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低迷 人民幣樓市消費三大信號明顯

—人民幣匯率飆漲後大跌 中小企業陷困境 樓市汽車手機消費市場低迷因憂慮

作者:

進入2018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一直在上漲,而近來又開始大跌。引發大陸中小企業憂慮。另一方面,美股和中國股市的大跌也引發樓市震動,外界開始擔憂樓市將受到打擊。此外,大陸汽車和手機消費市場失速,也顯示了不妙的經濟前景。

 人民幣匯率飆漲後大跌 中小企業陷困境

近月以來,人民幣匯率一直在上漲,而近來又開始大跌。有的企業不敢接單,有的企業甚至提前放了中國新年年假。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12日,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放量收跌,午後一度擴大跌幅至逾300點。截至收盤,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收報6.3290,較上個交易日4時30分收盤價跌286點。全日在6.2845至6.3318之間波動。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3001,較上個交易日升193點。

華夏時報網2月9日消息,今年1月以來,人民幣匯率直線上漲,至1月31日人民幣正式進入6.2時代。2月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2822,較上日升值60個基點,為近30個月的新高;7日在岸、離岸人民幣雙雙升破6.26關口,再創2015年8月10日以來新高;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月份累計升值3.5%,創1994年匯改以來最大單月漲幅。

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2月8日出現暴跌,下跌664點,8日收盤,人民幣兌1美元在岸價收報6.3260,創2015年「811匯改」後最大單日跌幅。人民幣大起大落,讓大陸從事外貿的企業叫苦不迭。

浙江桐鄉以生產羊毛衫而聞名,但現在,很多工廠已經關門。

一些工廠主說,紡織行業本來利潤就不高。當時接單的時候匯率是6.8,交單的時候匯率成了6.5,而現在6.2到6.3的匯率讓他們不敢結匯。

一家紡織廠的彭姓廠主表示:「匯率一天一變,不敢報價,單也不敢接,不少工人離職,還不如提前放假過年。」

除了紡織行業以外,LED行業、集成電路、電子組裝等行業依賴進口原材料,向海外出口成品,這些企業對外匯市場波動很敏感。大陸已經有20家左右的電子行業公司已預告匯兌損失將對去年業績產生影響。

有媒體算了一筆賬,如果中國企業去年簽下100萬美元訂單、一年後結算,因為人民幣升值、結算後拿到的人民幣從去年的最高694.98萬人民幣減至633.39萬人民幣,相當於匯率變化企業利潤損失61.59萬人民幣(9%的利潤率消失)。

有分析認為,很多產品生產周期一般在五六個月,年初簽的單子,到交貨時,如果匯率上漲百分之三四,中國企業利潤就被吞掉了一半。今年1月,人民幣匯率已上漲3.5%,這意味着企業利潤的一半已經消失。

面對這個趨勢,甚至有業界人士表示,如果照這個趨勢漲下來,過了中國新年,出口企業的利潤就消失了。

為了避免人民幣匯率大起大落給企業經營造成損失,一些企業將原來1~3個月報一次價格縮減到了10~15天,甚至每天按照匯率波動更新報價單,也有一些企業根據不同付款方式提供不同報價的方式。

有的企業在合同上加入匯率限制條款,以歐元報價,匯率衍生品也成為了出口企業的「避險工具箱」之一。但是對許多中小型企業而言,很多避險方式的成本讓其難以承受。

而一項針對中國出口企業的調查顯示,超六成出口企業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若升值2%或以上,將對其出口帶來負面影響,8%的受訪者更指人民幣升值將嚴重影響其業務。超過1/3的受訪企業表示,若人民幣升值2%或以上,出口額將開始減少;32%的受訪者指出,升值3%會引起出口下跌。

樓市風險超過股市

彭博社報導說,中國房地產股票上周暴跌。它不僅僅是被全球股市下跌拖累,而且是因為人們擔憂中國樓市在今年可能要受到打擊。

迄今,北京打壓樓市債務風險的做法沒有有效地抑制房價。12月份的數據顯示,小城市的價格繼續上升,而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房價保持不變。

但是有幾個原因說明持續13年的房價上漲一定會在某個時刻終結。

首先,銀行收緊借貸,這不僅僅提高了房屋貸款的成本,而且限制供應,特別是在北京和深圳等大城市。

隨着中共收緊房屋貸款,即使去年的樓市明星,那些獨領風騷的二、三線城市也可能退潮。這些地方的首付曾經只要20%—30%,相比之下,一線城市的首付需要40%—80%。隨着遏制措施開始實施,按揭貸款開始減少。

第二,房地產稅正在逼近。中共財政部部長肖捷暗示,最早可能在2020年推出房地產稅。

中國個人的投資途徑除了動盪的股市和理財產品之外就沒有太多選擇,因此毫不奇怪25%的房地產需求都是投機性的。

第三,房地產價格受到供應側的壓力。

政府抑制房價的策略開始從壓制需求轉向多蓋房子。政府也在鼓勵租賃市場增長。

這些加大供應的措施註定將壓低房價,並且不僅僅限於大城市。這件事很重要,因為房地產佔據中國家庭資產的四分之三(相比之下美國這個比例是三分之一),其財富效應遠遠大於股市。

汽車手機消費市場走低

大陸汽車和手機兩大消費市場正在失速,而中共希望借消費增長帶動經濟增長並轉型,消費市場減速顯示大陸經濟前景不妙。

據日經中文網2月8日報導,日本經濟新聞對2017年主要12家車企在大陸市場的銷量進行了匯總,結果發現東風汽車集團(湖北省)下滑4%,長安汽車集團(北京市)減少6%,北京汽車集團(北京市)減少12%。純電動汽車(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等「新能源車」銷量位居大陸首位的比亞迪(BYD)的新車銷量也減少17%。顯示大陸的大型汽車廠商的銷量紛紛急劇下滑。

總體來看,2017年大陸汽車市場僅增長3%,為6年來的最低增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18年相關市場增速仍將停留在3%。

除汽車之外,智能手機市場也明顯減速。美國調查公司IDC於2月6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大陸的智能手機市場2017年的出貨量比2016年減少4.9%,大幅高於世界市場的減幅。這是大陸市場的出貨量首次同比下滑。

而2017年10~12月期的智能手機數據反映出更為嚴峻的現實,大陸市場整體的出貨量同比大幅減少了15.7%。

報導認為,智能手機市場減速,一是市場陷入飽和,二是智能手機因高功能化價格出現提高,消費者的換購周期變長。

有日本智能手機零部件廠商高管表示,市場缺乏利好因素,「2018年大陸市場的狀況將愈發嚴峻。」

海外評論人士文小剛對此表示,消費、出口、投資是大陸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現在,出口、投資對大陸經濟增長貢獻越來越小,中共希望刺激居民消費帶動經濟增長,並依靠其達到經濟轉型的目的。但是因大陸民眾把過多的收入用在了還房貸上,所以制約了民眾的消費,現在連汽車和手機市場也開始下滑,所以中共依靠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目的恐怕要落空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吳莉亞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213/1069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