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羅卓英上將:八年抗戰勳勞第一人

—八年黽俛無雙將,百戰勛勤第一人──羅卓英上將抗戰勳勞述略

縱觀羅卓英上將八年抗戰表現,在戰場則由上海而常熟,而廣德,而南京,而武漢,而武昌,而上高,而長沙,而緬甸;在軍階則由軍長而副總司令,而總司令,而戰區副司令長官,而司令長官;在作戰則由戰役指揮而前敵總指揮,而會戰副總指揮,而總指揮;在會戰則以8次列116名總司令之第四;在軍銜則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在授勳則青天白日勳章;在樞密則軍令部次長,在中央則執行委員。

縱觀羅卓英上將八年抗戰表現,在戰場則由上海而常熟,而廣德,而南京,而武漢,而武昌,而上高,而長沙,而緬甸;在軍階則由軍長而副總司令,而總司令,而戰區副司令長官,而司令長官;在作戰則由戰役指揮而前敵總指揮,而會戰副總指揮,而總指揮;在會戰則以8次列116名總司令之第四;在軍銜則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在授勳則青天白日勳章;在樞密則軍令部次長,在中央則執行委員;在評價則「整軍經武,屢建殊勛」;在旌銘則「忠貞為國,殊堪旌揚」。無論前敵衝鋒,帷幄運籌,抑或調和左右,化合異同,乃至揚威異域,樹績疆圻,率能忍辱負重,許國忘身。可謂矢志精忠,始終如一。以其黽勉勛勤而論,確謂一時無兩。

羅卓英上將戎裝照

前言

一九三七年七月,日寇全面侵華,民族危難,空前未有。當此亡國滅種,生死存亡之際,舉國上下,戮力同心,同御外侮,歷經八年抗戰,終於盪盡倭氛。其間事跡,可謂驚天動地,震古爍今,置諸中外史冊,亦足炳耀千秋。然而,由於抗戰之後,局勢陡變,國人墟燼未除,即蹈內戰苦海。民族功臣,反成逋客;抗戰史跡,轉致湮沒。將待緬懷紀念,竟至無跡可征。而今時移勢異,持論漸平,凡有血性良知,僉思撥亂反正。當此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之際,重溫舊史,獲致真知,導正驅邪,懲前毖後,於吾民族歷史及天道人心關係莫大焉。茲就筆者寓目所及,查考所得,略論國民革命軍抗戰名將羅卓英上將之勳勞表現,予以論述,或於抗戰史實探究不無小補雲。

一.抗戰履歷

1.人物簡介

羅卓英,字尤青,號慈威,廣東大埔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1896),民國陸軍中將加上將銜,抗戰中堅將領,國軍王牌土木系陳誠副帥,實為該系智囊及靈魂人物。

眾所周知,戰事既起,國軍革命軍共分四十集團軍,共同抗戰。其中尤以中央軍為主力,而與川粵桂湘魯冀晉等各地方部隊協同作戰。八年期間,羅卓英上將親率中央軍主力部隊,與悍敵周旋鏖戰於華東、華中、中南各大抗日戰場。凡遇硬仗,輒當其沖,於國民黨軍內素有「救火隊」之譽。的謂南征北戰,幾至無役不與。

2.部隊派系

如眾所知,國民政府時期,軍閥混戰,派系林立。直至日寇全面侵華,民族危難,各省軍閥方始摒棄前嫌,一致救國,公推蔣介石為最高統帥,共同抗日。而蔣介石親疏分明,疑忌之心最重,其用人標準主要有所謂浙保黃三系,即江浙籍貫、保定或黃埔軍校畢業是也。諸將之中,陳誠(字辭修)為浙江青田人,保定八期畢業,後為黃埔教官,三大標準悉合,且對蔣氏極其忠誠,因而頗見器重。此外,陳尚奉蔣之命,改娶宋美齡義女譚祥為妻,關係更進一層,此在國軍諸將之中,獨一無二。渠於蔣氏心目地位之重,不問可知。蔣氏於軍國大計,最為倚重陳誠,其口頭禪「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向為世人所習聞。而眾人亦呼陳誠為「小委員長」,可謂位高權重,一時無兩。故稱陳誠所部為國軍第一嫡系王牌,殆不為過。

