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環球旅遊 > 正文

英鎊很貴,英國人很窮

在全世界範圍來看,英國人的收入水平並不靠前,下面這張圖來自worlddate.info:

這是基於2019年的數據統計的,很可能與你在別處看到的數字不符,因為每個機構計算的方式不同,但排名順序不會有太大差別。

比如說這張表裏英國人的平均年收入是$42,370,折合英鎊約為£31,370,但英國自己統計為£36,611。因為英國分全職和兼職兩類分別進行統計,這兩類的收入差別還是挺大的,更何況還有沒工作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平均工資這個數字可能令很多人產生不適,因為大家會發現——比我高那麼多!這是因為那些只佔10%的超高收入者,使勁拉高了平均值。所以政府建議大家用中位數來做一個參考,比如2020年英國的全職平均工資為£38,600,但中位數只有£31,461(折合人民幣約27萬7千7)。

以上和以下的數字皆為稅前

不管是平均工資還是中位數,都太籠統,我們再看看不同年齡段的收入水平(2020年平均工資,非中位數,來自政府官網,數據為ons統計):

18-21歲

這是剛步入社會的孩子們,薪水自然拿不到太高,也是拉下平均值的主要「生力軍」;其中做兼職的有一部分是在校大學生。

那個Gender Pay Gap是指性別收入差異。

22-29歲

可以看出薪水明顯上升了,中位數是£26,069,足夠很體面地生活,當然買房夠嗆。

30-39歲

又是一個大提升;只有10%的人年收入超過了六萬鎊,30%的人超過了四萬鎊。

40-49歲

這基本是一個人此生收入的頂峰了,中位數只有£35,904,但是收入超過四萬鎊的人增加到40%。

值得注意的是性別收入差距增加了,剛剛30+的時候還只有0.7%。

50-59歲

收入開始下降,中位數是£33k,性別收入差距依然不小。

60+

準備退休,收入也隨之下降,最高的10%也不過是£59k而已。

不知道剛才大家的目光是不是主要盯在全職工資上,現在我要講一個殘酷的事實:

2020年英國的就業率為75.2%(16-64歲),也就是說,上面那些數字只代表了75.2%的勞動適齡人口。其中失業最嚴重的是16-24歲這個年齡段。

第二個事實:

做兼職的人口數量可能比你想像的多很多,2019年他們在全部就業人口中的比例為23%。也就是說,上面那些表格中,並排在全職工資旁邊的、低了一半不止的那個數字,是近四成就業人口的收入。

再來,不管是高工資還是低工資,拿到手後究竟有多少呢?

我們分別取年收入£18k和£38k來舉例,用政府網站的薪水計算頁面自動得出:年薪£18k的可拿到手£15.9k,年薪£38k的為£29.5k。

上面說了這麼多,我不是想唱衰英國人民的生活——雖然收入全球排26似乎配不上她世界第六大經濟的身份,但並不影響她依舊是個國富民也不窮的地方。

我相信,此刻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們,有相當一部分人的收入是遠超了以上表格中的英國人。同等工作的報酬,英國跟北美和澳洲相比,薪水都會低一截。

這些年,英國人在許多人的眼中是很窮的,這也有數據支撐:

根據nimbleFins的統計分析,英國平均每人每年花在食物上的費用是£2,002(約合人民幣17672元),每戶為£4,805k(約合人民幣42416元),這可是在家吃和下館子全算上哦。

再看看花在衣服上的錢:

平均每人一年只有£526.5(約合人民幣4647元),幸虧淘寶店鋪不是開在英國。

還好他們捨得花錢旅行,平均每戶每年約花£4,800(2018年數據,約合人民幣42372元)在出國度假上。對,這還只是出國度假的費用,沒算在英國國內的。

綜合了解我自己以及身邊的英國人,我認為這些數字是真實的。

在英國大街上很少見到背名牌包的人,見到的那些大部分也是外國人。倫敦的奢侈品店遠沒有法國意大利那麼熱鬧,愛馬仕倒是一如既往地需要排號,大部分也都是外來面孔。

來過英國的朋友可能聽說過倫敦的一家網紅餐廳,叫龍蝦和漢堡。相信我這家店在中國大陸的名氣絕對比在英國還大,大部分英國人是不知道它的。裏面的龍蝦新鮮又便宜,我也常帶朋友和客人去吃。每次都會發現裏面一半的客人是亞洲面孔,剩下的一半里蒙頭巾的佔大比例。

因為即使性價比高,但人均約五十鎊的消費還是小奢侈了——想想剛才看到的人均食物消費數字。

夏天蹭政府補貼去吃時拍的

如此吃不好穿不好的英國人,能過得開心嗎?

