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日經:中國企業債務償還負擔在加重

在全球公司債市場,中國企業的債務問題在成為焦點。一直承擔屬於經濟刺激舉措的公共事業的土木和建築領域企業的債務大幅增加。有觀點認為,力爭實現債務健全化的政府將不會再像此前那樣支援國有企業,外幣計價債券面臨沽售壓力,債券利差(Spread)正在上升。如果出現債務違約增加的「硬着陸」,有可能動搖全球市場。

在中國企業發行的公司債中,截至2023年的3年內到期的總額為2.14萬億美元。規模達到2018~2020年的1.6倍。債務償還負擔加重。

中國的國有不良債權處理企業中國華融資產管理正忙於應對事關企業存續的資金周轉問題。該公司旗下企業與銀行針對將1億美元貸款的償還延期至8月底達成協議。還將加快對南京熊貓電子等所持股票的出售。華融全集團擁有近3300億元的公司債的發行餘額,但近6成將在2023年之前到期。

償付迎來高峰的不僅限於華融。金融信息公司Refinitiv的數據顯示,2021年的償付額為7480億美元,金額最高,2022年為6690億美元,2023年為7270億美元。中國企業發行的公司債的期限為1~3年、比較短期的情況很多。隨着公司債的持續發行,最終償付額預計還會進一步增加。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需在2023年底之前償付近900億美元債務

背負大量債務的是大型國有企業。政府直屬的中國國家鐵路集團需在2023年底之前償付近900億美元,而承擔輸配電的國家電網需償付約140億美元。兩家公司均未上市,成本意識淡薄導致了債務增加。一直承擔着公共事業的土木和建築、加上國家鐵路和國家電網這2家的償付額達到6000億美元,佔整體的3成。

為避免國有企業的過剩債務給政府的信用造成負面影響,中國領導層存在減少「默許的政府擔保」這一意向。人民幣計價債的債務違約1~4月為950億元,徘徊在創出歷史新高的水平。在公司債償付遞增的背景下,如果政府主導的支援減少,違約的進一步增加將難以避免。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賈珅指出,中國企業在投資效率低下的情況下,購置了越來越多的資產。人民幣債券償還量增加是中國債務增加的象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屬於變相的銀行融資,主要由國內投資者進行投資。

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重要的是不到1成的外幣債券的動向,2023年償還額將達到1720億美元。而且,令人擔憂的是,外幣債券的違約情況正在不斷增加。

Refinitiv等機構的數據顯示,2020年以後中國至少有10隻以上美元債券出現違約。北京大學創辦的大型IT企業北大方正集團2020年2月進入「重整」,多隻美元債券無法支付本金和利息。

北大方正對旗下企業發行的部分美元債券賦予了「維好協議(Keepwell Deed)」。該協議的內容一般是母公司保證子公司的財務保持良好狀態。但北大方正以該協議不能保證償還為由,將這些債券排除在償付對象之外,據稱部分海外投資者已開始啟動司法程序。

國有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也多次對美元債券違約,2月美國花旗集團的香港法人要求紫光集團支付利息和償還債券本金並提起訴訟。業界開始出現「中國企業決定不償還債務的門檻降低,只能安心投資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外國銀行)的觀點。

投資者的離散也在數據上表現出來。據英國富時羅素(FTSE Russell)的數據,中國企業等的投資級公司債與美國國債的利差4月上升了0.4%。這與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韓國、香港、印度尼西亞等的利差縮小形成了鮮明對比。

如果中國政府突然縮小「默許政府擔保」,可能會對債券市場造成衝擊。美國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的Kenneth Ho表示,「對於政策當局來說,避免系統性擔憂的擴大也很重要」,對中國在政策上急轉彎表示警惕。

中國在全球率先成功遏制了新冠疫情,利率也比美國等國家高,吸引了海外投資者的大量資金。但隨着外國債券違約情況的增加,形勢已經開始發生變化。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日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19/1594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