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程曉農:中共對台長期戰略與當下的「逼統」意圖

作者:
台灣的民主自由制度是專制政權最恨的;中共之所以要吞併台灣,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消滅台灣的民主自由,從而保障中共的專制穩固和延續下去。民主自由不但是台灣絕大多數人的價值觀念,更是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而台灣一旦歸屬了中國,台灣人民就不得不接受被中共改造成專制下的「韭菜」那樣的生活方式了。

最近,台海的危險局勢有所變化,中共似乎把逼迫台灣接受「統一」,當作短期內的主要對台策略了。分析兩岸關係七十餘年來的五個階段,可以發現,中共對台灣的惡意始終如一,從未改變,其目標就是要吞掉台灣,哪怕在依靠台商投資的時候同樣如此。對台灣來說,「統一」的真實含義便是解放軍在台灣駐軍;一旦被中共「統一」,台灣就不再有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了。

一、中共重新認識武力攻台?

我4月27日在本台發表的文章《中國海軍的短板》提到,4月13日習近平在廣東湛江的南部戰區海軍機關的講話顯示,中共海軍的訓練水平沒達到實戰需要,不具備實戰能力。5月11日日本的英文雜誌《日經亞洲》(Nikkei Asia)刊登了該雜誌的社評委員中澤克二(Katsuji Nakazawa)的一篇文章,他認為,中共降低了攻台的宣傳調門。中澤克二此文的標題是《中國的消息機器壓制台灣戰爭炒作,戰狼宣傳太有效,令當局驚慌失措(China's Messaging Machine Tamps down Taiwan War Hype,Wolf-warrior Propaganda Proves too Effective,Leaving Authorities Rattled)》。各國媒體隨即跟進報道。

中澤克二發現,在中國的互聯網審查越收越緊的情況下,突然間,中國網上關於武力統一台灣的討論中,一種與官方原有立場相反的觀點在許多網站傳播開來。這是一篇題為《一旦開始收回台灣,中國可能要面臨「四線作戰」,我軍必須慎重?》(以下簡稱「四線作戰」)的文章,其國內作者認為,現在強行統一台灣不現實,甚至是危險的。而這一篇文章一直未被中國的互聯網審查機構刪除,這清楚地表明,中國領導層的高層其實打算讓這種觀點傳播。

中澤克二指出,這篇文章實際上徹底否定了中共鷹派的「戰狼外交」,同時在各大門戶網站上被轉載,轉載的內容大同小異,但都強調一點,如果中國武力攻台,會陷入「四線作戰」。還有一些文章則採用了這樣的標題:喊「武統」的是「傻子」。

本文作者用「百度」檢索了中國的相關網文,發現這篇文章早在4月25日就在國內的各網站傳播,作者的筆名是「東方點兵」。公眾號「下山的西西弗斯」等許多公眾號和門戶網站都保留了這篇文章。但是,當5月中旬國際媒體開始報道中國國內網上反對馬上「武力攻台」的聲音之後,有一些反對「武力攻台」的文章就被404了。

顯然,反對「武力攻台」的聲音,不是來自民間的主張。在今天的中國,未經官方授權,任何個人發表這樣的觀點,都可能被國家安全部栽上「危害國家安全」或「分裂國家」之類的帽子,並加以處置。但是,國家安全部並沒在「四線作戰」出現的第一時間立即封網、抓人,而是讓這種事關中共重大戰略決策的相反主張在國內互聯網上存在數周,這就耐人尋味了。不過,中共顯然也不希望這種關於對台戰略的新主張,在海外引起過多的關注,所以,最近幾天有些網站就把這篇文章「下架」了。

二、攻台勢必「四面開戰」,風險極大

從「東方點兵」文章的特點來看,他關於海外軍事動態的內容比較陳舊,由此可以判斷,該作者對中國周邊國家最新的備戰動態並不了解。但是,在另一方面,「四線作戰」一文的作者對解放軍的部署則相當熟悉,而且對中國軍事上的對美戰略部署有一定了解。這樣的軍事戰略眼光,似乎不見得是中國的民間人士能充分把握的。由此可見,在中國,此作者並非「局外人」,而是比較了解中國的解放軍戰備計劃的「局內人」。中澤克二重視這種觀點,可能也與「四線作戰」的作者是「局內人」有關吧。

據中澤克二對「東方點兵」的「四線作戰」一文的歸納,該文指出,中共如果試圖武力攻台,將面臨「四面開戰」的巨大風險。這「四條戰線」,第一條當然是在台灣海峽及周邊地區面對美國、日本和台灣的軍隊;第二條戰線是,解放軍也要防範朝鮮半島的美國和韓國軍隊;第三條戰線在南海和南太平洋,中國軍隊要準備對抗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海軍,如果美方控制了馬六甲海峽,中國的能源供應可能被切斷;第四條戰線則是指印度,中國軍隊要在西南邊境與印度軍隊對峙。

