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情感世界 > 正文

我們冒冒失失地揣摩着父母的愛情

第二封信

爸爸媽媽結婚之初應該是沒有多少愛情的。

當年,爸爸北上煙臺去當兵,奶奶相中了同村的媽媽,安排倆人定了親。家裏落款為1969年入伍留念的老照片上,19歲的爸爸、18歲的媽媽,兩個稚嫩的年輕人表情都很嚴肅,倒是照片裡大概五六歲的小舅一臉新奇。

對於這門親事,外公是不大滿意的,雖然爸爸有初中文化,但家窮且弟弟妹妹多。不過雖不滿意,外公也未過多阻攔。而奶奶看中媽媽,據媽媽說,大約是心疼她童年喪母,又為長女,還有好幾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14歲便在生產隊掙工分,勤勞能幹。

而兩個年輕人究竟想法如何,爸爸雖說是「父母之命」,但從小一個村長大,一點感情沒有也不會同意定親的。媽媽在多年後歷數爸爸的缺點時,我問她當初為何要嫁時,她笑着說「還不是因為白面書生的模樣」,媽媽是個顏控。

爸爸在部隊一待就是6年,直到奶奶去世才退伍回家。並不短暫的6年時間,不知兩個年輕人究竟是如何堅持的。媽媽只上過夜校掃盲班,會寫的字有限,在那些年的家書中,也未見過爸媽之間有書信。只是在眾多爸爸當兵生活的老照片中,有一張媽媽的照片,已看不出具體的背景,媽媽挎着菜籃子,笑得很燦爛,那是媽媽去煙臺探親時的留影。現在想來,如果說有愛,媽媽的愛應該多一些。

爸爸退伍回家便與媽媽結了婚,從賒來的兩間土坯房開始,兩個一窮二白的年輕人開始了小家的生活。爸爸退伍之初進了一家小廠,沒幾年廠子倒閉,家裏的生計大都靠土地維持。印象里地里的活兒大都是媽媽在做,爸爸有嚴重胃病,稍一干點重點的活兒,胃病便犯。聽說鵝肉養胃,有一年媽媽還養了6隻大白鵝,但還沒來得及吃,某個早上,6隻大白鵝連同30多隻雞全都被偷了。媽媽心疼得大哭,爸爸騎着車順着鵝毛雞毛去尋,也終是徒勞。

媽媽總是忙碌地早出晚歸,疲於生存,如果說媽媽活得務實,爸爸則活得鬆弛。貧窮沒啥大不了,爸爸做什麼都不急不慢,喜歡看報喝茶,完全不像個農民。小的時候有問題習慣找爸爸,剛上學時辮子扎不好都是找爸爸幫忙。

爸爸還喜歡搞些新花樣,做飯時會給我們做些當兵時學會的新樣菜,偶也有翻車的時候,有一次做了西湖醋魚,大家都吃不習慣,被媽媽說浪費了一條魚,但爸爸也不惱。

爸爸的「浪費」有時很浪漫。媽媽的生日在農忙時節,她自己常會忘記,爸爸都會記得,物質匱乏的年代,一瓶橘子罐頭就是爸爸的禮物,媽媽依然會說浪費錢,但幸福的笑容是收不住的。

我和哥哥在成年後都曾發出過疑問,為何家裏總是沒錢?一番分析得出結論,光靠種地太難了。其實,爸爸那些年也嘗試過很多方法,打零工找副業,跟人合夥做生意,但都不太成功。小時候時常聽到村裏的女人指責不會掙錢的丈夫沒用,但媽媽從未有過類似的抱怨,只是感嘆各人命運如此。

我們都工作後,家裏情況略有了改善。在我工作第三年,爸爸查出患了癌症。那是難熬的一年,化放療期間,媽媽每天換着花樣燉湯給爸爸補充營養,在爸爸身體還可以的時候每天一起散步。回想起來,這應該是他們一生中相處最多的一年,散步時爸爸會主動牽媽媽的手,媽媽泛着笑說:「一輩子沒牽過手,老了還牽上手了。」我想,爸爸終究是戀上了媽媽。

相較於同輩,底層女性的媽媽少有的被溫柔對待,爸爸則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活着的自由。

或許,在漫長的合作生產生活的艱難歲月里,兩個善良的年輕人給予了彼此尊重和理解,並在互相扶持和照顧中,早已滋生出了愛意。

2009年爸爸在北京治病期間,和媽媽一起去遊玩長城。來信人供圖

編輯部回信

jiang:

