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退潮之後,這次裸泳的是「天下第一村」

江蘇無錫江陰的華西村,自1990年代起,就頭頂「天下第一村」的光環,這些年卻日子難過,幾乎淪為一個「老賴村」!

村裏的支柱產業——鋼鐵、紡織,都是傳統產業,產能過剩,舉步維艱。

轉型搞金融、房地產,卻陷入「擠兌」風波。

早在2016年,就有媒體曝出:華西村負債近400億元,人均負債百萬以上;70%的村民離開了華西村,年輕人都出去謀生了,留下的多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今年,華西村終於撐不下去了,不再羞羞答答、遮遮掩掩,而是以光着屁股裸泳的形象示人。

2023年7月20日晚,華西股份發佈公告稱,華西村委會擬將其持有的華西集團80%股權,以1元的價格轉讓給聯華基金。

聯華基金,是江陰市國資辦名下的紓困基金。

其實,這是一次承債式收購。

說穿了,華西村早就資不抵債,但是,又不能任其破產。

「華西村是無錫的臉面,不會置其於不顧。任由華西村破產,豈不是打自己的臉?」入駐華西村的工作組這樣說。

無奈之下,華西村只得以1元的象徵性價格,把這個爛攤子甩給地方國資。

華西村造的孽,最後還是讓整個無錫來買單。

昔日風頭無兩的華西村,為何落到這般田地?

從1980年起,華西村就被樹立為集體經濟、共同富裕的典型,也被稱為「天下第一村」,足足風光了40年。

它是中國第一個億元村、電話村、彩電村、空調村、轎車村、電腦村……還是股票上市第一村、國外建廠第一村……

家家住別墅,人人開豪車,實行免費醫療和教育……

至於華西村為什麼這麼富,許多村民一直都沒想明白。

一些村民認為,華西集團像個混混,沒有真本事,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技術和產品。

其實,華西村能夠做大,離不開政策大力扶持和銀行不斷輸血。

在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屬於高耗能、高污染領域的華西鋼鐵,卻始終未受影響。

華西村還涉足許多壟斷行業。在長達20年時間裏,華西煙一直是江陰主流。

華西村不僅有多家上市公司,還獲批多種金融牌照。

一些學者認為,華西村是一個怪胎,究其本質,它是一個披着村莊外衣、政企合一的企業,更貼切地說,是一個家族企業。它是靠銀行貸款吹出來的!400億砸下去,哪個村都可以致富!

更何況華西村的共同富裕,只不過是一個噱頭、一個幌子。

華西村民的生活,遠談不上富裕。

每個村民必須上班,而且只能在村里上班,月工資一般只有1~2千元。

上班幾乎全年無休,只有春節兩天假期。

一年到頭,村民現金收入很少,只有紙上富貴——參股的股金。

一些村民苦於無法取出錢,就去華西村辦的五星級酒店——龍希大酒店消費,「住一晚上,抵扣12000元的股金。」

村民碰上婚喪嫁娶,要支取股金,往往會被村委會以勤儉節約為由,削減支付額度。「比如申請支取10萬元,最後村委會可能只批給4萬」。

一旦村民家中某一個成員離開村子,全家包括房子之類的福利,都統統收回,也無法在退休後領到男1200元、女900元的退休金。

另外,中心村、周邊村、外來工之間,收入和福利差距十分懸殊。

2001年並村之後,陸續併入華西村的3萬多周邊村村民,卻不能像中心村——老華西村一樣,享受免費醫療等福利。

這些村民抱怨:「華西不是天天宣傳共同富裕嗎?我們現在也是華西村的村民,生活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1990年代中期,鄰村的產業快速發展起來了。比如,新橋的服裝產業尤其出名,出現了海瀾之家等知名企業,村民收入都比華西好。

而併入華西的周邊村民,卻沒得到什麼好處,地被收了,不划算,怨氣大,認為被華西村害苦了。

2003年7月,75歲的吳仁寶宣佈退居二線,由四兒子吳協恩接任。

有村民不滿,認為吳仁寶在搞「家天下」。

2013年,吳仁寶去世。此時在華西村擔任要職的22人中,21人為吳仁寶家族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掌控了華西集團90%以上的資產。

吳協恩上台後,更偏重房地產和金融業。

華西村開始在周邊村莊、城鎮張貼海報,承諾三年及以上定期存款利率為10%~15%(同期銀行定存利率為4%左右),個別人拿到的利率甚至高達30%。

此舉吸引了江陰市甚至上海、黑龍江的大批民眾,絡繹不絕來華西村存款。

不料,2021年2月26日,華西村曝出擠兌風。

此前,市場曾多次傳出:華西集團「負債近400億,流動性困難,要求國資紓困」。

傳言引起恐慌,儲戶紛紛前來兌付。人群冒雨排起長隊,場面十分混亂。

有外地儲戶稱,如果能拿回本金,就算是萬幸了。

華西村的經營陷入絕境之後,不僅不再支付村民的水電費用,反而每年要收取村民的「別墅租賃使用費」。

許多村民連最基本的生活都維持不下去了,不得不舉家外出謀生。

曾經的「天下第一村」,如今和西部那些貧困村有何區別?

退潮之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歷史逆時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22/1930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