這種「四線作戰」的眼光本來並不出奇,中共軍方的戰略謀劃者如果想不到這些基本的軍事戰略常識,那才奇怪了。「四線作戰」一文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結尾,其作者寫道:「台海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和一擊必勝的把握,我們不會輕易動手解決台灣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歷史上已經出現了多次統一的時間窗口,我們仍然按兵不動」。從這番話的口吻來看,一個解放軍的普通軍官是不敢如此「大言」的。

中澤克二對「四線作戰」一文的分析,稍微補充了一些「東方點兵」所不知道的國際關係最新動態。比如,美國和韓國領導人已同意美國海軍核彈道導彈潛艇在不久的將來停靠韓國的港口;澳大利亞計劃在與美國和英國的AUKUS安全框架下,輪流部署核動力攻擊潛艇。

中澤克二還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出:中國如果被迫「四線作戰」,其軍隊肯定會被分散並處於明顯的劣勢;而一旦形成台灣戰爭迫在眉睫的印象,會阻礙外國公司向中國擴張,更不用說引發中國資產外流了,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要打消這種戰爭觀念,需要某種合乎邏輯的解釋。因此,「四線論」得到了有效利用。

三、中共對台長期戰略演變之一:攻敗成隔

對台灣的很多民眾來講,為什麼兩岸關係從昔日的經濟合作,會走到今天中共企圖武力攻台,他們心中多少存有疑問:是不是過去數年裏,台灣的行政當局對中共的態度不夠友善,才導致這樣的結果?這樣的疑問源自對兩岸關係的演變缺乏歷史的和現實的了解。唯有懂得七十餘年來中共對台灣長期戰略的演變過程,才能真正理解台灣如今所面對的對岸威脅;也才能明白,兩岸關係今天之所以會走到這一步,並非偶然,更不是台灣挑事,而是中共亡台之心不死。

自從中共佔領大陸以後,七十餘年當中,在兩岸關係方面,基本上台灣都是應對方;而中共則或者主動挑事,或者求得台灣的金錢援助,但中共佔領台灣的原初目標卻從未放棄過。非常明顯,中共的對台政策並非一直都非常強硬,而是不斷隨時勢的變化而變。至於為什麼會變、什麼時候變,完全取決於中共對不同時期的時勢和利害的判斷。

筆者把過去七十多年中共對台政策的大致特點,歸納成五個階段,每個階段用一個字來刻畫,一共是五個字,攻、隔、探、交、逼。

第一個階段是「攻」,即中共準備武力佔領台灣、澎湖、金門、馬祖,但初戰完敗。這個階段的代表性戰鬥是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所屬的第28軍發動的金門戰役。1949年10月25日,第28軍出動九千人,試圖渡海先奪取金門,進而進一步東進攻台。但是,在金門的古寧頭一戰,解放軍登陸部隊全軍覆滅。

與此戰同時,毛澤東把第四野戰軍所屬的中國朝鮮族部隊「借」給了金日成,這些部隊是四野的154、164、166師,總共七萬人,占金日成軍隊人數的一半。1950年6月,以解放軍部隊為步兵主力的北韓軍隊,發動了攻佔南韓、消滅大韓民國的入侵戰役。此戰一度把韓國軍隊逼到韓國最南端的釜山周圍的最後防區;然而,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西海岸腰部的仁川登陸,切斷了北韓軍隊的補給線,北韓前線部隊全面潰敗。此後,解放軍大舉出動步兵精銳,進入北韓,與聯合國軍作戰數年。

韓戰迫使中共調用駐軍華東的第三野戰軍主力赴朝作戰,於是功台計劃徹底泡湯。而美軍第七艦隊這時進駐台灣海峽,中共就再也無法攻台了。

第二個階段從韓戰開始,差不多是三十年,特點是「隔」,即兩岸隔絕。兩岸之間完全中斷了任何聯繫,連在台灣的人要寄信到大陸,都要通過美國繞道,怕引來通匪嫌疑。台灣的中央廣播電台《自由中國之聲》則常年廣播:「共軍弟兄們,歡迎起義來歸,投奔自由世界」。而在大陸,凡是在台灣有直系、旁系親屬的家庭,一律被打成「有海外關係」,受盡歧視。在這個階段,儘管中共不敢攻台,政治口號卻從來不停,即「一定要解放台灣」。

四、中共對台長期戰略演變之二:探親投資

兩岸關係的第三個階段便是中共開始改革、台灣開放大陸探親,這個階段大約是十年時間,其特點是「探」。在這個階段,中共熱情歡迎台灣的老兵回鄉探親;其實,在「探」字的背後,還有一個「錢」字。當時台灣人只知道,大陸親友有多窮;其實,當時中國的各級地方政府也非常窮,有些地方政府,是台灣老兵給親友帶來美金之後,當這些錢存進銀行,當地官員才第一次見到美金。當時很多台灣的老兵回鄉探親,以為中共真的是基於「血濃於水」的親情考量;其實,中共真正在意的是「錢濃於水」。台灣人大陸探親帶去的美金,才是中共眼紅的東西。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01/190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