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白日:論「打天下」與「得民心」

—論「打天下」

作者:

人逃不過時代。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就算你移民,也不過是去了另一國的時代。所以,如果覺得題目就有罪,我也沒辦法,自己不過是說出當下的真實感受。

一切文化都是人在時代中創造的產物。無時代,無文化。所不同的是,有些被淘汰,逐漸消失了,有些留了下來。當然,留下來的,也還是會消失。宇宙間沒有永不淘汰永不消失的事物。凡從人嘴裏喊出的「萬歲」都是心血來潮,情緒宣洩,胡說八道。

如果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是就研究它的人而言,那麼,說所有的歷史都跟它的時代有關,就是讓歷史回到它的時代。這也是人們為什麼要「考」歷史。沒有時代,也就沒有歷史。不論多麼驚天動地的歷史,離開了它的時代,就再也不會有當時那種驚天動地感了。

前天在微信「訂閱號」讀到一篇文章,題目是《得天下者得民心》,作者刀爾登,是曾在雜文報做過編輯的邱先生,大概不順心,不幾年離開了。筆者本人也曾是雜文報作者。到做編輯時,印象中也曾給他編的版面投過稿,大概經他的手也發過一二。後來,偶爾還是能看到署名「刀爾登」的文字,文氣逼人。

《得天下者得民心》選自他的《中國好人》。他的意思在文中說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雖不是一點道理也沒有,但「得天下者得民心」,比它更有道理,也更合實情。

關於這個話題,估計很多人私下都議論過,有不少作者還發表過文章。筆者近二十年前就在當時河南日報旗下的《城市早報》就這個話題發表過評論。

當時正值熱播根據二月河歷史小說改編的《雍正王朝》,片頭曲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每一集開頭都唱得熱火朝天,轟轟烈烈,想那詞作者可能有着美好的願望,或是幻想,或是規勸,或是警醒,或是告誡,可他哪裏知道,想得天下者又怎麼會理會他的苦心呢?

也不知什麼緣故,本人對那歌詞有點不同看法,遂作短文,發在副刊。因眾所周知的原因,雖編着副刊,領導同意開點「自留地」,但能說的話也有限的很。儘管如此,對「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還是不大認可。因為歷史上有大量例證告訴我們:得民心者未必能得天下。三國時的劉備,在當時有一分為三的天下,三國演義中處處把他寫得「得民心」,且還有蓋世無雙的軍師諸葛亮扶佐,然而至死也沒能滅魏滅吳,沒能得着整個天下。後來把一點天下傳給兒子阿鬥劉禪,儘管他把江山做到了盡頭,也還是用交出江山來「上能自守宗廟,下可以保安黎民」,不使「滿城流血」,所謂「得民心」,又怎樣,還不是被人徹底滅了?

短文發表後,所在城市有老者打電話到我辦公桌,不同意文章觀點,意思不能否定「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在電話中跟他聊了幾句,誰也沒說服誰。好在那是近二十年前,尚未興起投訴風,不然,電話直接打到市委或省委有關部門,我這個編輯兼作者一定吃不了兜着走。

近二十年過去不說,現在又讀到有關這個話題的文字(還有羽戈的《民心與天下》),可以看到,所謂民心,所謂得天下,複雜得很,絕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本人近二十年前在短文中說天下皆是「打出來的」,特別是中國的天下,沒有哪個朝代是前朝拱手送給後朝。所以無數中國人到死都不會忘記偉大領袖那個金句:「槍桿子裏面出政權。」

既然天下是打出來的,跟民心有什麼關係呢?尤其是蒙元與滿清的歷史,難道他們打下天下不是靠鐵騎的所向無敵,而是靠得了漢人的人心嗎?

當年「偉大領袖」不作幻想。他雖早年在江西搞調查,看到興國一帶十戶人家就有七八戶賣孩子的現象,認為這種朝代必不長久,但到具體推翻事宜,他不相信任何空話,使用一切能使用的手段,最終推翻「蔣家王朝」,建立了又一個新政權。

再聽聽與「偉大領袖」同時代的人物怎麼說。1945年12月22日重慶版的《大公報》主筆王芸生,在他的一篇長文《我對中國歷史的一點看法》中這樣說道:「中國歷史上打天下,爭正統,嚴格講來,皆是爭統治人民,殺人流血,根本與人民的意思不相干。勝利了的,為秦皇漢高,為唐宗宋祖;失敗了的,為項羽、為王世充竇建德。若使失敗者反為勝利者,他們也一樣高據高位,凌駕萬民,發號施令,作威作福,或者更甚……。」

所以我想請問:秦始皇「掃平六國」,是得了這六國的「民心」嗎?滅了蜀滅了吳的魏晉,能說就是得了這蜀、吳的「民心」嗎?滿清替代了「我大明」的天下,是得了「我大明」的「民心」嗎?無論什麼人,也不管你有多麼高深的知識學問,這樣說,恐怕都難以服眾,也不合史實。所以,我的結論就是我這則短文題目,中國歷史上一個不爭的事實:得天下與得民心無關。儘管有些人也確實曾得過民心,但那也一定是獲得統治權之前。

所謂贏得民心,不過是手段和招術而已。坐天下之後,再談「得民心」,更像是一種跟事實無關的宣傳。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809/148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