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剛正不阿包青天 中共歪批其虛偽

作者:
再清楚不過的故事,在中共文人的筆下卻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另外的結論,那就是「這是一個虛偽的形象」。因為按照馬克思的理論,包拯的所為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是為了儒家的「忠義仁孝」不被動搖,所以包拯鍘了陳世美的根本目地是為了「伸張儒家的道德」。也就是說,在中共批判儒家的大背景下,任何遵循儒家思想的歷史人物都是需要批判的,包拯在劫難逃也就沒有什麼意外了。

說到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包青天包拯,老百姓可說是耳熟能詳。除了評書、小說、戲劇外,包青天近些年來也成為了電影、電視劇的主角。對於當下的不少中國人而言,喜愛包青天,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因為中共當下的清官屈指可數,人們不得不從歷史戲中來尋找清官的影子。可很多中國人不知道的是,就是這樣一位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包青天,卻在幾十年前被中共批判。

剛直不阿直言進諫

包拯是北宋時安徽廬州人,他自幼學習經史,有「報國安民」之志。宋仁宗時先後任開封知府、監察御史、樞密副使等職。在任監察御史時,他任人唯賢,對禍國殃民的貪官及庸碌無能的昏官大加彈劾。史載,他曾七次彈劾貪官王逵,最終使宋仁宗罷免了其職務。

更能說明包拯剛直不阿的是他還三次彈劾外戚張堯佐。張堯佐是張貴妃的伯父,在張貴妃的請求下,宋仁宗把張堯佐提升為三司使。包拯指出宋仁宗任人唯親,不合大宋法度,而背景是後宮干政、個別大臣曲意奉迎,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後來在張貴妃的一再請求下,宋仁宗又先後兩次下旨擢升張堯佐。包拯堅持直諫,指出張堯佐平庸不稱職,請皇帝另選賢能,大臣們也紛紛支持包拯。朝會時,宋仁宗不得不嘆息道:「朕既貴為天子,難道擢任一個人就這麼不容易?」包拯聞言直趨御座前說道:「難道陛下願意不顧民心向背?臣既為諫官,豈能自顧安危而不以國家為重!」最後宋仁宗終於作罷。

直言犯君的包拯,為了規諫君主,還特意將唐朝魏徵的三篇奏疏抄錄給宋仁宗,希望宋仁宗能像唐太宗那樣,成為「英明好諫之主」,能「明聽納、辨朋黨、惜人才」,一方面興利除弊,一方面選賢任能。他在奏疏《乞不用贓吏》中指出清廉是人民的表率,貪污則是危害人民的盜賊。主張用人要用忠直廉明的君子,他為因觸怒權貴被貶的范仲淹等人鳴不平,並建議重新起用他們。對於貪贓枉法者,則嚴懲不貸,並且永不錄用。

有包拯這樣的御史,加之宋仁宗十分器重他,貴戚宦官不得不有所收斂,且對包拯十分忌憚。

包拯還多次上疏推行善政,提出「寬民利國」,具體措施是「薄賦斂、寬力役、救荒饉」。仁宗在位42年,國泰民安,人稱「仁宗盛治」。而從其諡號「仁宗」亦可看出生前的他施政寬仁。

生活簡樸清正廉潔

在個人生活方面,包拯生活儉樸,清正廉潔。他的「不持一硯歸」的故事廣為流傳。《宋紀》記載:樞密副使包拯,性格耿介正直,他的吃穿等日常生活,喜歡節儉樸素,即使是當官尊貴了,也還像平常百姓一樣。

其府衙中央大廳牆壁上的一首明志詩,可以說是他一生人格精神的寫照:「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做鈎。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悲。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他的遺訓是「後世子孫仕宦有犯髒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瑩中。不從吾志,非我子孫也。」

而為防止權貴們找他「走後門」,包拯乾脆完全斷絕了與他們的私交。不過,他對百姓們卻是截然相反的態度。包拯在任開封府尹時破除舊制,規定大開官府正門,凡告狀的都可以進去直接見官,面陳案情,任何人不得阻攔刁難,呈現了「前陳曲直,吏不敢欺,是非明辨」的局面。

