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危機3年內全面爆發 風險來自房地產

繼公開表示中國將在五年內爆發經濟危機之後,海通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近日告訴記者,經濟危機更可能在兩到三年內全面爆發,中國經濟亟需一場國退民進。

最大的風險點將來自房地產市場。李迅雷指出,信貸餘額當中30%是房地產,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中大約30%跟土地出讓、稅費等相關,經過了多年的價格上升,一旦房地產價格下跌,尤其是缺乏購買力的三四線城市房價全線下跌,將對銀行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都將造成巨大衝擊。

另一重風險來自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產能過剩矛盾的加劇。交通、建材、原材料等行業曾在四萬億刺激下飛速發展,但財政部公佈《2013年1—5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這些行業已出現同比利潤大幅下滑,大型國有企業維持「大而不倒」,未來將湧現更多問題。大批集中在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等領域的大型企業出現虧損,也將直接導致銀行壞賬率不斷攀升。此外地方政府債務逼近極限也將引發問題。李迅雷表示,目前不少地方政府資不抵債,名義上已經破產,一旦新錢還不上舊錢,將引發債務危機。

另一方面,李迅雷也指出,對所謂經濟危機不要談虎色變:「危機就像生病,現在中國經濟在五年內極可能生場大病。美國次貸危機後經濟恢復得很好,在某種意義上,生病是個好事情。」

李迅雷認為中國亟需一場國退民進,允許虧損企業破產,同時促使國有資本退出競爭性的行業。目前地方國企利潤負增長態勢已經持續17個月,今年1至5月地方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同比下降10.6%。李迅雷指出當前的改革時機和90年代初朱鎔基時代有相似之處:「回顧朱鎔基時代,有大批國有企業虧損,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原則的國企改革順勢推進,冶金部、紡織部都撤銷了。」國務院參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榮譽所長夏斌同樣認為國退民進將是大趨勢。他說:「我們各行各業如果都由中央國有大企業壟斷,對效率的提高,對資源的公平運用等等方面也是不利的。」

未來經濟的另一條出路則和次貸危機後的美國一致,即去槓桿。2008年後我國信貸總規模從9萬億美元提升到23萬億美元,信貸占GDP的比例從75%上升到200%。但與歐美主要源自居民的過度消費不同,中國的高槓桿成因是龐大的基礎建設規模和產能堆積。

李迅雷向記者指出,去槓桿將是痛苦的過程,其在理論上是可以成功的,但去槓桿過程不僅涉及銀行的表外業務和地方政府、企業的負債,還涉及金融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複雜問題,具體舉措仍需觀察中央政府的改革決心。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文國慶也表示,歐美的去槓桿過程主要是降低居民的負債比例,對社會終端需求造成緊縮;而中國式去槓桿,則面臨產能壓縮和消費水平的雙重下降,去槓桿過程本身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

中國真會爆發經濟危機嗎?

近幾年來,國內外總有一些經濟學者預測中國要爆發經濟危機,媒體評論家牛刀曾在2012年底預測,中國將在舉世罕見的金融戰爭打擊下爆發經濟危機。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者李佐軍曾作了一篇報告,認為中國的經濟危機正在醞釀之中,最有可能在2013年7、8月份爆發,表現為部分中小企業破產,部分銀行破產,部分地方政府破產……

近些年諸如此類看待中國經濟的言論不時見諸媒體。

中國會不會爆發經濟危機,經濟危機何時會爆發?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究竟什麼是經濟危機?

總體來說,通常所說的經濟危機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是局部危機,還是行業危機?

實際上,企業危機和行業危機這幾年從未間斷過。在短時期內,中國究竟會不會爆發像1997年東南亞那樣的經濟危機和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尚需要進一步研究。

但是面對「狼來了」的唿聲,面對中國經濟問題的現狀,必須要作出冷靜思考。

中國目前正經歷極為複雜的經濟情勢,即便是在全球背景下也很難找到類似的模型。不可否認,無論如何中國目前的經濟現狀確實存在很多隱憂!

