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即將消失的21個老物件,能認出最後一個,說明你真的老了

即將消失的老物件,睹物思情!這些物件引人懷舊,有些東西至今仍在用,滿滿的回憶,滿滿的鄉情?展現的老物件一一湧上記憶,仿佛昨天還在煤油燈下作業,捏着一分錢去買糖,拉着風箱幫大人燒火……如今已成為兒時的回憶,已經時過境遷了;物件的用處,已經不再重要了;社會的進步,已經沉封箱底了。這就是歷史,再過上年這些東西都是文物了,現在還是老物件。

1、拘子,還一種叫法是「不求人」。是用來捆柴草的。捆柴草時一般為兩人一組,一邊一個手腳並用,這樣就把柴草捆得相當結實,運輸起來挺方便。但有時一個人去弄柴草就捆不結實,於是勞動人民就用樹叉做成這個「不求人」。使用時把柴草放在繩子中間,然後把繩子從「不求人」孔中穿過,腳踩住柴草,雙手一拉,就把柴草捆結實了。,一頭有麻繩捆柴火的時候從這個中間穿過去打結。

2、水車,有用手搖的也有用腳蹬的。古時候用來抽水用的,俗名水車。叫龍骨水車,抽水用的,兩人用腳踏抽水,把水由低處抽到高處。水車70年代每個生產隊都有的抽水工具。農村農田灌溉車水的水槽,你這個不全,還有水車架人趴在上面用腳踩,水槽里還有類似鏈條的木片。多麼熟悉的聲音,多麼熟悉的工具,印象深刻的藥物。土生土長,很有意義的農耕文化,農耕時代,農耕社會,農耕生活。

3、火鐮。是那個年代的老頭子抽煙的時候撇火用的。那個年代一匣洋火2分錢,老頭子嫌花錢,就撇火點煙。火鐮一般掌握在右手,左手拿着火石,肖(音)子,一撇就蹦出火星,燃着肖子,就可以把煙點着了。

4、拉線開關農村一些木結構房子裏還在用,村子裏小超市還有得賣,拉線開關挺好的感覺特別省電線。

5、算盤,我家裏的一把算盤好多年沒有用了,前幾天試了幾下,口訣都忘了,我試試啊,現在都不用學珠算了嗎,加法算盤口訣: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落二,四下五去一,五去五進一,六上一去五進一,七上二去五進一,八退二進一,九退一進一。有誰還記得……

6、鋁飯盒,讀小學就是用這個蒸飯吃。80後上學帶的鋁飯盒,裝上米到學校淘洗乾淨一起蒸熟了中午吃。我還有一個老飯盒,鋁製的,差不多四十歲了,一直不捨得扔。

7、這個就是簸箕。用手端着後邊高出的簸箕後檔,上下顛起前邊平齊的前沿。混雜在穀物中的糠皮就被簸箕扇起的風吹出去了。簸箕這種農家用具在古代就有了。

8、「字頭」,打鋼印號碼用的。八十年代自行車打鋼印號就是用這個字頭打的。以前的自行車(俗稱28大槓)車把中間和兩個車圈上的車號是電打上去的,中軸用號釺敲上去的。

9、煤油燈,村里沒電全用煤油燈,一斤煤油四毛二。沒現錢,拿雞蛋換,雞蛋折五分錢。照明用的比這些消失得更早的還有桐油燈,煤氣燈,好多人聽都沒聽說過。

10、老式鍾發條上勁的鑰匙,相當於擰螺絲的扳手,我家現在還在用呢,70年他們結婚時買的,買的三五牌掛鍾,搬了幾次家也沒捨得換。這麼多年了走的還很準。我家就有三五座鐘,每過十來天拿這個鑰匙發條上弦。我結婚的鐘表還在用,30年從未停。

11、驢雍脖或者叫套纓子,夾脖是夾脖,東北叫套包子。套包是套包:套包是夾脖的墊子,夾板是連接車套的;套包是環形,要從頭套進去,夾脖是開口的,夾在脖子上。驢夾脖是木製的,給驢脖子上戴上套纓子後(墊在下面)再搭上驢夾脖(兩根木條,用皮條或繩子綁成上窄下寬的梯形,上穿套繩連在後面車架下或拉着碌碡等打場用),拉車或拉套時候配合起來用。

12、湯婆子,銅做的,熱水倒進去蓋住蓋子後再套一個布袋子,否則會燙傷。現在我家還在用!熱的慢,涼的也慢,冬天為暖被窩用的物件,至今還在保留着!適合老人,小孩兒用。這個物件熟悉的,都見過,而且用過,年齡在60歲以上的人.....

13、碌碡,碌碡我們叫它「石滾」。麥子高粱等農作物在曬場裏曬乾後,用馬牛之類的牲畜拉着石滾在上面碾壓,把農作物的外殼碾掉。小時候收稻穀連苗擔回來鋪在石灰地堂上完後用牛拉動禾碌在上面碾壓穀粒就會掉下來。

14、壓水井,小時候最喜歡壓把井地下水抽出來特涼玩熱了就找有壓把井的地方洗臉沖腳。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旺仔甜妹妹8413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02/194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