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山西「神童」13歲考上清華 校長吃驚

今年8月21日,范書愷到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報到 東方IC

山西有個少年很「非常」:2歲會加減乘除,5歲上學,7歲上初中,13歲考上清華,讓望子成龍的萬千家長感慨是「神童」,自嘆子不如人。

然而「神童」媽媽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說:「真不是謙虛,我兒子絕對不是神童,沒什麼特別的,像他這樣的智商、家境的孩子,在中國有千千萬萬。孩子可塑性強,全在於大人引導,小時候慣下壞毛病,大了就不好糾正了。」

1、老成得讓清華校長吃驚

13歲,是很多孩子小學畢業、剛上初中的年齡,可山西省河曲縣的范書愷,現在已經在清華大學讀大一了。他不是特長生,而是通過參加普通高考被錄取的。

如果晚出生一周,1999年12月24日出生的范書愷將再創紀錄:他將成為清華大學首位「00後」大學生,而「00後」進入清華讀書的高峰,只有5年後才會出現!

今年8月21日,范書愷來到清華大學報到。戴低度近視眼鏡、初中生模樣的范書愷,面對記者採訪有問必答,條理清楚又有主見;聽人說話時,他會目不轉睛直視對方,想打哈欠也強忍住,如果他嘴裏嚼着東西,就堅決不開口說話。見此場景,在場的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吃了一驚」,覺得范書愷「少年老成」,談吐舉止表現得與年齡段不相符合。

至今,即使面對電話採訪,范書愷也十分禮貌地回答問題,假如沒空,他會客氣地講明原因;假如對方反覆要求,他會再三解釋,實在沒有辦法,才會說「我真要掛電話了」。

范書愷開始拒絕父母送他到北京,最終因媽媽說「半年都見不到你了」才心軟同意,但入學手續全是一人操辦。

在清華一個多月來,從小在家就做家務的范書愷,把床鋪、衣物收拾得井井有條。大學第一次班會上自我介紹,范書愷說:「大家可以說我小,其實我不小。我的心理年齡跟大家一樣大,大家不要把我當小孩子看。」說這番話時,他瘦小的身體包裹在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新生文化衫里,衣服的肩縫落在他的肩膀下面。他的額頭上佈滿坑坑窪窪的痘印,嘴唇兩邊長着絨絨的鬍鬚。

一位同班男生還是忍不住感慨:「我小時候跟范書愷長得一模一樣。」引來全班笑聲一片,范書愷有些尷尬。

2、普通卻不凡的養育方式

范書愷老家在山西河曲縣,家很普通:爸爸范相是縣交警大隊的普通職員,媽媽王靜是普通老師,爸爸畢業於山西農業大學,英語、語文很厲害,媽媽畢業於沂州師專化學系,現在教初中物理。兩人工作時間彈性大,有空教範書愷。

王靜大學畢業就在一所山村小學教書,生活十分艱苦。范書愷從小就跟媽媽在學校吃住。半歲時,媽媽就教兒子認識動物、看圖說話。和別的媽媽不同,王靜從不說「狗狗」、「貓貓」等幼兒用語,一開始就教規範的語言,錯了就反覆教,從來不訓斥。

在山村教書,王靜深深領悟到,孩子要成才,家庭要溫馨,父母要多引導孩子。她說,其實在窮山村,有很多小孩子很聰明,也很努力,但父母整天吵架、鬧離婚,連孩子讀書的書桌都捨不得買,讀書環境太差。農村孩子就像山裏的野草,自生自滅。

「我的孩子決不能這麼過!」雖然身在小山村,但王靜有空就教孩子,陪孩子玩,即使兒子讀高中了,她也堅持每天去接孩子,與他談心、聊天,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在聽大人講故事中磨礪心智。

范書愷剛出生時,爺爺奶奶提出,要來帶孩子。王靜與丈夫商議後堅決不從,「在山村教書的經歷讓我明白,孩子應該自己帶,爺爺奶奶比較溺愛孩子,教孩子知識也有些力不從心。生了他,就要對他負責,要一步步地陪他走下去。」王靜說,帶兒子很辛苦,現在看很值。