讀你的信是在黃昏,太陽剛剛落山,溫度不熱不涼,這也很像我此時讀信時候的心情。短短千餘字,訴說了你生命中最重要兩個人的幾十年時光。質樸的文字之下,是流動着的充沛的複雜情緒,其中有遺憾、失落、美好、治癒……在交織的情感之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心疼,亦感覺到一種安慰。

在編輯部最初提出「父母愛情」選題的時候,我也想過這個選題背後的意義。我想,最早教會我們愛情的,一定不是什麼愛情雞湯,不是愛情相關的作品,甚至也不是每個人的初戀,而是父母。他們的相處模式,對彼此的態度和評價,從很小的時候,都在我們心裏刻下了印記。無論是恩愛、疏離,抑或敵對,這個印記,都是我們眼中愛情的最早期形態。

所以在你的信里,開頭你寫「爸爸媽媽結婚之初應該是沒有多少愛情的」,讀來是有一些淡淡的失落感。那個年代,自由戀愛的稀缺,傳統觀念的強大,還有時代的動盪,都決定了愛情是一種太過奢侈之物。「未愛先婚」如今在電視劇里是一個熱門梗,但在那個年代,是無力選擇的普遍現實。

非常關鍵的一點,從1969年到1975年的六年時間裏,你的父母度過了艱難的異地六年。你的母親,從18歲,成長到了24歲。如果說父親在軍營之中,尚且有着每天固定的訓練、團隊的活動來填滿生活的話,那麼很難想像,當時還年輕的母親,要靠什麼力量來維持這份約定。

如果回答說「靠愛情維持」,那純屬於童話故事。事實上,對兩個剛定親就分開的人來說,六年下來,不要說愛,就連相貌和聲音,或許都會忘記。母親作為家中長姐,同時又不幸幼年喪母,外加要照顧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能支持她堅持下去的,只有責任了。

以至於在往後的許多年裏,這份責任感都體現在母親身上。你形容母親「早出晚歸,疲於生存」,說她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不抱怨,只是感嘆命運如此」,某種意義上,這是你母親最優秀的品質之一,但同時也是她最大的束縛。

這會引發一個有些難過的問題:一個人真的能夠依靠責任感,依靠壓抑內心的情緒,而維持家庭嗎?

我相信,以你的感知,也很早就注意到了纏繞在母親身上的這份困境。因為在少年時的美好回憶里,更多提到的,其實是父親的故事。比如他看書喝茶看報,比如他不急不慢的處世哲學,比如他對你們的關愛——幫你扎辮子,給家人做「西湖醋魚」。而母親,則比較務實,精力更多用在了養家餬口上,少了與你們的陪伴。

如果故事止於這裏,那這不過是一段關於責任和堅持的往事。但真正打動我的,是愛情的生命力。在「家裏總是沒錢」的困頓中,在未愛先婚的無奈中,在望眼欲穿的乾涸生活中,愛情竟然能一點點衝破乾裂的土地,長出嫩綠的新芽。

從18歲相親時,母親「很嚴肅」的照片,到後來去部隊探望父親,提着菜籃子「笑得很燦爛」的臉,再到給父親養的大白鵝被偷時的大哭,再到收到橘子罐頭生日禮物時,那「收不住的笑容」,我看到的是一個認真對待生活,認真對待感情的母親。儘管生活艱難到了極致,但她依然呵護着內心最稀少、也最珍貴的東西——不是長久以來維持她的責任感,而是愛。

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話固然有道理,但這句話就永遠正確嗎?這是我讀你的信最受觸動之處。只是,在最後日子漸漸好起來的時候,父親也不幸確診了癌症。那一年,父親主動牽起母親的手,「一輩子沒牽過手,老了還牽上手了」。我很難過,但也為他們更緊密的在一起感到開心——癌症或許最後會將兩人分離,但愛情不會死去。

最後,謝謝你讓我讀到他們的故事。看到你父親浪漫的橘子罐頭,我總想到《重慶森林》裏關於鳳梨罐頭的場景。金城武連吃了一個月的鳳梨罐頭,說罐頭到期之時,就是感情過期的時刻。最後,電影很傷感地總結說:「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我想說,是有的。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人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23/194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