從企業來看,如果一個企業的現金流在不斷減少,企業越走越艱難,最終現金流斷裂危機爆發,企業有可能要破產。但中國的現實是,這個企業雖然從理論上講應該破產,但實際上由於複雜環境因素的制約,中國的很多企業是難以破產的,真正破產也是到了被逼無奈的地步。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經濟危機的實質也是債務問題。中國當前的經濟狀況如何?從媒體透露的有關信息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企業債務佔據中國非金融部門債務的「半壁江山」。

2012年末,中國企業債務約為65萬億元,佔GDP之比達125%,在最近的5年上升近30%,企業資產負債率迅速提升(A股非金融企業資產負債率由2008年的53%上升至60%)。實際上,因為這幾年政府的債務也是以政府的融資平台來實現,即以企業的名義來實現的。

因此,我們認為65萬億的企業債務接近14萬億應屬於政府的債務。這一數據主要來自於國家審計署的審計報告。截止2012年底,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餘額比2010年增長了12.94%。而截止2010年底中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餘額超過10.7萬億。根據這些數據推算,2012年末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約在13.8萬億(接近14萬億).

債務的結構對評估危機來至關重要,如果按此來說,2012年底地方政府的債務達到13.8萬億,而2012年政府總的公共財政收入為11.7萬億,那麼政府的債務與政府的財政收入之比超過了100%。

而政府每年要付出超過一萬億的債務利息。由於政府有12萬億左右的財政收入,再加上賣地,地方政府對債務付息尚有一定的可能性。

只是由於政府的負債在不同的地區情況不一樣,顯然,有些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很顯然已經到了十分嚴峻的狀況。

也就是說,一些地方政府已經處於破產的地步。地方政府支付銀行利息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開了許多工程,已經開展的工程量和應支付的項目資金數額較大,導致一些承擔政府項目的中小企業處境十分困難,使這些企業面臨崩潰的狀態,很多中小企業有可能由此而破產,如果不能支付工程資金,政府這時候將為所謂的發展喪失道德的底線。

從企業方面來說,如果刨除政府的債務,中國企業目前負債率和GDP基本上大致上是100%,甚至超過100%。對於一些像建築、機械、光伏產業以及鋁電產業等,這些企業的現金流斷裂,處於危急的狀態,破產是在所難免的。

對於不少大中型企業,包括民營企業,由於銷售不斷下降,利潤率降低,企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危機,如果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一些企業的前景就會非常危險。

對於眾多的中小企業來說,它們經營本就十分困難,但是因為沒有融資,雖然不存在財務風險,但是企業的運行已經十分艱難。

從總體的角度來說,65萬億的債務和50多萬億的GDP,中國經濟的確面臨着極大的風險。但是從結構上劃分,我們可以看到,部分企業、部分政府處於一種破產的狀態,這是當前的現狀。

就調查來看,過去地方政府的財務主要在市一級政府承擔,自從2011年以後,不少縣區級政府也建立相應的平台,造成一些縣區級財政十分艱難。

面對當前的形勢,如果我們想使經濟好起來也有可能,就是加大貨幣的供應,但這樣做只會延遲風險和危機。如果繼續保持當前這種政策環境,那麼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破產是在所難免。

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有計劃地使一些企業破產,如果不讓這些企業破產,在「緊縮」的情況下,只能人為延長這些企業的「壽命」,其結果可能會引起破產的集中爆發,進而引起大的危機。即造成一些學者所說的經濟危機!

破產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道德風險問題,十年前第一輪破產「風潮」主要是一些國有企業和少量的民營企業。

如果在當前的情況下不對破產人作出處理,將可能引起以後更多的破產,因為破產最終都要由老百姓買單。

所以說按照目前的債務狀況和結構,在堅持政策不變的情況下,有計劃地實施破產,依法破產,並對破產企業追究相應的道德責任將是十分必要的。

不破不立,有破才能立。堅持「緊縮」的貨幣政策,必須有效改善當前的債務結構,由此來促進中國經濟朝着良性方向發展。

趙海均,獨立經濟學者,研究中國經濟問題專家。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720/320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