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顏寶剛:「不要怕、只要信」

—監管當局向發鈔銀行施壓強推加密貨幣恐後患無窮

作者:
在香港對這些虛擬貨幣平台打開歡迎大門之際,比香港更早引入這些平台的新加坡,近年卻不斷收緊監管,先是嚴禁對一般散戶進行廣告推銷,之後在當地主權基金新加坡投資公司因投資FTX失利而被政府高層公開批評後,對虛擬貨幣平台的監管愈來愈嚴格,結果更多相關公司由新加坡轉移落戶到香港。

上星期有一宗財經新聞未必在社會引起好大迴響,但實際影響卻非比尋常,甚至象徵過去幾十年支撐金融中心的基石——審慎獨立的財金監管政策,已經被徹底推倒。說的是金融管理局為加快本港發展成加密貨幣交易中心,居然罕見對三大發鈔銀行施壓,要求接受加密貨幣交易所作為客戶,甚至鼓勵銀行「不要害怕」。虛擬資產平台在外國已經接連倒閉,香港卻反其道而行「中門大開」吸引加密貨幣交易中心由新加坡轉至香港落戶,看來財金部門已經逐步放棄專業管理,改為以政治先行。

去年底香港正努力在疫情之後加快復常,財金當局做了一個非比尋常的舉動:在全球各國收緊監管虛擬資產之際,特區政府發佈了一個虛擬資產「政策宣言」——推動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並吸引更多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和相關公司來到這個亞洲金融中心,更無視風險向全港散戶開放容許參與虛擬貨幣交易。

結果一些進取的中資銀行率先網羅加密貨幣公司成為新客戶,其中包括中資的交通銀行及虛擬銀行眾安銀行在今年初已與加密貨幣公司HashKey Group合作,為比特幣、以太幣和泰達幣的交易提供便利,這兩家中資銀行並為加密貨幣企業開設存款賬戶,可用於支持日常運營,如向員工支付工資,以此達成將香港推進成為數字資產中心的願景。

不過並非所有銀行都會如此進取,特別是面對美國證交會在去年FTX爆煲後,正以狂風掃落葉式的打擊加密貨幣行業,傳統銀行明顯表現較為保守,應該說是大部分銀行均不願意冒上這個風險,始終銀行家的天性就是要審慎經營,特別是過去幾年銀行界面對洗錢的指控及天價罰款,早已明白過分進取會面對沉重代價。

不過荒謬的是,銀行界謹慎的取態卻惹怒了急於求成的特區政府財金官員,甚至作出了史無前例的進取行動。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三位知情人士表示,在上個月的一次會議上,金融管理局向滙豐、渣打及中銀香港三大發鈔銀行施壓,要求它們接受加密貨幣交易所作為客戶。

報道指,金管局早在4月27日致銀行的一封信中已表明,對潛在客戶的盡職調查不應「造成不應有的負擔」,尤其是「對於那些在香港設立辦事處以在這裏尋找機會的人」。

一位知情人士則表示,金管局鼓勵銀行「不要害怕」,並表示傳統的銀行思維方式存在阻力,當局亦看到傳統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對此「有些牴觸」。銀行亦毋須對持有證監會牌照的虛擬資產供應商,提出額外客戶盡職調查要求。

報道提到,銀行不願接受交易平台開戶申請,主要是擔心若平台被用於洗錢或其他非法活動,該銀行可能會被起訴。有銀行表明,銀行一方面希望促進行業發展以配合港府政策,另方面憂慮需要在反洗錢或「了解你的客戶」(KYC)問題上承擔責任,陷入左右為難的局面。

金管局未有否認報道,反而為了減低外界的批評聲音,向部分報章嘗試「放風」,稱當局的立場並非要求銀行來者不拒,而是應作風險評估,即不應僅因申請人的行業而「一刀切」拒絕開戶。

現實是外國政府正在加強對虛擬資產相關監管,美國證交會在FTX倒閉後,加上以加密貨幣為主要客戶的矽谷銀行倒閉被接管,之後已起訴大型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幣安(Binance)和Coinbase。有加密貨幣平台創辦人表示,自從去年FTX爆煲後,環球監管機構開始加強檢視虛擬資產,美國和新加坡正在進一步收緊監管,而香港卻反其道而行,對加密貨幣平台「中門大開」,甚至當強迫本地銀行要參與這個「瘋狂派對」,結果當然是「引狼入室」,據幣圈界消息透露,目前已有逾百間企業正就申請香港的虛擬資產服務供應商牌照作出查詢。

根據官方最新數據,來自中國大陸、歐洲、加拿大和新加坡的20多家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公司已向港府表示計劃在香港設立機構,另有80多家公司表示有興趣這樣做。

在香港對這些虛擬貨幣平台打開歡迎大門之際,比香港更早引入這些平台的新加坡,近年卻不斷收緊監管,先是嚴禁對一般散戶進行廣告推銷,之後在當地主權基金新加坡投資公司因投資FTX失利而被政府高層公開批評後,對虛擬貨幣平台的監管愈來愈嚴格,結果更多相關公司由新加坡轉移落戶到香港。

其中為金融機構和加密貨幣公司提供估值和風險管理數據的Kaiko已從新加坡遷至香港;總部設在杜拜的加密貨幣交易所Bybit表示,正致力於在香港建立其亞洲核心業務,正計劃在香港申請牌照;一家成立於上海的加密貨幣投資基金 LD Capital正準備在今年將總部由新加坡遷往香港;數字資產管理公司Metalpha在去年年底取消了在新加坡設立總部的計劃,轉而選擇在香港設立總部。

香港的金融監管機構在2019年後的「新·香港」形勢下,最初大致仍維持審慎的監管職能,不過隨着去年李家超擔任行政長官後,新一屆政府對推動「金融服務國家」似乎有了新的任務,金管局今次居然由一個監管者搖身一變成為推動高風險投機活動的鼓吹者,鼓勵銀行「不要害怕」,甚至向傳統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施予壓力,要接受加密貨幣交易所作為客戶,這在昔日「居安思危」的監管機構中,可以說是「匪異所思」,只能說「新·香港」應驗了《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擱筆前在專欄提到當前的政治環境下,香港金融界「為大陸政策牽動,自不可免」,更可悲是監管機構職能已經「受政治干預專業運作」,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似乎已很難再像林行止寄望的「能行穩致遠、健康發展」。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20/191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