界銀行發佈的1.9美元絕對貧困標準,而了解細化貧困標準的人就更少了。

現在回過頭來回答上面的問題:為什麼高收入、高福利國家採用「相對貧窮」標準界定本國的貧困人口。

答案是:為了提高全體國民的整體生活水準。聽起來這和中國民眾所熟悉的中共口號沒什麼不同,但本質的區別是,這些國家沒有停留在口號階段,而是真的在這麼做。

中國消滅了「貧困人口」,卻留下了貧窮

無論是極度貧困還是相對貧窮,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而在理論上都不可能被完全消除。這就如同不可能把一隻鉛筆的一端完全削去。

對於一個對國民負責任的政府來說,貧困的存在意味着政府必須更加努力地服務,以提高全體國民的生活水準和縮小貧窮和富有之間的距離。在這樣的國家,即使是處於貧困當中的人們,也會因為來自國家的扶助而感受到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藉助於來自政府的各種可持續扶持,貧困之中的個體就有希望通過自身努力更快地擺脫貧窮。

相反,對於一個把對國民的責任放在末位的政府來說,貧困人口的存在意味着財政負擔,是使政府丟失顏面的家醜。政府急切想做的,不是系統化地消除貧困,而是急不可待地把貧困人口的數字變為零。中國政府就是這樣一個政府。

在中國,消除貧困人口的「好消息」不僅不能切實幫助到在貧困中掙扎的人們,反而使他們變得更加無助。因為「貧困人口」這個概念一旦被政府「消滅」了,這些在真正貧困中掙扎的人口就不再受到關注,哪怕是一次性的扶助也會隨之消失。貧困之中的個體,通過自身努力擺脫貧困的希望就會變得越發渺茫。

貧困是中共對中國施加的咒符

貧窮在世界各國廣泛存在,但是在程度上有着天壤之別。各國和眾多國際組織嘗試着各種消除貧困的努力,不同的動機和方式產生着完全不同的結果。雖然個人努力也能使自身的貧困狀況得到部分改善,但是成功擺脫貧困需要政府協調下的多維度可持續性的生態扶持。

在缺乏政府行動意願的大環境下,僅僅依靠自身努力而成功擺脫貧困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中國的廣大貧困人口,身處的正是這樣一個被中共施了魔咒的險惡劣環境。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06/1950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