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一個人最好的修行,是從家裏開始的

我們在家的樣子,就是在世界的樣子。

 

《大學》裏說:「齊其家在修其身者。」

生活的道場,在家裏;人生的修行,從善待家人開始。

01

修情商

馬東曾談及其母親。

一次,母親看電視購物後,花930塊錢買了一款「皇家定製」的包,像撿了大便宜一樣高興得不得了。

但馬東一看材質就知道,純屬是冤枉錢。

他沒有戳穿,反而笑呵呵地哄着母親:「眼光真好,買到好東西了。」

一句話就讓老人家笑不攏嘴。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戈爾曼在《情商》一書中寫道:

「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着你能抵達的高度。」

但這一份舒服,我們更多地給了外人,而忘了家人。

在外面,我們會顧及別人的感受,懂得話到嘴邊留三分,懂得事事考慮周到。

可是在家裏,我們卻出言無尺,行事無度,一次次傷害最親近的人。

《禮記》中說到,孝子之養,首先是「樂其心」,就是讓父母心情愉悅。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彩衣娛親」的故事。

楚國隱士老萊子非常孝順父母,平時會想盡一切辦法討父母的歡心。

他70歲時,父母仍健在,為了不讓父母見他有白髮而傷感,他製作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路時裝成小孩跳舞的樣子。

父母看到後,哈哈大笑。

真正的情商,對外圓通地與人打交道,對內入微地關心家人。

懂得體察家人情緒,贈予一份溫暖、一份舒心,家才能成為溫暖的港灣。

02

修人品

東漢大臣宋弘曾南征北戰,幫劉秀得了天下。

稱帝後的劉秀,想為早年喪夫的湖陽公主,尋配一位良偶。

一天,劉秀與姐姐共論朝臣。

湖陽公主說,宋弘儀表非凡,氣度剛正,群臣莫及。

劉秀聽後很高興,但是宋弘已經有了妻子,不好直接賜婚。

有一次,劉秀與宋弘閒談,假裝無意地試探道:

一個人地位高了,就改交另一批高貴的朋友;一個人發了財,就要拋棄原來的妻子,換個新的。你認為這是人之常情嗎?

宋弘知道皇帝話裏有話,巧妙地回答說:

我聽說一個人在貧賤時交的朋友,什麼時候都不該忘記;同自己共患難的妻子,無論以後如何富有,也絕不能將她拋棄。

聽完後,劉秀被宋弘的為人深深感動。

喜歡這樣一段話:

新人結婚的時候,不應該把手搭在《聖經》上說:不論貧窮富有,健康疾病,都至死相伴。

而是把手放在《進化心理學》和《自私的基因》這兩本書上宣誓:我將違背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永遠愛你。

一段感情,始於激情,終於人品。

愛情轉瞬即逝,人品卻是恆久不變的。

玻璃大王曹德旺曾有過一段婚外情,於是寫信給太太,提出要離婚。

太太卻對他說,我知道我配不上你,知道你是會走掉的,你要是真走了,就把房子和三個孩子留下來給我。

曹德旺聽完太太的答覆,沉默許久。

他沒有馬上做決定,而是特地去了解別人的婚姻生活,搜羅各種婚姻樣本,最終明白一個道理:

沒有絕對幸福的家庭,男人必須要承擔起家庭的責任,讓家人過得幸福。

他斷去離婚的念頭,從此把家庭放在首位,幾十年不改初心,甚至把所有財產都寫成太太的名字。

品不正,難以久處。

以人品為基石,誘惑再多,也能守住內心;磨難再苦,也能不離不棄。

婚姻中兩人的相處,既要修煉彼此的感情,更要磨鍊自己的人格。

03

修格局

作家王文華在《回家》中寫道:家,有時給你溫暖,有時令你抓狂。

格局小的人在家裏,會為了雞零狗碎的小事斤斤計較。

格局大的人,懂得小事不爭,錯事不怨,把家經營得和睦溫馨。

林語堂與妻子廖翠鳳一輩子少有紅臉的時候。

廖翠鳳從小接受精英教育,注重個人形象和社交禮儀,出門前會精心挑選首飾,衣服也會仔細熨燙。

林語堂卻厭煩這些形式化的繁文縟節。

雖然生活方式和習慣雖有差異,但他們兩人卻從不勉強和改變對方。

林語堂還把一條婚姻信條奉為圭臬:

「太太喜歡的時候,你要跟着她喜歡,可是太太生氣的時候,你不要跟着她生氣。」

他曾痴迷研究如何發明出一台中文打字機。

頭腦一發熱,就把美元兌換成銀元,使得家裏經濟遭受巨大損失。

廖翠鳳頗有微詞,但是咽下了委屈,不再揪着此事不放。

林語堂自己也心裏窩火,可他也會主動道歉:「我的筆還會寫文章,會賺回來的。」

兩個人凡事爭個輸贏,只能招來怨氣,輸掉心情。

凡事盯着對方的缺點,感情會淡,家就會散。

就如楊絳所言,中國家庭的悲劇,多數都源自於遇事愛責備的相處模式。

楊絳和錢鍾書的幸福婚姻,不在於彼此多合拍,而在於他們能互相包容。

楊絳坐月子期間,錢鍾書本想自力更生,結果不是打翻了墨水瓶,弄髒了房東的桌布,就是把枱燈砸了,門軸弄壞了。

可即使如此,楊絳卻從不生氣,反而說:「沒事,我來弄。」

家庭里有歡聲笑語,也有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紛,沒有誰能置身事外。

小孩的鬧,老人的犟,伴侶的煩……

能包容,就少去責備,能接納,就別強求改變。

04

修情緒

在一次訪談中,主持人問周國平:

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

素來溫和的周國平也說,這個錯誤,我也常常犯。

他說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話: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我們會因為工作不如意,在家裏大發雷霆,因為瑣事纏繞而滿腹牢騷。

但壞情緒是看不見的刺,往往會扎得親人遍體鱗傷。

在《圍城》中,有一次,方鴻漸因為心情不愉快,板着臉回家。

孫柔嘉問他吃了沒有,說她和傭人李媽已經吃過了。

方鴻漸繼續沉着臉,說:「我又沒有親戚家可以吃飯。」

就因為這一點瑣事,夫妻倆就吵起來,方鴻漸甚至動手打了孫柔嘉。

李媽勸架不成,只好通知房東,這一下鬧得左鄰右舍全知道了,孫柔嘉憤然離家而走,這段婚姻在憤怒與哭聲中走向終結。

把家當作出氣筒,往往會把一個家傷得千瘡百孔。

腳底的灰塵沒必要帶回家,心裏的垃圾也無需傾倒在家裏。

作家林清玄的母親,原是鄉紳家庭的大小姐。

嫁人之後,她要負責一大家人的衣食住行,還要養豬飼雞。

日子雖然清貧,但母親從不會把生活的壓力發泄到家人身上。

孩子們犯了錯,母親也從不打罵,而是耐心教導。

林清玄說,幼年生活雖然艱苦,但他的童年記憶卻是幸福的。

胡適曾說:「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家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真正有修養的人,懂得把負能量清空,把微笑帶回家裏。

家人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一個人笑了,其他人自然會受到感染。

哲學家康德說:家乃是社會之縮影。

我們怎麼經營一個家,就怎麼經營一生。

點個贊吧,從家開始修行自己,願你既能在外面拼出一方天地,也能把家庭經營得和和美美。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918/180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