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王石們無足輕重

作者:

王石是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家之一,萬科是中國最好的房地產企業,沒有之一。」近日,大陸話語場的熱門關鍵詞成了王石,許多財經公知名人,如吳曉波、秦朔等人力挺王石,提醒人們,要「警惕萬科之爭不可承受之後果」。

大陸房地產實際是一場近似拍賣的遊戲,房地產企業也更像是代政府收稅的代理機構。

表面上看,萬科是最大的房地產企業,王石作為創始人和現任董事長,功不可沒;萬科作為早期的上市公司(深圳股市02號),一路走來,也被看作是大陸少有的具有現代公司良好治理結構之典範,因此之故,王石享有了某種近乎教父的地位,不僅是一介企業家,更是公眾人物、大眾明星,此外,王石也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曾任阿拉善SEE第二任會長、壹基金執行理事長等職,與眾多企業傢伙伴一道,被寄予了超越公益的更高期許。

總之,在王石和萬科身上,可以反射出整個大陸市場化歷程,折射出一個新興階層的冉冉升起,並似乎預示着一個可能的未來,也因此之故,王石之進退,在許多人眼裏,就不再是其個人之進退,而有了某種象徵意義。但是,王石真有那麼重要嗎?

從企業的層面來說,萬科和王石並不特殊。大陸房地產行業建立在政府壟斷土地供應的基礎之上:政府通過控制土地供應,推高房價,獲得高額稅費和土地轉讓金;房地產企業則通過從政府獲得代理資格(拿地),採用各種政府所許可的金融財技,賺取利潤,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拿地環節之外,房地產公司之間並不存在什麼競爭,而壟斷利潤的存在,也使得企業的管理和技術並非利潤的主要來源,許多門外漢從天而降,憑藉各顯神通獲得的黃金地塊,一夜暴富的故事,這些年一直都在上演,也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房地產行業的真面目。

大陸房地產實際是一個更近似拍賣的遊戲,大陸房地產企業也更像是代政府收稅的代理機構,更多基於關係、背景,而不是技術、管理,萬科或許是「最好的房地產企業,沒有之一」,但放之於這樣行業中的第一,又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呢?將萬科視作什麼具有良好治理結構的現代公司典範,從一開始就是一種誤會。王石和萬科所自詡的企業文化,也並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地方。

儘管房地產的絕大多數利益被當局所攫取,但在這個過程中,房地產企業和企業家們的所作所為,也並不是抵消這個制度的不利影響,惠及大眾,而是利用這個制度,為自己牟利。需要澄清的是,建立在土地壟斷供應之上的大陸房地產,並沒有多少市場經濟的成分,房地產公司作為收稅代理機構,其獲得的利潤回報並不是什麼合理所得,而是遠遠高於其所創造的價值,在這個意義上,雖然不值得苛責,但也不值得讚美,萬科公司的牛逼,其實也就是把錢更多地裝到自己口袋裏的本事,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房地產企業的興衰成敗,及其企業家的進退榮辱,其實是毫無意義的。更不用說萬科的興衰成敗是什麼「不可承受之後果」了。

從社會的層面,王石也並沒有什麼重要性。在圍繞王石的話語爭論中,有一些常見的範式,比如國企與民營之爭。在許多人心目中,王石及其所在的企業家群體,無論在資源、影響力和其他社會資本,都是最多的,此外,企業家群體一方面天然是「偏右的」,對於權力體制具有警惕和抵制的傾向,可以作為憲政的同盟軍,一方面,企業家群體又天然是保守的,承認既有進程,拒絕巨變、突變是其固有心理,也因此,企業家群體兼顧自由化和保守化兩種傾向,是最符合良性互動、漸進改良圖景的群體,也因此,在持這種圖景的自由化知識分子心目中,企業家群體也因此是最可能推動憲政轉型的民間力量。。在這次話語爭論中,或明或暗,為王石辯護者,仍抱持着這樣的期待,似乎王石要是倒了,這條道路也就完了。

出於這種期待,幾乎從市場化的一開始,大陸自由化話語就對新興的企業家群體給予了不成比例的關注,與成功學話語一道,共同將王石們推上了一個時代的話語巔峰。王石以及其企業傢伙伴曾經參與到阿拉善沙漠基金會和壹基金這樣的公益組織中來,除了出錢之外,也有某種自治或民主嘗試的成分,不客氣的說,這種「過家家」式的小範圍內部試驗,,並不可能產生足以在公共領域推廣的經驗,老闆們飛來飛去的臨時會議和倉促決議中,更是充斥着各種幼稚乃至無聊的爭執,饒是如此,許多媒體和公共知識分子還是不吝給予持續的關注,不惜給予其過譽的讚美,以及各種拔高,似乎通過這些宣揚和讚美,企業家群體也就真會成為漸進轉型的推動力量。

在大陸市場化早期階段,因為沒有可對比的事實,這種基於想像的論調吸引了許多關注,但是,維持既有權力結構的市場化進程,並不會被市場化進程中的局部後果所改變,相反,既有權力結構一定會試圖管控、吸納、消化不利於自身的市場化後果,因此之故,新興的企業家階層一直處在體制的壓力之下,而不斷校正自己的位置和立場,在表面上,這表現為「國進民退」的推進,而在暗地裏,則是新興企業家階層向體制的輸誠:

玩世不恭者者如馮侖認為,民企的出路,不是嫁給洋人做小妾,就是嫁給國企做二奶,表面忠誠者如梁穩根,直欲把企業獻給黨,王石也一樣,其之所以始終堅持國有企業作為大股東,其實也就是對體制的順應,並由此確立自己的利益地位。王石、馮侖、梁穩根的選擇並不難理解,在自由化知識分子還是幻想企業家們作為憲政推動力量的時候,絕大多數企業家們已經悄然繳納了體制同路人的投名狀,不得不說,相比空想知識分子,企業家們對於體制有着更深的洞察,對於自身的利益根基也有着更為準確的認知。

遷延至今,再認為王石及其企業傢伙伴是什麼憲政轉型的推動者,基本就是在講笑話了,且不說柳傳志早就直言,企業家不應過問政治,即使是在那些與企業家密切相關的領域裏,基本上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只要涉及到自身的切身利益的時候,他們才會跳將出來,擺出公眾期待的姿勢,更引來一干話語人士,或幫腔、或消費、或借勢,這樣的話語爭論,儘管標舉着情懷、價值、方向等大詞,實際不過是圖利自身的工具,並不值得認真對待,這些話語的泡沫,連同那些長期附麗於王石以及其企業傢伙伴之上的種種幻覺,還是儘早消失了吧。

責任編輯: 陳柏聖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702/763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