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僱員比重滯後會費支出」 中國擴大參與國際組織引擔憂

2021年9月21日,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第76屆會議上發表視頻講話。美聯社圖片

「重返」聯合國50年後,中國擴大在國際機構中影響力的舉動日趨引發國際擔憂。有中國專家表示,中國在國際機構的總體代表性,特別是在精英層面,仍然落後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對中國的影響力形成隱性制約。但實際狀況究竟如何?

中國自2019年成為聯合國第二大會費國,2022年更是負擔15.25%的會費,在當局「大撒幣」外交的背後,擴大國際參與力度的舉動日趨引發輿論關注。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組織學院副院長崔守軍近日卻指出,中國在聯合國「出錢第二,但僱員只佔1.2%」。

中國學者:僱員少恐制約影響力

崔守軍撰文指出,國際組織中的中國籍僱員比重大幅滯後於其所貢獻的會費支出,不符合中國的大國地位和綜合國力,並可能制約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影響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削弱中國在重要國際組織中設定議程的能力。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組織學院副院長崔守軍近日卻指出,中國在聯合國「出錢第二,但僱員只佔1.2%」。(圖源:百度百科)

崔守軍表示,2021年,中國在聯合國的僱員總數共1348人,人數排名僅第17名,落後第一名美國的5459人,甚至比只有1900萬人口卻在聯合國有1433名僱員的非洲國家馬里還少;各部門主管等高級職員人數也落後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缺口大、代表性不足,「已成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瓶頸所在」。

不過,旅居歐洲的中國問題專家王慶民認為,僱員比例對國家話語權的影響相對有限:「對於國際社會來說,主要還是綜合國力、國家的實力來決定在國際上的分量。在這樣的情況下,參與國際組織多少會有影響,但影響有限。國際社會仍然是以國家為單位,進行競爭或合作。」

王慶民說,中國在改革開放後才積極投入國際事務,參與國際組織的進度不如西方國家有跡可循。香港南華早報》也指出,中國自從2007年香港衛生署前署長陳馮富珍出任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成為首位出掌聯合國轄下國際組織的中國人以來,開始積極爭取國際機構要職,擴大中國在國際間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西方擔憂中國改變國際規則

盤點聯合國15個專門機構,中國人目前仍擔任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以及國際電信聯盟(ITU)的秘書長,去年才剛卸下國際民航組織(ICAO)和工業發展組織(UNIDO)秘書長職務;此外,包含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世界貿易組織副手位置也由中國佔據9個;再加上, 中共公安部國際合作局副局長胡彬郴去年11月入選國際刑警組織新一屆執行委員會成員。中國積極競爭國際機構要職擴大影響力,也引起西方國家擔憂國際秩序可能因此改變。

中國「天網」負責人胡彬郴當選為國際刑警組織執行委員會成員,任期三年。人權組織擔心中國政府藉此向流亡的維吾爾人、香港人、藏人展開全球大追捕。(國際刑警推特圖片)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系主任葉耀元告訴本台:「(中共)它是透過去搶奪國際話語權,去提升他們想要的聲音。這在西方國家來講,就是要根深蒂固地打破他們過去創造出來的普世價值。」

中共在掌控重要國際組織後,不僅阻擋台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也無法通過任何針對中國的決議。

葉耀元分析,聯合國機構必須均衡不同國家的聲音:「很多時候會有非洲或中東國家參與(人權)理事會,碰到最大的問題是,這些理事會的成員很多都是中共『一帶一路』投資的對象。變成說,他們的投票某種程度也是被『綁架』起來。」

葉耀元說,美國希望重新帶領國際組織奪回話語權,從拜登政府舉辦的氣候峰會可窺知一二。同時,國際社會也正將供應鏈轉移,以減少對中國依賴,但仍需要長時間觀察,才能看出這場「21世紀民主與專制政體之間的戰鬥」究竟誰勝誰敗。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20/169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