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製造業的春天還有多遠?圖

年初以來,國有部門投資已絕地反彈,而以民間投資為主體的製造業投資增速卻一路向下。分析師認為,製造業如今面臨的寒冬,是市場出清、擠壓「4萬億」時期所產生泡沫的表現,行業的春天只會遲到,不會不來。

中信證券張文朗團隊在一份調研報告中稱,受前期「四萬億」投資的影響,傳統製造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尤其是低端產品,需求萎縮比較嚴重。這背後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4萬億」時代,銀行信貸擴張,低端產業進入門檻較低,導致行業進入企業較多。

第二、很多企業出口轉內銷,需求回落,導致產能過剩問題更嚴重。

第三,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對製造業的拉動作用不大。基建投資只對區域內的鋼鐵、水泥等行業有拉動作用,但對傳統製造業的拉動作用較小。

報告稱,外需疲弱和反腐也對需求產生壓制,而受調研企業也認為需求好轉的可能性很小。成本高企、利潤承壓,導致不少企業倒閉,特別是技術含量較低、沒有專注於主業的企業倒閉較多。

訪問的企業普遍表示,在2009年的「4萬億」時代,銀行風險偏好低,在聯保、互保和高估的資產抵質押情況下,對很多企業放貸的政策比較寬鬆,企業拿到銀行貸款後,並沒有對主業進行投資,而是投資於房地產、礦產等投資回報率較高的行業。

2013年後,經濟下行,房地產銷售放緩,產能過剩嚴重,房地產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導致當時未專注於主業的企業紛紛倒閉。

從融資成本看,報告稱,民企除了從非常規渠道融資成本很高意外,從銀行渠道融資成本也很高,特別是聯保、互保體系崩塌導致銀行風險偏好驟降,而抵押物縮水也明顯增加民企融資難度。

個別情況下,民營企業的銀行綜合融資成本或高達18%,與非常規渠道融資成本相若。

調研還顯示,多數企業均表示當前沒有擴大再生產的計劃,因為對未來市場的信心不足,而「4萬億」時期形成的產能也可滿足市場需求。

報告稱,總體而言,高科技企業以及傳統行業里的龍頭企業表現良好,有的甚至逆勢而上,因為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其原料成本下降。不過,傳統製造業中的多數企業處境仍然比較艱難,企業倒閉現象還會繼續。

而至於傳統製造業的出路,報告稱首先在於通過機器換人,降低勞動成本:

在所有成本中,人工成本最受關注,由於招工相對較難,即使虧損企業仍繼續留用員工。在我們走訪的各縣中,企業普遍反映人工成本較高,目前當地普通工人收入達3000-4000元/月。即使企業出現虧損,仍留用工人,因為如果解聘工人,工人離開後很難再招聘回來,一旦有訂單就可能沒人生產。

另外,有不鏽鋼企業表示,為了挽留員工,企業出資建立一些福利設施,也導致企業的成本增加。第二,五險一金負擔重。一些企業反映,五險一金是除人工成本外的主要成本開支,對企業構成很大的負擔。

其次要淘汰傳統技術,增加產品附加值: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傳統製造業主要做量,現在傳統製造業存在產能過剩,接下來要做高新技術,不能再做低端產品,需要產業升級。

報告稱,當前一些傳統企業倒閉,實際上是擠壓「四萬億」時期產生的泡沫,是市場出清的表現。效益差的企業消失了,過剩產能去掉了,剩下來的企業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此外,政策層面也在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5月中下旬,國務院和相關部委發行了推進制造業產業升級的相關文件,「中央推進制造業發展的決心較強,不過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是一個長期的技術進步過程,短期之內效果或有限。「因此,製造業」春天雖然遲到,但終究會來。「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801/77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