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未來大概率只有三類大學生有前途

分數已定,但報志願,是糾結的惡戰。

這個時候,也是最亂的時候。

家長急,是因為大學專業關係未來就業,就業關係未來社會階層和地位;

孩子急,是因為專業趨勢真的是看不清。

機構急,是因為……要掙錢啊,而且這事真掙錢啊,各種緊急培訓出來的高報師、規劃師就上來了。

但這背後,我要談談為什麼,我看到了什麼,以及我的建議。

原因很多,但主線只有一個:時代的巨大轉折之下,經濟下行造成的機會緊縮和抉擇內卷已經極度前置。

學生和家長焦慮到了什麼程度?填報志願生生催生出了一個9.5億的高考志願填報市場。毛利高達80%的專業志願填報行業,甚至吸引大廠開始參與。

而家長為什麼這麼慌?

因為時代轉折下,未來的就業形勢很不樂觀,在父母看來,那就是一步錯,步步錯的事。

所以,父母已經失去了為孩子發力的理性支點,哪怕1%的機會增加,也必須付出100%的成本。

問題是,誰都想逆天改命,但很多時候,個人的努力必要要順應時代的潮流,甚至:

選擇大於努力。

所以只能試圖抓到真趨勢。

這裏我想談談趨勢是什麼。

三大趨勢。

1、傳統白領崗位大受衝擊,日漸萎縮。社會轉型與收縮導致行業全面承壓,需求轉移和下降是普遍現象,以房地產、教培、互聯網為代表的大學畢業生就業蓄水池萎縮,高學歷人群相對過剩,靠過往經驗去擠白領崗位,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內卷慘烈。

2、文理科就業界限開始模糊。以高科技應用為主的複合型人才成為了崗位新標準,會文案也要會AI,會規劃也要會代碼,新技術帶來新機會,同時衝擊傳統崗位。

3、技術型藍領工作的社會地位全方面上升。藍領供需不平衡現象非常嚴重,高級技工的缺口可達千萬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理想汽車,創始人今年就說,他們給出更高的工資,讓一線製造員工收入高於當地製造業收入平均值的30%以上。

這個趨勢,已經經過了國外驗證。西方工業國的藍領群體的收入,很早就能超過白領。說一個老數據:2013年澳大利亞的藍領工人每周周薪是1229澳元,相當於7千多人民幣。而白領平均周薪只有1085澳元。

而且,缺少高技術藍領工人的趨勢,是全球問題。英國、法國、德國、芬蘭、西班牙、波蘭乃至整個歐洲「白領過剩、藍領缺人」的趨勢,都無法解決。

中國必然也是這個趨勢。

說完趨勢,說選擇。

未來什麼人能有前途?

三種。

第一,不錯的理工科院校的王牌理工專業畢業生。這部分人,對應的就是未來白領群體的高技術高薪崗位,集中在高端科技行業的研發設計管理等崗位,培養路線是工程師甚至科學家、走高精尖研發的路線。

第二,頂尖高校的文科學生。這部分人適合進體制內,黨政機構這類體制內的優秀崗位和央國企適合他們。在社會大收縮的環境下,體制內依然是個好選擇,但是普通學校的文科生就不要太想了,要知道基層的體制內崗位也一樣卷。

第三,就是高技術藍領。我很真誠地建議,因為這一條,適合大部分普通人。而且高層對這事態度已經很明確了,政治局剛剛進行了一次集體學習,主題就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而且確定了從教育入手改變藍領就業現狀的方向。

在今年,有45所計劃新設立的本科高校正式公示,這裏面有28所高校為職業技術類,佔到全部新設或更名升格高校的六成以上。國家都已經調整教育體系,開始打造高技術藍領預備隊了。

雖然技術藍領現在聽起來還是不那麼誘人,但是穩定,簡單,靠一技之長,值得考慮。

因為對大部分普通大學生來說,一定要意識到,天之驕子不存在了,大家將只是個普通勞動者。

逆天改命從來都充滿沉重,現在尤其如此。

但無論如何,別走反路。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馬江博說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