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海歸碩士放棄高薪工作務農 稱感覺心裏更踏實

海歸碩士放棄高薪工作務農 稱感覺心裏更踏實(圖)


  
身後的舊電視機,是陳健永唯一的消遣。魏方 攝

  4月3日,陳健永挑選了一筐自己種植的春甜桔,來到相鄰的九龍鎮,祭奠長眠於此的祖父母:「留學歸來,我已經找到了一條光明的人生道路。」他種的春甜桔,採摘時間可以從過年前持續到清明。

  黃花鎮是廣東有名的貧困鎮之一,離英德市區90多公里。公正村離黃花鎮大約5公里,再走過一段泥濘的鄉間小道,才能到塘角自然村,陳健永的「安益農場」就在這裏。從去年試投產至今,他已經收穫了14萬斤果實,在前段砂糖桔嚴重滯銷、價錢跌到兩三毛錢一斤的情況下,他的春甜桔竟然賣到1.5元以上,而且供不應求。前不久,一個安徽客商從千里之外打電話給他:「再給我一車桔子吧,就一車。」

  「海龜」碩士種果樹,就這麼種出了特殊品質,也種出了一條獨特的人生道路。

    留學回國,放棄待遇優厚的工作

  2006年,陳健永從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學成歸國,那時國內股市正熱,海歸 金融學碩士正炙手可熱,人稱「金海龜」,許多著名金融機構都想和他簽約。 26歲,青年才俊,做教師的媽媽讓他考公務員,還替他交了報名費,買了一大堆考試用書籍。當了解到這是國內眾多年輕人的第一就業選擇時,他斷然放棄,「不想過那種四平八穩的生活,工作、供樓、供車、娶妻生子,千篇一律,太沒意思。」

  2007年,他在廣州一家著名的投資公司做投資助理,「手頭掌握着3個賬戶,每天經手的資金七八千萬」,陳健永回憶說,「那時也挺喜歡這份工作,而且股市正紅火,每天都能幫客戶大有斬獲,挺滿足的。」父母已經在廣州買了房,其未婚妻在廣州「一家美資企業工作,待遇也不錯。」陳健永說,按照媽媽的說法, 「跟做公務員差不多。」

  過了一段時間,這個愛思考的小伙再也不滿足這份工作,「炒來炒去,在股市不規範的情況下,大把的錢就是從這個口袋出,從那個口袋裏入,有人盈利,必然有人虧損,整體並未產生價值。」經過深思熟慮,他斷然放棄了這份讓人艷羨的工作。他說,他想經營實業、實實在在產生價值的產業。親朋好友都感到不理解。

  他花了一年時間,遊走珠三角,考察那裏的實業。他發現了這裏的隱憂,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成為夕陽產業,很難再持續發展,面臨轉型升級。而不久後的金融危機,也讓他徹底打消了開辦工廠的念頭。

  在一次回黃花鎮省親時,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海歸務農,村民以為他犯了錯誤

  黃花鎮雖是偏遠貧困山鄉,但陳健永了解到,本地農民有種植砂糖桔的傳統,當地為石灰岩地貌,土壤含鈣量高,產出的砂糖桔味香肉甜。何不來這裏種植砂糖桔?念頭一出,他馬上啃了不少柑桔方面的專業書籍,結果發現春甜桔比砂糖桔有更高附加值。他先後兩次去春甜桔的發源地紫金縣走訪果農,又多次去省農科院找專家諮詢,去華南農業大學找教授討論,最終得出可靠結論:春甜桔比砂糖桔有更強的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能力,果樹壽命可以長達30年,抵抗風險能力更強。

  「金海龜」要到鄉下種果樹?親朋好友都覺得不可思議,說他瘋了。黃花鎮也有鄉親說,「阿永是否犯了什麼錯,被發配到鄉下呢?」

  好在他得到了爸爸的支持。爸爸為了他的選擇,也受到不少親戚朋友的批評:「留學3年,花費70多萬元,然後回來經營果園?」2008年11月,父子倆頂着各種壓力開始幹了。用家裏積蓄和抵押貸款,投資200多萬元,挨家挨戶談判,先後租下了70戶村民的200畝撂荒地,開辦起了農場。160畝用來種植 8000棵春甜桔,另外的土地建養豬場,給果園提供有機肥料,為農場提供沼氣;挖了一個魚塘,用來蓄水灌溉。

    收穫碩果,犧牲了兩代人長相守

  第一年,因為沒經驗,有2000多棵果樹未掛果。他又走訪果農,請教專家,用「增根靠接」的方法,讓這批果樹成功掛果。一般的春甜桔要4年才能掛果,他又用10多畝果樹做實驗,讓果樹3年掛果。結果,這1000多棵果樹結出14萬斤果實。

  陳健永說,去年試投產已經結出碩果,今年要正式投產,估計有5000多棵果樹會掛果,產量預計能達到50萬斤。

  細緻的探索獲得了預期的市場反應。過年過後,砂糖桔基本上就從市場消失了,春甜桔成了市場的新寵。那段時間,陳健永的手機響個不停,預約不斷。有商家紛紛前來搶購,還有客戶說,「從未吃過這麼好吃的水果。」

  客戶哪裏知道,香甜的果實背後,陳家人又有多少付出。婚後,為了讓陳健永沒有後顧之憂,妻子放棄了自己「像公務員一樣舒服的工作」,專心在廣州照看孩子和婆婆。而陳氏父子,常年呆在這個偏遠的山鄉,守望着他們的果樹。夏天,田野里有各種蟲子叮咬;春天,還要防備突然躥出來的毒蛇。山野,夜晚的寂寞,除了看書,消遣寂寞的就是看電視。到了周末,婆媳來看望他們,一家人才「熱鬧得像過節」。

  目前,陳健永的農場雇了3個長期工人。遇上噴藥、殺蟲、施肥、除草、剪枝,陳健永父子除了親自上陣,還要僱傭大量短工幫忙。談及未來的發展目標,陳健永說短期目標是搞好本地銷售,希望以後能實現「農超對接」,明年將考慮與一些大型超市進行洽談合作。遠景規劃則是實現公司加農戶的經營模式,分層管理,為合作農戶提供農藥、技術、果苗等服務。

  春光明媚,陳健永說他喜歡「勞動之美」和「田園之美」,在不少年輕人留戀都市繁華的年代,他願意種好果樹,「感覺心裏更踏實。」

    -記者手記

    不走獨木橋

  據權威統計,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第一選擇是公務員和進國企。當年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在的國考,又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有畢業生感嘆,現在就業越來越難。留學歸來的陳健永卻選擇了另一條路。

  常言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年輕人何必作繭自縛?據了解,留學歸來到鄉下種果樹的,陳健永在我省是第一個。當然,不能要求大家都去種果樹,但是陳健永走出的路,似乎給時下年輕人的擇業提供了一條思路。「海歸」下鄉,不能與當年的知青下鄉同日而語,那時是被迫的,現在是自願的。那時是「讀書無用」,現在是「讀書有用」。任何人要出成就,只要選對了路子,耐得住寂寞和敢於探索,就一定能實現夢想。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南方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0409/24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