3.陳羅關係

陳誠與羅卓英為保定軍官學校第八期炮科同班同桌同學,之後義結金蘭,終身追隨,襄助扶持,親密無間。蔣介石以陳誠羅卓英所部為班底,擴充實力。自東征北伐,蔣桂戰爭,中原大戰,以至圍剿紅軍,皆以陳羅為主力,所向披靡,屢建殊勛,蔣氏軍事實力暨政治地位由此奠定。期間陳誠所長十一師擴編為十八軍,陳誠任軍長,羅卓英繼任師長。十一為土,十八為木,故該軍師別稱土木系。是即國軍第一王牌部隊,亦為日後抗戰之主力中堅。而羅卓英則以「整軍經武,屢建殊勛」而升任第十八軍副軍長,代行軍長職責。此乃抗戰之前陳羅二將之大致履歷。

十八軍先後產生五名一級上將,四名參謀總長,兩任海軍總司令,一名空軍總司令,一名勤聯總司令,二十多名軍長,為各軍出產人才第一。此雖由陳誠提攜所致,而羅卓英維持培育之功亦不可沒。通觀民國軍史,可謂「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而「辭修則不可一日無尤青」也。嗣羅在台去世,陳親撰祭文《哭尤兄》曰:「假令論及昔年報國,與其謂誠稍有貢獻,毋寧悉以屬之於兄。」情雖謙抑,譽非過實。稱羅為「土木系」靈魂人物,誰謂不宜?

三.百戰勛勤

抗戰事起,陳誠轉參蔣介石高級樞密,土木系一應軍務,悉委羅卓英代領。故羅於抗戰期間,實為土木系之具體操盤手。且蔣陳重大軍事決策,亦須交由心腹親信施行,始可確保無虞,而其人則非羅氏莫屬。羅亦不負所望,勇膺重任,忠勤報國。自淞滬會戰始,即首當其衝,勇往直前,繼而轉戰常熟廣德,拱衛首都南京,指揮保衛武漢,組織反攻南昌,獲取上高大捷,乃至三次長沙會戰,一度緬甸遠征,直至最後勝利,可謂無役不予,功業彪炳。茲將其歷年抗戰履程舉要羅列如下: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淞滬會戰,羅任第十八軍軍長,親臨前線,指揮震驚世界之羅店拉鋸戰,旋升第十六軍團司令。10月4日,時會戰方酣,第15集團軍正式組建,以中央軍嫡系十八軍為骨幹,陳誠任總司令,羅任副總司令。39日後會戰結束,羅於11月12日接替陳任總司令。11月19日,任首都南京衛戍副司令長官。11月19日~12月13日,南京保衛戰,羅任副總指揮。

1938年,1月26日,薛岳調任第1兵團總司令,羅卓英接任第19集團軍總司令,但乃以原第15集團軍第18軍為基礎。6月12日至10月27日,武漢會戰,9月12日,接替陳誠任武漢衛戍總司令。

1939年,3~4月,組織南昌會戰。9月,第一次長沙會戰副總指揮。10月25日,任第九戰區前敵總司令。年末配合薛岳發動冬季攻勢。

1940年,2月21日,任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為陳誠(薛岳代)。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上高會戰,任總指揮。9至10月,第二次長沙會戰副總指揮,12月~1942年1月,任第三次長沙會戰副總指揮。

1942年,4月2日,任中緬印戰區司令長官,歸史迪威和英軍太平洋戰區司令指揮。4月5日,指揮平滿納會戰。

1943年,3月19日,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5月,任國民黨最高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次長。

1944年,任青年軍總監。

1945年,5月,任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國民大會代表。8月底,任廣東省國民政府主席。

四.指標考校

抗戰軍興,同仇敵愾。中華兒女,殺身救國,死傷犧牲無數。據統計,1937至1945年,國軍發動大規模會戰22次,戰役1117次,普通戰鬥28931次,321萬1419名官兵壯烈犧牲,273名將軍殉國。慘烈之狀,千古罕聞。而若論名將貢獻之大要,則可以十項重要指標為參考,對集團軍副總司令及授銜上將以上高級將領予以集中考慮。所謂十項指數,即戰區司令長官(39頻次)、副司令長官(72頻次)、集團軍總司令(116頻次)、副總司令(216頻次)、二十二次會戰總指揮(22頻次)、副總指揮(22頻次)、單位集團軍參與會戰次數(189頻次)、殉國將領(273頻次)、授銜上將(143頻次)、青天白日勳章(191頻次)等,共得666人,1283頻次。

