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認生和不認生,哪類孩子更聰明?有1種「認生和害羞」要警惕

有的孩子不認生,見人就打招呼,誰抱都可以;而有的孩子認生,看到不熟悉的人就哭或躲起來不敢看。

有人覺得認生的孩子「膽子小」、「沒出息」;不認生的孩子更聰明。其實,孩子認生和聰明之間的關係,並沒有什麼確切的科學依據。

那孩子認生到底怎麼回事?大人怎麼做才對?什麼情況下要去醫院?什麼樣的「認生和害羞」要引起警惕?今天來聊聊這個話題。

01、認生和不認生,到底怎麼回事?

其實,同一個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就會有認生和不認生的表現。對陌生人感到害怕,是孩子正常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出生後的頭幾個月,不論誰抱寶寶都沒事,因為寶寶「什麼都不懂」。但隨着慢慢長大,一旦寶寶與自己熟悉的照顧人,比如媽媽,建立了良好的依戀關係,這時候寶寶就開始把自己熟悉的人和陌生人進行「區別對待」了,也就是所謂的認生,專業名字叫:陌生人焦慮。

一般情況下,孩子會在7-10月齡期間出現比較明顯的陌生人焦慮。而陌生人焦慮的嚴重程度以及持續時長,每個孩子都會不同。比如,短的可能幾個月就過去了,長的卻會持續很久。不過,陌生人焦慮一般會在18-24月齡自然消失。

02、家長怎麼做,讓認生的孩子感覺舒服些?

雖說陌生人焦慮屬於正常的生長發育階段,但對孩子來講,這個害怕、焦慮、緊張情緒是真實的,以下做法,也許能讓孩子接觸陌生人時感覺舒服一些以及更好的應對孩子陌生人焦慮:

看到並理解孩子害怕的心理,不要覺得孩子認生是膽子小、不討人喜歡,更不要覺得孩子給自己丟面子。其實,遇到孩子有陌生人焦慮,家長不需要覺得讓對方尷尬,只要告知孩子正在慢慢學習與陌生人相處,就可以了。

家長自己保持平靜、溫和。因為孩子很容易讀懂家長的情緒和狀態。有孩子不熟悉的人在場時,我們自己表現得平靜溫和,孩子也更可能感覺安全和平和一些。

保持耐心,在孩子覺得沒有準備好之前,不要強迫孩子去接觸新面孔。比如家裏來了親戚、朋友,孩子害怕的哭了,這時候可以允許孩子躲開一下,等慢慢熟悉之後,再看看孩子是否願意接近親戚或朋友。

有陌生人出現的時候,牽着孩子手,或抱着孩子,或讓孩子坐自己身上,總之讓孩子待在父母身邊。

儘量選擇孩子熟悉的環境下接觸不熟悉的人,比如把某位朋友初次介紹給寶寶認識時,最好是在家裏。

如果孩子有自己喜歡的安撫物,比如毛絨玩具之類的,帶孩子出門會友的時候,可以帶上。

對於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試着給孩子講這個新來的人是誰,是來做什麼的等。

03、如果2歲以後還是認生怎麼辦?

雖然大部分孩子到2歲以後,就沒有陌生人焦慮了,但是還有小部分孩子可能會繼續對陌生人感到害怕。

對於這種情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也許可以幫助減少大齡孩子對陌生人的害怕情緒。孩子越獨立,有陌生人在場的環境下,也越有自信。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可以嘗試: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飯,自己探索各類新的玩樂環境,自己摸索各類新的玩具。

給孩子提供各類新的體驗和接觸新的人。慢慢的,孩子可能會意識到陌生人也沒那麼可怕。

遇到問題了,先允許孩子自己試試看,家長不要着急着查收幫忙解決。

根據不同年齡,允許孩子做一些家務,比如為家人擺放碗筷、逛超市時,協助把東西放進購物車等。

04、哪些情況要去醫院?

孩子的陌生人焦慮有以下情況時,建議考慮找專業人士來評估和幫助:

1.陌生人焦慮特別嚴重,甚至旁邊沒有陌生人,孩子也感到害怕和焦慮。

2.兩歲以後,陌生人焦慮沒有任何改善,甚至變得更加嚴重。

3.孩子有焦慮症的家族史。

05、這種「認生和害羞」需要引起警惕

孩子認生、不愛跟人接觸、害羞,雖然大部分情況下就是正常的生長發育階段或者個人特質,但是有的「認生和害羞」,並不是我們常規定義下的認生與害羞,而可能是有背後更複雜的健康原因。

比如,以下「認生和害羞」的表現,與平時說的人生和害羞並不同,它們可能是自閉症譜系障礙的信號:

不願意主動與人分享快樂、成果或興趣愛好。

無法與同齡人建立符合年齡階段的互動關係。就算是有自己最親密的玩伴,也寧可自己玩。

不願與人有眼神交流,哪怕是與自己家裏人。

缺乏情感或交往上的互動,不能進行一來一回的交流。

當然,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診斷需要經過專業的、詳細的、全面的評估,並不是簡單幾個表現就認為孩子有自閉症了。如果發現孩子與人交往、共處過程,明顯與同齡人不同;表現出來的「認生或害羞」也超出了常規能理解的狀態,那要及時找專業人士評估和排查一下。

養育孩子的過程,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各種行為。也只有我們有更多科學的知識,才能更好的照顧孩子,養出一個更快樂、健康的孩子。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婦幼博士Dr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22/1662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