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民眾消費疲軟背後到底缺失了什麼?

一名男子和一名男孩在北京一家購物中心購物

本周二(8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今年七月份的主要經濟數據,其中消費數據再次讓外界失望。中國政府幾個月來連續出台的一些提振消費的措施似乎沒有產生效果。疲軟的消費背後,老百姓的想法和感受到底是什麼?如何才能真正提振消費?

「我最近比較敢花錢,」身在上海的「包維尼」在聽到記者有關消費的提問時,第一反映就是這句話;他幾乎要拒絕採訪,說自己的情況和中國社會普遍的消費低迷並不一樣。出於安全原因,他用化名接受採訪。

但他很快又補充說,「我說的敢花錢指的是幾千塊買台電腦、日常餐飲、買個冰箱等日常消費支出,買房買車是不可能的,買車都不可能。」

不敢花錢的和敢花錢的

在包維尼說自己「敢花錢」的當下,中國普通民眾消費低迷的事實已經反映在各種數據中。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二的數據,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增長2.5%,是去年12月以來的新低,並且已連續3個月放緩。

事實上,記者採訪的其他多位中國民眾都反映,消費降級是他們近幾年共同面臨的情況。在山東二線城市打零工的林先生說自己目前的消費情況屬於極簡,「因為本身屬於低收入人群,收入就拿來交房租,吃飯,即便有富裕的也是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他以化名接受採訪。

三十歲出頭的林先生目前單身,月收入在兩千多,房租是七百,用於吃飯和其他零花大約一千。就是這樣不高的收入和「極簡」的消費,他還想着存錢,說要留一點錢給父母養老。

包維尼與林先生的年齡相當,但分屬不同的收入群體。包維尼在上海某大型企業工作,每年到手的稅後收入有18萬,平均下來每個月有1萬5千的收入,但這不包括每月近4千的公積金。

包維尼目前也是單身,沒有家庭負擔,但他還是說自己收入不高。這1萬5的月收入,其中1萬出頭要用於還房貸,剩餘的三、四千,他是用於日常消費。但對於改善型消費,他就覺得這些錢不夠了。

包維尼現在的做法是從銀行借「信用貸」,「信用貸2018年到2022年利息都是五點幾,今年三點五左右。」這點利息對包維尼來說不算高,每年他只需要還幾千塊的利息,更重要的是這個利息比房貸利息要低。「房貸普遍五點幾或四點幾,信用貸才三點五左右。很多人借信用貸還房貸。」這對很多人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包維尼的不少親戚和同事都在借信用貸來還房貸,這些人多為公務員,或在事業單位工作。

2023年8月15日在北京一家購物中心咖啡館內消費的顧客。(美聯社

消費到底行不行?

從去年開始,各大頭部銀行的消費信用貸利率就開始降低,到今年已經普遍只有百分之3點幾。從包維尼和他身邊人群的例子看,這種政策似乎是促進了消費。但包維尼認為,銀行這樣做有自己的邏輯,「房貸、企業貸借的人少了,所以信用貸就特別便宜,再加上央行也在印鈔救經濟,不斷降息。同時,銀行的錢太多了,很多銀行上班的同學朋友等都有放款任務。」

但事實上,從總體數據看,無論是包括信用貸在內的短期居民貸款,還是房貸為主的長期居民貸款,都在收縮。據財新網報道,7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3460億,遠低於市場預期,同比少增3330億元;尤其是居民貸款偏弱,短期居民貸款收縮1340億,中長期居民貸款收縮670億。尤其中長期貸款是在兩個月的正增長之後再度陷入收縮,這與全國範圍內房地產銷售嚴重下滑的趨勢相符。這些數據都表明居民的消費需求疲弱。

與消費疲軟相伴的現象是,中國經濟下行的趨勢日趨明顯。這周剛剛公佈的7月份各項經濟數據大多低於市場預期,房地產銷售同比下滑15.5%,基礎建設投資同比增速從之前的11.7%放緩至5.3%,進出口同比跌幅也進一步擴大。這些數字都延續了今年以來經濟收縮的趨勢,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通縮的驚呼聲越來越多。

經濟下行促使消費疲軟,似乎已經不言自明。在四川某四線城市國有銀行工作的伯先生看到的現象和以上這些數據相吻合,「在後疫情時代,居民不敢怎麼消費,存錢的較多。存款利率在今年下調三次了,居民仍在存款,貸款不好放。」伯先生為了安全考慮,隱去了真實姓名。

在消費萎縮的同時,中國居民的存款卻在不斷增加。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道,前7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8.98萬億元,同比多增1290億元。

