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千家駒

千家駒的文革血淚
2025-04-04

千家駒,浙江武義人,中國經濟學家、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成員,曾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文革中,紅衛兵抄了千家駒的家,不但把它打得稀巴爛,而且還用皮鞭抽打千家駒及其妻子與女兒,邊打邊喊:有毛主席撐腰,打...

著名經濟學家千家駒痛述追隨共產黨的報應(組圖)
2025-01-16

千家駒(右)曾任中共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圖為1936年,廣西大學教授千家駒和楊梨音結婚照。(圖片來源:公有領域)【按:多年前去世的著名經濟學家千家駒(1909年10月11日~2002年9月3日)晚年自撰年譜,秉筆直書,實事求是地記錄一生經歷與所見所聞,坦誠態度與揭露性為世所...

很少人敢提!中共高官披露神秘事件 葉劍英當場認可(圖)
2024-11-24

千家駒,著名經濟學家,一個自幼服膺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者,中共八級高幹,曾任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文革中遭到嚴酷迫害,憤而跳崖自殺未遂。他說:「我平生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在青年時代一度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89年「六四」慘案後,千家駒看破「共產主義紅塵」,決定皈依佛門。本文為千家駒自述對人體特異功能的親歷見聞。

中共高幹千家駒:我親眼所見的人體特異功能(圖)
2024-11-22

千家駒,著名經濟學家,一個自幼服膺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者,中共高幹,曾任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文革中遭到嚴酷迫害,憤而跳崖自殺未遂。他說:「我平生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在青年時代一度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89年「六四」慘案後,千家駒看破「共產主義紅塵」,決定皈依佛門。他親眼所見人體特異功能的神奇事。

著名學者千家駒痛述追隨共產黨的報應(圖)
2024-05-29

當時,西方在華投資,英國有二億英鎊,美國二億美元,法國五千萬美元,中共對這些外企,一不沒收,二不徵用,而且不許關門,不許解僱工人,還要徵稅,但政府控制原材料,結果外企經營困難,虧損嚴重,叫苦連天,不得不甘願無條件奉送政府,如英美煙草公司即是。到五四年,外企全部被中共接管了。

上海中國國貨公司創辦人死於文革前(圖)
2023-11-13

到了北京,李康年才知道自己的議案招致了中共內部很大的不滿和批評,尤其是遭到了中央私營企業局副局長千家駒的批判。看到風向大變,李康年就把第一條贖買20年的建議撤銷了,但這並沒有阻擋其在隨後而至的「反右」運動中被打為工商聯十大「大右派」之一,接手「勞動改造」。1961年,李康年被摘除了「右派」帽子,但還是「摘帽右派」。他一直鬱鬱寡歡,1964年因中風在上海去世,死在了文革前。如果趕上文革,他的命運會更加不堪。

中共高幹千家駒:我親眼所見的人體特異功能(圖)
2022-11-11

圖為1936年,廣西大學教授千家駒和楊梨音的結婚照。(圖片來源:公有領域)按:千家駒,著名經濟學家,一個自幼服膺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者,中共八級高幹,曾任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文革中遭到嚴酷迫害,憤而跳崖自殺未遂。他說:我平生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在青年時代一度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樂尚嘉:小老婆黨人的可鄙和可憐——讀章詒和的《這樣的事和誰細講》
2022-05-11

剛讀完章詒和的《這樣的事和誰細講》。當然讀的是盜版書,這樣的書在這裏是無法買到正版的。章詒和先生一如既往會講故事文筆好。這次章先生寫了翦伯贊、千家駒、羅隆基、李文宜及一些人物小傳。章先生秉筆直言,仿佛覺得在本書中,她寫得比以往更加直接,不為尊者賢者諱,矛頭已直指罪惡魔頭和制度。她...

章詒和:這樣事和誰細講
2022-05-11

心坎里別是一般疼痛——父親與翦伯贊的交往身為學者,秘密中共黨員和統戰高手,史學家翦伯贊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年月雖也曾位高權重,但終究敵不過殘酷的政治現實,攜思想和治學上的堅守,在文革伊始與妻子一同服藥自盡。作者一九四二年出生於"...

上海中國國貨公司創辦人死於文革前(圖)
2021-09-27

1952年1月,中共提出了針對企業家的「五反運動」,即「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盜騙國家財產,反對偷工減料,反對盜竊經濟情報」。工商業者如果上交資產並表示擁護共產黨,則定為人民內部矛盾;如果有反感、有怨言,則劃為「反革命」成為國家的專政對象。身兼上海市黃浦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副主席、民建委員、工商聯第四大組組長等的李康年,不會不知道這其中的殘酷,其1954年申請將萃眾、鴻興、中國鍾廠變為公私合營企業,就是明證。

再說張東蓀 (圖)
2020-11-28

我在《舊人舊事》一書中曾寫過一篇關於張東蓀的文章,這之後,又陸續看到一些資料,由於各種人說的張東蓀都是自己了解的一面,所以關於張東蓀的形象也就各異。對於一個歷史人物,人們有不同的看法和評價,這是常事,但具體到張東蓀來說,人們之所以各執一詞,卻多是因為關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