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教育孩子,和孩子講道理沒用,試試「邊門效應」讓孩子乖乖聽話

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不少家長都是越走越艱難,自己明明非常用心地給孩子講道理,但是孩子還是不長進,似乎根本聽不進去一樣。

之前還沒搬家的時候,鄰居家有一個孩子叫小偉,小時候感覺小偉還是比較聰明懂事的。不過,在上學之後,就發現小偉似乎和自己的家長關係並不是十分的融洽。

起初,因為孩子上學時可能會因為缺乏經驗或是相關知識,小偉偶爾會犯一些錯誤,這時候小偉的父母就開始對小偉講道理,而小偉還是能夠聽得進去的

不過,過了一段時間,就發現小偉在接受父母教育的時候,並不是那麼的專心了,而到了後來,小偉根本就聽不進父母的說教,所以,父母的教育效果就很差了。

這樣的情況,讓小偉的父母愈加着急,於是就加大了說教小偉的頻率和時間,不過,令小偉家長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對小偉增強教育的行為,卻迎來了小偉嚴重的不配合,開始完全忽視家長的說教,有時候家長的語氣硬一些,小偉甚至還會和家長吵上幾句,這讓小偉父母大失所望。

小偉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之前那麼聽話的一個孩子,為什麼就變得叛逆呢?這就是因為小偉的父母只會「講道理」造成的。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家長只懂得使用說教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那麼得到的教育效果一般都是很差的,有些時候甚至還會出現反作用,就像是小偉這樣。

為什麼只講道理的教育效果並不好?

《婚姻與家庭:家庭教育版》中提到:孩子的情緒管理至關重要。

而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可能會因為沒有顧及到孩子的情緒而導致孩子反感,從而造成教育效果差的結果。

原因一:家長的道理太過「抽象」,孩子得不到實質幫助

小偉做錯事或者有什麼不懂的時候,小偉的父母總會給小偉講一些道理,但是這些道理都是一些比較籠統、宏觀的道理。

比如小偉有一天有件事做錯了,媽媽就開始給小偉講道理。如果媽媽針對這件事情進行分析、指正,那么小偉是能夠欣然接受的,因為小偉需要的就是錯誤的原因。

但是媽媽卻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告訴小偉做事要努力才會成功等等,並沒有根據這件事給出具體的解決辦法,甚至連如何做錯的都沒有給予幫助,小偉聽了那麼久,最後感覺自己什麼實質性的幫助都沒有得到,繼而就開始對於家長的講道理十分的厭煩,因為小偉覺得這樣的「幫助」根本就是浪費時間。

確實,現在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總是喜歡講一些不切實際的大道理。

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是由生活中的每一個點滴匯聚而成的,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之路上的這些問題,讓孩子去理解、掌握並且戰勝這些問題,而不是信口胡謅一些不疼不癢的大道理。

原因二:家長的表達方式不準確,會讓孩子感到不被信任

家長對於孩子講道理的行為,本身在孩子看來是一種比較重要、值得重視的行為,家長在對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家長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中,孩子認為家長給自己講道理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對、不夠好、不合格。

所以,如果家長長期頻繁的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就可能會產生一種家長能夠嫌棄自己的錯覺,會感覺自己不被家長所信任,所以家長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囑咐」自己,似乎生怕自己不走正道、不學無術、不倫不類。

因為講道理這件事對於孩子來說是比較嚴肅的,所以家長經常以這種在孩子眼中比較嚴肅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話,孩子就可能會覺得自己是比較失敗的,不受到家長的信任,從而產生自卑等心理,嚴重的時候也會出現情緒崩潰等情況。

原因三:家長經常喜歡老事重提,孩子不堪嘮叨

有些家長,在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為了顯得自己的道理更有說服力,會拿一些以前的事情來舉例子。

這樣的行為,其實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因為在孩子的心中,以前自己做錯的事情,自己是不願意再次提起的,尤其是那些自己經過努力已經糾正的事情。

而這時候,家長仍舊將舊事重提,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似乎是白費的,會讓孩子誤以為家長仍舊覺得自己的錯誤沒有改正。

