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新手足口病病毒襲廣西 死得快死得多 13幼童亡


4月10日,全州人民醫院醫生為病患兒童體檢。


村醫鄧光連的診所內只有算盤和一張舊床。

血紅的泡沫從口腔里噴出,呼吸逐漸消失。

4月10日,患者王敏媛,在全州縣人民醫院裏死去,臨終前出現高燒、口吐血沫等症狀。醫生說,這與此前死去的12名幼童,如出一轍。

王敏媛死於手足口病EV71。

「手足口病有很多變體,這種病毒(EV71)在全州縣從沒出現過。」全州疾控中心主任房天喜說,它讓疾控部門措手不及。

而廣西自治區疾控中心楊進業副主任曾對媒體說,2008年北方流行手足口病時,廣西也有流行。 2008年EV71病毒在所有手足口病例中的比例是24%,2009年是23%。而今年,是66%。

截至4月15日,全州縣境內已接連出現13例非正常死亡的兒童,643名感染手足口病的兒童,成為廣西手足口疫情的重災區。

奪命EV71

該病毒侵襲全州,重症患者最快半小時,最慢7個小時就會死去

「嗶———」心臟監護儀,發出了單調冗長的聲音。4月10日,2歲男童王敏媛死去。

「一分鐘前還好好的,一分鐘後臉色就變了,接下來病情惡化得比跑百米還要快。」全州縣人民醫院一醫護人員說,這次出現的病毒和以往手足口病毒有很大不同。

以往的手足口病毒患者手、足、口三個部位上會出現明顯的皮疹,發病後病情溫和,死亡率不高。而感染EV71病毒的患者,身上少見皮疹,發病很急,且死亡率高。

在顯微鏡下,EV71病毒的形狀如同多個鑽石黏合在一起。在全州縣醫護人員記憶中,這種病毒帶來的是死亡,且重點攻擊3歲以下兒童。

全州縣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趙紅麗說,她做了十年兒科從未見過這樣的手足口病,「患者發病,最快半個小時,最慢7個鐘頭就去世了。」

「EV71 是一種腸道病毒,侵入人體後就會迅速攻擊心、肺等要害器官。其特點是發病快,重症患者死亡率可達80%。」王群說。

王群是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的門診主任。全州縣發生疫情後,被派遣至全州,司職搶救病重兒童。

4月8日,王群參加了一次感染EV71病毒病患的搶救。病患為一名十個月大的嬰兒。

「方案、急救設備、藥物都是最好的。」王群說,儘管這次搶救是一次最佳搶救時間、最佳搶救方案加最佳搶救設備的結合,但讓醫護人員無法接受的是,他們未能挽救患兒的生命。

縣醫護人員「告急」

疫情發生,縣人民醫院一天兒科門診有數百人,醫護人員不夠用

截至4月16日,全州縣感染手足口病的兒童已上升至643人。伴隨着感染人數的快速增長,縣醫院的人手明顯感到緊張。

為了處理這次突發事件,醫院在原來11個兒科醫師的基礎上,又緊急抽調其他科室和鄉鎮一級醫生,組成了一支近30人的醫療隊伍。

4月17日晚9點45分,連續工作23個小時的趙紅麗站在注射室里,吃盒飯,嘴裏被飯菜塞得滿滿的。這位縣人民醫院的兒科副主任說她「忙得頭都暈了,站着也想睡覺。」

趙紅麗說,這次疫情的特點是蔓延時間長,潛在的受感染人群集中,再加上衛生局短時間內對疫情密集宣傳,因此前來檢查和看病的人數較往常激增。儘管醫護人員較往日增加了很多,但是仍然不夠用。

全州縣人民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們說,平時兒科就診人數滿打滿算就幾十人,可疫情發生後隨隨便便就是幾百人。為了給患者看病,一位40多歲的老護士一天下來,扎了100多針,最後累的癱在椅子上,抹起了眼淚。

而醫護人員的辛苦並沒有得到患者家屬的理解。4月16日晚10點,患兒彭柏林的外公,在收到醫院下達的病危通知書後,對醫生發泄怒氣,「下午一點來的,晚上六點才有病床,要是真出了什麼問題,我一定告你們。」 「漫長」的確診過程

縣醫院出現第四例死亡病例後發覺病毒可疑,27天後自治區疾控中心確診為EV71

記者查閱全州縣衛生局資料獲悉,縣衛生局認定轄區內發生EV71病毒感染的時間是4月6日。

而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在1月25日全州縣蕉江鎮就已出現兒童高燒後死亡的病例。在此後的2月份,全縣因高燒死亡的兒童升至3人。

到3月10日,人們才意識到危險正在逼近。

那一天,在縣人民醫院,大西江鎮男童李嘉誠口吐血沫死去。

「從發病到死亡只有3天,持續的高燒很快就導致心、肺等重要器官衰竭。」一曾參與搶救的醫生回憶說,李嘉誠死後醫院的醫生們感到很奇怪。他們搞不懂,死者患了什麼病?到底是什麼病毒讓病人死得這麼快。