在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消費領域出現了相對的旺盛。近幾個月,社媒上到處流傳着各個餐館人頭攢動的短視頻。數據也顯示,疫情封控結束後,餐飲業出現了相對的興旺。據官媒人民網報道,全國餐飲今年上半年收入超2.4萬億元,同比增長21.4%。旅遊業也顯現出良好的態勢,中國文化和旅遊部8月初發佈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旅遊總人次達到23.84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達到2.3萬億元,同比增長了63.9%和95.9%。據專家預測,下半年文旅消費還會持續向好。

伯先生自己最近也打算出國旅遊,他對飲食和旅遊等消費興旺現象的理解是,中國人喜歡吃吃喝喝,講民以食為天。財經評論人士、前鳳凰網「十大最有影響力名博」之一的蔡慎坤則認為,中國有很大一批人並不是沒有錢,「有過去幾十年改革開放的積累,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很多人日常消費基本上是沒什麼大問題的,除了投資購房之外。」

上海的包維尼似乎就代表了蔡慎坤所說的這種人群。除了日常消費、提升型消費和還房貸之外,包維尼說他並不準備擴張房產的投資。

2023年6月15日,顧客在北京一家購物中心選購鞋子。(法新社

民眾缺乏消費信心須從政治上解決

儘管如此,中國民眾消費乏力的整體趨勢已經無法掩飾。中國國家統計局停止公佈了今年3月以來的月度消費者信心指數,中斷了統計局33年以來這個數據的系列。

在停止公佈這個數據之後,8月初,統計局又宣佈停止公佈中國城鎮青年失業率。此前的6月份,城鎮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為21.3%,創造了歷史新高。社媒上有不少人說,青少年失業率高,也進一步拖累了消費的增長,因為他們是消費的生力軍。

但嘎然而止的經濟數據卻像是在中國社會炸響了沉悶的雷聲,進一步暗示出中國經濟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中國政府也對消費下滑的嚴峻問題不再諱言,接連出台一些刺激消費的政策。尤其是7月底,中國國務院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出了《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意在推動消費的復甦。

這一文件對具體的消費措施似乎考慮得很細,但外界對此的反應比較冷淡。身在山東的林先生說,「我看到政策里有一個『持續推廣線下無理由退貨、本地購物異地退、先行墊付急速退』,這點我是感受到好處了的,但是意義不大,從總體金額來看,應用人群比較少,還是一些對互聯網了解的中青年城市居民。」

經濟學家們對刺激消費給出了很多建議。第一財經網近日刊發了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的一篇文章,其中指出,現在最緊迫的目標是刺激居民消費,需要動用所有合理、合法、合規也符合經濟規律的渠道,把錢發到居民的腰包里。

2023年8月15日,送貨騎手在北京一家購物中心外。(美聯社)

直接給老百姓發錢的說法近幾年不斷有人在提。蔡慎坤說,直接發錢給老百姓,他們很多人會把錢存起來,可能未必是很好的方式,「更好的方式是發消費券,並限定只能在今年下半年花出去,用於購買日常生活必須的一些商品,這樣可以拉動很大一波消費,並且保持GDP一定的增長。」

而消費券的形式中國主要是通過地方政府在發放。據財新網報道,新冠疫情發生後,2020年和2022年,中國各地先後有兩輪消費券集中發放潮,由省級或市縣級財政主導。2020年中國政府網曾公佈,到5月上旬為止,有28個省份、170多個地市累計發放消費券達190多億元。但財新網近日報道,消費券的發放存在核銷率低,縣級消費券資金量小且分散、拉動消費效果不佳等問題。

蔡慎坤認為,最關鍵的問題還是人們的信心,這必須從政治上解決,「就是人們不知道未來該走向何方,這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這也是人們今天不敢消費、不敢投資的最主要原因。」

習近平上台以來,過去十年,中國政府在經濟層面的很多做法讓民眾和外界屢屢感到不安。國進民退的趨勢日趨明顯,民營企業的空間日漸被擠壓。並且從2019年開始,中國政府對民營經濟祭出了多項管控政策,拼多多、螞蟻金服等網絡平台接連受到整肅,教培產業整體被清除。最近,醫療行業又開始整治腐敗的行動。

「他是不斷在折騰,幾乎每一個行業都遭受了一遍又一遍碾壓。即使沒有受到碾壓的行業,我感覺他們也會心灰意冷,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鐵錘會砸到自己頭上,」蔡慎坤這樣說。

他強調,中共高層應該對目前的經濟形勢提高警惕,如果不及時出台有利於民眾消費、恢復信心的實質措施,光喊口號已經沒有太多意義。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17/194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