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北京和人民的交易

作者:

G20的舉行令德國媒體聚焦中國在世界經濟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有德語媒體認為,自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中國便立刻展現出一個更可靠的夥伴形象。然而這是北京的真實一面?

德國《經濟周刊(Wirtschaftswoche)》7月8日刊發以題為「中國如何通過擴張掩蓋自己的弱點(Wie China mit der Expansion die eigene Schwächeüberdeckt)」一文中指出,「中國經濟正在蒙受壓力。類似絲綢之路這樣的倡議旨在推動中國的經濟增長,它對中國人民來說具有政治象徵意義。」

文章寫道,宣傳一帶一路的音樂視頻在中國電視上播放。創作者還請來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兒童參與音樂視頻的拍攝。

「這些天中國半個國家都在宣傳有關'一帶一路'的消息。多年來,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為該計劃的投資項目大肆宣傳,並希望該計劃能載入史冊。未來幾年將有多達9000億美元的資金注入絲綢之路計劃。赤道幾內亞的水力發電廠,穿越亞洲的石油管道和貫穿整個非洲沿岸的港口:中國稱一帶一路是自馬歇爾計劃以來最大的投資項目。」

「不過,這和中國對貧困地區的發展援助無關。中國需要通過投資保持本國經濟的增長。中國的成功故事是一場和人民的交易:北京確保經濟持續繁榮,作為回報,人民不要參與政治。」

「儘管中國經濟以平均每年6.5%的速度增長。但到目前為止,如果未來中國經濟不再以這樣的速度增長,北京也拿不出應對的良方。」

「目前北京主要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來提升經濟。近年來,中國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出占GDP比重的近9%。最近的例子是:修建貫穿香港、澳門及中國大陸的跨海大橋。國家媒體驕傲地宣稱,大橋的壽命將是100年以上。」

但文章最後指出,「英國牛津大學一項研究表明,中國進行了大量不恰當的投資,就像中國對基礎設施的大量投資:中國一半的基礎設施投資成本遠大於其使用價值。大部分鐵路和道路沒有被充分利用,而且質量糟糕,項目造價平均要比計劃貴30%。中國整體債務已增至大約GDP的280%。」

文章作者認為,龐大的項目之所以能獲得貸款,因為國有銀行會為每一個北京指派下來的任務提供資助。

金錢鋪路?

用經濟擴張做交易?

德國「焦點在線(Focus Online)」繼續關注在漢堡召開的20國集團峰會。刊文指出,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逐步撤離世界領導的地位。自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中國便立刻展現出一個更可靠夥伴的形象。

但文章也指出,中國大打經濟牌,以換取受益方對該國人權問題的沉默。「中國看到了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面臨的危機,即西方的民主制度與自由市場經濟相結合'面臨的問題。中國指責西方國家,幾十年來只追求自身利益,沒有關注其他人和那些貧困地區的發展。中國扮演開路先鋒的形象,例如在非洲大陸,在那裏中國已經是最大的投資者之一了。」

文章還稱,「聽起來,中國不像西方國家那樣尋求以世界秩序為基礎的領導地位:當中國向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時,毋庸置疑不會有人對該國的人權問題發聲,這是非常清楚的。」

文章接着寫道,「該國試圖更多通過其經濟實力、在儘可能多的國家增加投資,擴大其在全球的影響力,與此同時,中國並無意輸出其政治制度。」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709/959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