按將領計,前十位分列如下:羅卓英(21頻次)、孫連仲(19頻次)、薛岳、楊森、唐式遵、李品仙(以上各14頻次)、陳誠、王陵基(各13頻次)、王纘緒、孫震、湯恩伯(各12頻次)。

其中羅卓英以21頻次獨佔鰲頭,具體指標如下:戰區司令長官(1次)、副司令長官(2次)、集團軍總司令(2次)、副總司令(1次)、會戰總指揮(1次)、副總指揮(4次)、集團軍參與會戰次數(8次)、授銜上將(1次)、青天白日勳章(1次)。可謂勳勞卓著,忠勤第一。

其中,僅以集團軍總司令身份而論,羅卓英於22次大型會戰中參戰8次,僅次於楊森(第27集團軍)、唐式遵(第23集團軍)與王陵基(第30集團軍)三名川軍總司令(均參戰10次),與孫震(第22集團軍,川軍)、王纘緒(第29集團軍,川軍)及盧漢(第1集團軍,滇軍)在全部116任總司令中並列第四,優於孫連仲、李品仙(均7次)、湯恩伯(6次)、陳誠、薛岳、顧祝同、吳奇偉、朱德、王耀武(以上6人均為2次)等無數名將。

五.著名戰役

1.最慘烈之拉鋸戰——上海羅店爭奪戰。

1937年「八一三」凇滬會戰,羅店為雙方必爭之地。爭奪戰自8月23日清晨起,至9月18日止,歷時27日。戰至酣時,每小時傷亡上千人。日冦為之膽寒,稱之為「血肉磨坊」,「一寸山河一寸血」之說即由此得來。指揮為羅卓英,時任第18軍軍長。據其部下王楚英少將回憶,羅不避矢石,親臨督戰,幾為日寇機槍擊中,幸被胡璉團長及時按倒始免於難。其後羅將軍回憶道:「我在羅店作戰,賴諸將士用命,大戰七天七夜,敵人進犯三次,三次都被我軍擊退。在第二次爭奪戰時,本軍旅長蔡炳炎、團長利瓦伊潘壯烈殉國。今以詩記其事:三來三往力爭持,十盪十決掃蝦夷。凇滬風雲羅店血,大書蔡李是男兒。」

2.開戰以來最漂亮之仗——上高大捷

總指揮羅卓英,消滅日軍2.4萬人。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高度評價,稱之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3.最具國際影響之戰役——仁安羌大捷

時遠征軍司令長官羅卓英上將命令孫立人師長馳援仁安羌被困英軍,救出七倍於己之盟軍,轟動國際。時羅將軍賦詩一首,以婉謝國際記者宣傳其事:救人從井吾何惜,急難鴒原(喻兄弟)正此時。四海一家須共喻,乾坤大道不為私。

結語

縱觀羅卓英上將八年抗戰表現,在戰場則由上海而常熟,而廣德,而南京,而武漢,而武昌,而上高,而長沙,而緬甸;在軍階則由軍長而副總司令,而總司令,而戰區副司令長官,而司令長官;在作戰則由戰役指揮而前敵總指揮,而會戰副總指揮,而總指揮;在會戰則以8次列116名總司令之第四;在軍銜則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在授勳則青天白日勳章;在樞密則軍令部次長,在中央則執行委員;在評價則「整軍經武,屢建殊勛」;在旌銘則「忠貞為國,殊堪旌揚」。無論前敵衝鋒,帷幄運籌,抑或調和左右,化合異同,乃至揚威異域,樹績疆圻,率能忍辱負重,許國忘身。可謂矢志精忠,始終如一。以其黽勉勛勤而論,確謂一時無兩。

詩云:

萬里平戎遍苦辛,男兒許國豈謀身。

八年黽俛無雙將,百戰勛勤第一人。

異域威揚名在遠,南疆碣豎績無垠。

論功升座知何去,巽避猶屏大樹頻。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華一呆的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531/564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