醫生在翻看其他病歷時發現,此前已有4名死亡病例,有着高度相似的症狀。

「我馬上決定,兵分兩路,一路去事發地展開調查,另一路對死亡兒童死因進行分析。」全州縣衛生局局長蔣賢鑒說。

李嘉誠死後,大西江鎮的村民們發現,鎮上開始頻繁出現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

接下來的日子村民們逐漸感覺到了恐慌。

3月17日,石塘鎮———與首發非正常死亡病例地蕉江鎮相鄰,也出現死亡病例。4天後,位於縣城南部的全州鎮死亡兒童上升至兩名。

僅隔三天,也就是3月24日,縣城北部的龍水鎮再報一兒童死亡。這時疾控中心的車開始頻繁出現在龍水鎮。6天後,鎮上又一名鄧姓女嬰死去。

4月6日,當2歲的譚文長在縣醫院死去後,從廣西自治區疾控中心送來了檢測報告。報告上標明,當地流行的病毒為,手足口病毒序列中名為 EV71的病毒。

這一天,距離3月10日,已相隔27天。

縣疾控中心的「苦衷」

縣疾控中心表示,EV71為新型手足口病,送往自治區去檢測,來回就要近一個月

當疫情在縣城迅速蔓延後才開始警覺,引起人們對全州衛生系統的苛責。「若防疫部門早發現疫情,死的兒童一定沒有現在這麼多。」

面對群眾的指責,縣疾控中心的官員也表示他的無奈,「80萬人口的縣城,三四個兒童因高燒病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全州縣衛生局鄧副局長說起了疾控部門的苦衷。

他說,以往在全州縣流行的手足口病毒型號是柯薩奇病毒。而這次卻是EV71。前者的臨床症狀為患者的手足口等部位會出現明顯的皰疹。而這次的EV71患者則不會出現。更為重要的是能檢驗出EV71的實驗室遠在上千里之外的自治區疾控中心。

「3月10日,我們就已着手對非正常死亡兒童進行調查,因縣裏沒設備,只能送到自治區檢,這一來一回就近一個月」縣疾控中心主任房天喜說。

房天喜認為,這和縣級防控部門資金短缺、人才匱乏有關。同時這次疫情傳播方式的特別也引起房天喜的注意。

據房天喜介紹,以往疫情傳播通常是由點到面,很好溯源。而這次疫情是蛙跳式傳播、定點攻擊,完全沒有規律可遵循。

為此,縣裏的一位領導曾自嘲,這下深刻體會了當年日本鬼子被游擊隊打得焦頭爛額的感覺。


脆弱的第一道防線

擔負基礎醫療工作的村醫,診室中只有算盤和舊床,「難以預防複雜的手足口病疫情」

縣、鄉、村,三級醫療單位的聯合防控,構成縣一級城市的疾病預防體系。全州縣衛生局一官員說,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暴露了防控體系中的諸多不足。

依照現行的防控體系,村醫應該是體系中第一道防線,也是最有可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的部門。不過,讓疾控人員失望的是,在這次疫情中,醫學知識單薄,醫療設備簡陋的村醫失效了。

村醫鄧光連的診所擔負着五星村700多人的基礎醫療工作。低矮的診室里,木質的算盤和一張舊床,是醫生的全部家當。

五星村出現疑似EV71死亡病例是在3月。一個月後,鄧光連才在衛生局舉辦的培訓課上知道什麼是EV71,彼時他所在的大西江鎮,已出現了第二例疑似手足口病感染者死亡。

「說白了村醫就是以前的赤腳醫生。」全州縣衛生局一官員說,看個感冒、發燒村醫尚能勝任,可要靠他們預防複雜的疫情,則完全不可能。

此外,村民疾病預防觀念也很淡薄。全州縣疾控中心一工作人員說,「有些時候宣傳書沒有用,因為留守老人不認字。」

龍水鎮村民劉石桂七個月大的兒子於3月24日,在縣醫院去世,死者被懷疑死於手足口病。

「現在也沒搞懂,孩子到底因為啥死」劉石桂說。

「以前村里孩子若患上手足口病,有條件就去診所打上幾針;沒條件,在家吃點藥不出一個月,娃活蹦亂跳了,從來沒聽說得這病還會死人。」劉石桂說。

疫苗何時誕生?

自治區衛生廳官員期盼,EV71疫苗能早日面世

4月19日,全州縣衛生局發佈消息稱,經多部門全力防控,疫情得到明顯控制。

縣衛生局第一時間頒佈了,鄉村診所停止收治發熱病人的決定;舉辦了三期托兒機構老師預防手足口病知識培訓,共培訓老師196名,督察托兒所50餘所。

縣衛生局局長蔣賢鑒說,發放宣傳單就有120000多份,基本做到全縣6歲以下兒童家長人手一份宣傳材料。

廣西壯族自治區疾控中心病毒科科長譚毅對這次疫情暴發有更深刻的認識。

據譚毅介紹,手足口病的隱性感染比例高,且多為輕症病例,重症病例不到0.1%。沒有臨床表現的感染者,會將病毒傳給孩子,孩子則容易產生重症病例。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疾病控制處處長林桂新認為,病毒在自然界滿地都是,而且廣西的氣候比較潮濕溫暖,想阻斷是不可能的。

對於如何對它進行預防?林桂新說,疫苗就是一個首選。2008年,我國正式將手足口病列為丙類傳染病後,疫情在不斷發生變化,一年比一年重, 「現在你再不下決心研究疫苗,可能對孩子的健康、生命、安全就不負責了。」

早在去年 3月衛生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楊維中就表示,正針對EV71病毒,在科技部、衛生部很大的財力支持下,組織有關專家抓緊研發疫苗。

廣西這次疫情後,是否能催促疫苗儘快誕生?林桂新說他也不得而知。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新京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430/16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