不戀官位盡孝為先

《宋史》記載:「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始舉進士,除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以父母皆老,辭不就。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後數年,親繼亡,拯廬墓終喪,猶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數來勸勉。久之,赴調,知天長縣。」

也就是說,包拯有兩次為了「盡孝」辭官不做。第二次為父母守孝後,還是在鄉親們的多次勸說下才重新做官。這說明,在包拯看來,孝親比做官更為重要。

斷案如神

關於包拯斷案如神的故事,評書、小說、戲劇、電視劇已多有描述。史載,包拯足智多謀,斷事如神,一生審理斷明了無數樁冤案、錯案、大案、要案、怪案。加之其清如水,明如鏡,因此老百姓把他稱作為民請命的「包青天」。

不妨說說歷史上記載的最有名的一個案子「巧斷牛舌案」。包拯在任天長縣縣令的時候,發生了一個農民家裏的耕牛被人割了牛舌頭的案子。這個農民跑到縣衙,請求縣太爺為他查究捉拿割牛舌的人。

包拯沉思良久,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讓農民回家把那頭耕牛宰殺掉。那個農民雖然不知為什麼,但還是回家將耕牛殺掉。按北宋時期的法律,私自屠宰耕牛是犯法的行為。就在那農民殺牛的兩天以後,天長縣衙門外又有人擊鼓告狀。包拯看那人獐眉鼠眼,滿臉橫肉,便知其非良善之輩,而這個人狀告的正是某某私自宰殺耕牛之事。

包拯聞聽,劍眉倒豎,厲聲喝道:「好歹毒的刁民,割了人家的牛舌頭,反倒來告人家私宰耕牛,真是膽大包天,其壞無比!」那傢伙一聽,先是呆若木雞,其後立馬便渾身癱軟地趴在地上,老老實實的供認了割人牛舌的罪行。原來,這傢伙和那個農民因家庭糾紛結下了怨恨,於是便幹了這樁蠢事。

中共批其「虛偽」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在老百姓心目中頗有口碑的清官,卻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批林批孔」運動中,也遭到了中共的批判。在安徽師範大學阜陽分校評論者寫的《包拯鍘美是為哪個階級服務的》文章中,除了批判河北梆子《秦香蓮》中的孔孟之道是多方面的外,還分析了包拯到底是為哪個階級服務的問題。

關於秦香蓮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故事說的是鄉村窮婦帶着兒女進京尋夫。此時她的丈夫陳世美已經考中了狀元,做了駙馬。為了不讓公主知道實情,陳世美派人去殺死秦香蓮母子。秦香蓮走脫後告到了官府,包拯審理了此案,並最終不顧皇親講清,以「欺瞞朝廷」、「忤逆不孝滅人倫」和「殺妻滅子無情無義」鍘了陳世美。這也是現在的中國人一提到「陳世美」馬上想到的就是「忘恩負義」的原因。

這個再清楚不過的故事,在中共文人的筆下卻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另外的結論,那就是「這是一個虛偽的形象」。因為按照馬克思的理論,包拯的所為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是為了儒家的「忠義仁孝」不被動搖,所以包拯鍘了陳世美的根本目地是為了「伸張儒家的道德」。也就是說,在中共批判儒家的大背景下,任何遵循儒家思想的歷史人物都是需要批判的,包拯在劫難逃也就沒有什麼意外了。

文章還藉此批判了「清官現象」,稱宋、元社會炮製出的清官戲是為了「避免王朝的滅亡」,迷惑老百姓。當代「反動」的劉少奇林彪也曾在清官戲上大做文章,因此要認清清官戲的「反動作用」。

小結

這樣一位剛正不阿、清正廉潔、斷案如神、被老百姓愛戴的清官包拯,在破壞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共手中,被如此糟蹋,絲毫不令人奇怪。但令中共沒想到的是,包青天的形象雖然被抹黑,但在民間的口碑卻依然沒有改變,這讓遍地貪官的中共着實尷尬。

2017-10-30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27/165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