英國人天生沒有意大利人那種熱情、快樂的基因,他們就像自己國家的天氣一樣,倒不是說陰沉,可以說好聽一點兒是沉穩、冷靜——當然喝了酒的英國人另算。

但只要是生活在英國的人,會感覺到這些雖然不常常大笑、還喜歡抱怨的英國人,本質上是幸福的。他們有一種簡單純粹的快樂。

又要拿我同事來舉例子了,新朋友們可能還不知道她,我還有機會再重複一遍。

我同事是一個喜歡中國文化的典型英國妹子,來自中產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她選擇這份工作就是簡單出於興趣,不高的收入並沒有擊退她。

我不是故意給她低工資,那是我能負擔的上限了,本以為去年終於能一起飛……能給她加薪的願望就是我工作的動力!

她也喜歡美食,但大部分時間就是隨便做個三明治吃;她經常逛二手店買衣服——事實上這是英國人的習慣,你去到那些小鎮小村,只有二手店可以逛。

拍攝於德比郡小鎮,一整條街除了咖啡店就是二手店,貴一些的二手店叫古董店

英國的二手店是由各種不同的慈善機構管理運營的。人們把不需要的東西捐出,再經過統一的整理,然後分配到各地的門店出售。

她不是故意這樣艱苦樸素的,這之於她就像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她也會在某些地方不吝於花錢,比如說她喜歡的遊戲、每年的旅行,比如說她想讀一個關於中國文化的碩士學位——她已經靠自己攢的學費讀完了。

她完全沒想過買房,她覺得這是肯定做不到的事情,而且也不覺得非要去做。現在她和男友「斥巨資」租了一套四室公寓,過得很悠哉。

這時候你腦子裏可能想到——有高福利托底的國家就是好,人們不必擔心存款的問題。

嗯,這的確是整個英國社會運行的基礎。

但今天讓我們換一個角度:所有追逐金錢的人都只是為了給將來買保險嗎?

這兩年,消費主義這個詞一直被擺到枱面上批評,與此同時各個「消費節日」依舊如火如荼,哪怕不是在「消費的節日」中,人們也習慣性在各購物軟件上泡着。

從一個角度看,消費盤活經濟,這樣大家都有錢賺,挺好一件事。

但我始終覺得,人類似乎把過多的精力,用在了消費這件事上。

前段時間跟朋友聊天,他說:其實人類需要的東西很簡單,麵包夠吃,有房住有輛車開,就可以了,其它大部分都是資源浪費。

不要誤解他的話,他本身也是位藝術青年,不會生活在只有基本衣食住行這種基礎層面上。他看到的,是由於過度消費帶來的資源浪費。

也不要說他「何不食肉糜」,他眼中的過度浪費,自然不包括那些還掙扎在溫飽線上的人們,以及不同經濟能力階層的不同需求。比如,你年入200萬,沒人會覺得你不能買自己喜歡的2萬塊的包包,20萬都可以如果你需要它且不會造成財政緊張,而你當然知道你努力賺錢不是為了買個包包。

人們都想穿更好的衣服、開更好的車,這無可厚非,但我好奇,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些東西成為了人們的首要願望?人活着就是追求吃到更好的食物、住上更大的房子嗎?

看我問出這個問題,你怕是要笑我幼稚了。

英國老牌高級百貨Liberty,有很多新銳設計師的作品,如果我有能力我也會買

我明白活着很辛苦,加完班就累得不行了,哪有時間關照靈魂的自由?而消費,起碼會緩解暫時的壓力。

是這樣嗎?如果精神上獲得足夠的滿足感,消費主義還能趁機而入嗎?

那些深陷網貸的年輕人,開始一定是為了購買自己最需要的東西,或者是認為自己最需要的東西。

我也曾經瘋狂地買衣服,塞滿整櫃整箱之後,發現日常就是來回穿那幾件,越貴的越被壓在箱底徹底忘記。似乎它們之於我的全部意義就是購買那一刻的歡喜。但為了我那一霎那的歡喜,造成這樣的資源浪費,我能坦然無愧嗎?

我們賺錢,歸根結底是為了什麼呢?大家都期待財務自由,是要有多少存款後,才叫實現財務自由?

也許你會說,天真啊妹子,我也想停止為錢奔波啊,但肩上的重擔我放不下,我上有老下有小……

也是,當所有責任都壓到個體頭上時,生命中的時間就只能這麼一分一秒地過去了……

但是你看英國人那麼窮,也能擁有簡單的幸福~~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英倫歐陸深度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26/157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