並且,有時候家長經常會將同一個道理講了一次又一次,孩子耳朵都聽出老繭來了,再聽家長講同樣的道理感覺就像是老和尚念經一般的催人如夢,孩子自然是非常不喜歡的。

家長這樣的講道理行為,與其說是教育,不如說是唐僧念經,只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達不到任何的教育效果。

「邊門效應」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

《委婉教育暖人心》一文中提到: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育人,所以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容易被學生接受是最重要的。

只有以教育目的為目標的教育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注意巧用「邊門效應」,也就是間接委婉的對孩子進行教育。

給孩子留有「面子」,孩子才會真心接受教育

不同于小偉的家長,萬宇的家長在教育萬宇的時候,就常常會採用一些委婉的方式教育孩子。

比如萬宇的家長喜歡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給萬宇講一些關於其他孩子的同類錯誤,但是在講述的過程中,並不會提到萬宇,只是對萬宇解釋在遇到同類情況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其實,孩子們都懂,家長就算是不點明,孩子也是知道家長在對自己進行教育和幫助。

而家長的這種不拆穿的態度,讓已經具備自尊心理的萬宇產生了良好的接納性。所以,萬宇家長的教育方式就是很有效的,萬宇每次都能夠很好地接受教育。

容易讓孩子接受思維引導,不會一開始就拒絕

華強的媽媽在教育華強的時候,雖說會指名道姓的提到華強的錯誤所在,但是並不是直接提出,而是在華強犯錯之後,媽媽會先從一些旁支因素入手,慢慢的引到華強犯錯的這個話題上,讓華強在不知不覺中接納來自家長的教育。

這種不直接點名孩子錯誤的教育方式,在最開始的時候就不會受到孩子的牴觸,當孩子慢慢進入角色的時候,再拋出教育目的,孩子就能夠很好的接受,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因為之前的鋪墊就是道理的解釋。

讓孩子更樂於受教,習慣於懂禮講理

家長的這種委婉性教育,能夠讓孩子感受到一種深深的善意,因為家長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教育,就說明家長在孩子的身上非常用心,尊重孩子、非常在乎孩子,孩子自然也會對家長產生無限的信賴感,從而更願意接受家長的教育。

在長期的影響下,還會逐漸的養成一種懂禮貌、講道理的好習慣,這其實也是良好教養的一種。

總體來講,如果家長利用好邊門效應,那麼不但能夠實現即時教育的目的,對孩子的長期習慣養成、心理塑建都是有好處的。

家長應該如何在家教中實現「邊門效應」?

《都市家教:上半月》中說道:理性教育,是孩子一生成功的最必要因素。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採用正確的方式實現「邊門效應」,才能夠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之前,要注意孩子的情緒

家長在家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好先看看孩子的情緒如何,並且找到能夠被此種情緒所接納的教育方式。

比如孩子當時的情緒很差,情緒波動較大,如果家長這時候沒有先穩定孩子的情緒,而是直接教育的話,無論是直接教育還是間接教育,都是很難出現效果的。所以,教育孩子之前,先要穩定孩子的情緒。

教育孩子時,不要「單刀直入」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需要靈活運用語言技巧,以孩子能夠接受的角度和時機向孩子闡述道理。

比如孩子在做錯事之後,其實本身就會比較懊悔或自責,這時候直白的講道理可能會讓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責怪。

而如果家長能夠換一個角度,以積極的態度靈活的向孩子闡述道理,那麼孩子就更容易接受。

最後,要引導孩子了解自身行為的後果

很多時候,孩子不接受家長的教育,是因為孩子覺得家長的道理是不正確的。所以,家長需要好好地引導孩子去了解自身行為的後果,讓孩子看到,並且感受到錯誤帶來的負面因素,這樣孩子才能夠體會到家長教育行為的正確性,才會接受家長的道理。

結語

孩子不聽話,很多時候其實是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對,多利用邊門效應,就能讓家庭教育的效果更加出彩,孩子更加優秀。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C媽學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25/188143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