3、5歲入學直接讀四年級

兒子2歲時,王靜發現兒子記憶力很好,就找到小學課本系統教學,還買了《新概念英語》整套光盤練習聽力,除了語數英,思想品德、自然、科學、社會等課程亦都學習。

范書愷從小表現出很強的求學欲望,不教新內容,就開始哭鬧。這讓范相夫婦樂開了花,單位應酬能推就推,有空就回家輔導孩子。

到5歲時,范書愷已學完小學主要課程,數學已學起初中的「負數」等內容;語文能背誦兩三百首古詩文;英語學完了《新概念英語》第二冊的一半內容,聽力已達到正常初中生的水平。

2004年9月,王靜想讓兒子到縣實驗小學跳級讀三年級。校領導擔心孩子爬樓梯會磕到,不同意這麼早入學。第二年,范相再次求情,「他現在小學全部課程都會了,讓他再從一年級開始讀,他會很厭煩,害了孩子」。

學校不相信,找來一套四年級試卷,范書愷僅用3個小時就把幾門課的試卷都做出來了,幾乎全對。小縣城裏跳級並不罕見,校領導同意了。

還沒到上學年齡,范書愷卻直接讀了四年級。當年期末考試,范書愷考了年級第一。

4、良好作息習慣堅持至今

孩子成績好,當爸媽的很驕傲。不過,王靜覺得,兒子小學成績好並不代表什麼。她教的孩子裏,小學成績比兒子好的很多,但由於沒有養成好的習慣,一上初中就成績很差,有的連重點高中都考不上。

王靜與丈夫商量,現在孩子成績好,應該讓兒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並堅持下去,不能打一點折扣。

經過摸索,他們逐步讓兒子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雙休日也不例外:一早起床,洗漱後吃早餐,然後早讀、學習,中午小睡一會兒,讀小學期間晚上10點入睡,讀初中、高中晚上11點必須入睡,讀高三時晚上12點30分必須入睡,每天作息時間一分鐘都不耽誤。

王靜以身作則,即使熬夜備課,也堅持次日比兒子早起。懂事的兒子即使沒睡夠,看媽媽早已起床,他也二話不說,開始早讀。這習慣一直堅持至今,讀高三時,睡覺時間少,但范書愷不用鬧鐘也能準時起床。

小孩子喜歡拖沓,王靜教育孩子,一個小時做完的作業,必須按時做完,絕不拖到下一分鐘,因為每一分鐘都有該做的事情。不斷言傳身教,范書愷學習逐漸有章法。王靜說,她帶過那麼多學生,很少有學生能做到這一點,「很多成年人也做不到這一點。」

兒子領悟能力好,做題出手快。范相夫婦覺得,應該多教孩子新知識,讓他常常有新鮮感,感覺「學無止境」。他們給兒子買來很多書,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小說散文無所不包。至今僅買書就花了一萬多元。書架上成套的中外名着,范書愷在初中時全部看完了。范相又在縣圖書館給兒子辦了借書證,經常帶他去借書。

海量的閱讀,讓小書愷盡情地感受着文字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也讓他比同齡的孩子顯得早熟許多。

5、人人家裏都有「神童」

河曲縣實驗小學實行五年制,2007年7月,年僅7歲半的范書愷小學畢業,升入河曲縣實驗初中,並正常地讀完初中、高中。

范書愷的高中班主任苗建民說,范書愷智商並無異常,他能走到今天,與家庭教育至關重要。「他一出生,父母始終給他傳遞正能量,一步一步的教育都非常用心,難能可貴,一般人根本做不到。尤其是他的母親,幾乎每天都沒有離開過孩子。這樣的家庭教育出這樣的孩子,不是奇蹟,是必然。」

高中三年,每個任課老師幾乎都接過范書愷的「求助」電話,疑問從不過夜。范書愷領悟力強,但從不投機取巧,做的題比別的同學都多。

讓苗老師嘆服的是,很多家長不管孩子成績好壞,都喜歡在節假日、晚自習後讓孩子上興趣班、補習班等,而范書愷父母從不這麼做,他們尊重孩子的成長需求、興趣愛好。

「養成好習慣,長大了就不用怎麼操心了。」王靜說,拿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范書愷仍然每天堅持讀書、練字、跑步。

王靜感慨,學習是一個長期、持久的過程。很多家長只關心結果,卻忽視了過程,其實養成好的習慣最重要。一些家長以為花高價錢搞課外輔導、報特長班,孩子學習就能上去,其實這是以愛的名義在傷害孩子。「很多人羨慕我們家出了一個神童,他們不知道,人人家裏都有神童……」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金羊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1021/34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