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有人曬出高考後家長支出清單,我覺得是時候告訴孩子掙錢的真相了

作者:

最近聽到一個新鮮的詞,叫「後高考經濟」

顧名思義,就是隨着高考結束畢業生們旅遊、學車、買買買,掀起了新一輪的消費浪潮。

有人曬出了高考後家長的支出清單:

記者走訪還發現,天津的京東線下店裏,「手機+電腦+平板+耳機」的全家桶賣得特別火爆,受眾正是剛畢業的高中生。

就連雷軍都曬出照片,小米線下門店,擠滿了前來購買電子產品的家長、學生。

博主@曉晴觀也分享說,她有個朋友的女兒,高考完家裏人就給置辦了「三件套」,手機、電腦和平板,而且必須是最新款。

然後又去買了幾套名牌衣服,去美髮店燙了頭髮。

最後還報了旅行團,打算去西藏旅遊一段時間。

而她的父親,不過是在工地打工,每個月工資也沒多少錢。

高考後,很多孩子報復性消費,花錢大手大腳,根本不懂父母賺錢的辛苦。

坦白講,動輒大幾萬的花銷,對普通家庭來說,真的不是一筆小數目。

尤其現在賺錢變得越來越難,父母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可孩子花幾千塊、幾萬塊錢,眼睛都不眨一下。

經濟學家楊長江說過:

「中國孩子壓根就沒有金錢意識,孩子們不知道金錢是從哪裏來的。

在孩子的眼中,金錢就像是一種玩具,一張可以隨意擺弄的紙。他們完全忽略了金錢背後的勞動付出。」

父母不想讓孩子太早知道生活的苦,從來都是盡力滿足要求,給孩子營造一種舒適的生活環境。

如此一來,孩子就永遠體會不到父母的艱辛,也不知道賺錢是多麼難的一件事。

高考已經結束,作為馬上就要步入社會的成年人,我覺得很有必要告訴他們賺錢的真相了。

新聞Knews記者採訪過上海一位網約車司機——磊子。

磊子的車是租來的,每天的租車費是350塊錢。

他想賺350塊錢,至少需要跑8個小時。也就是說,他每天必須先跑滿8小時,之後掙的錢才是自己的。

為了能多賺點錢,他每天凌晨兩點才收工,然後直接睡在車上。

車的後備箱裏,放着被子、牙刷牙膏、洗衣液、摺疊盆等生活用品。

為了減少上廁所的頻率,他一天只吃兩頓飯,很少喝水,工作長達15個小時。

他每天的流水也不過六百多塊錢,除去成本,每個月賺五千多塊錢。

想起武漢的一位老師曾在課堂上問學生,錢是從哪裏來的?

有個男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他說:錢是從手機里掃出來的。

現在的孩子,要求太容易被滿足了,根本不知道錢是要靠賺的。

告訴孩子:錢不是手機掃出來的,是父母起早貪黑,夜以繼日的奔波換來的。

你所有的歲月靜好,都是父母在背後負重前行。

杭州的一位父親,凌晨帶着孩子去菜市場參觀。

凌晨四點的菜市場燈火通明,菜販們已經開始忙碌,每個人眼神里都透着疲憊。

看着忙忙碌碌的身影,父親語重心長地問兒子,你知道他們為什麼不睡覺嗎?

兒子搖了搖頭。

父親說,他們不是不想,而是為了賺錢養家,根本沒覺睡。

有一種悲哀叫,父母在拼命地努力掙錢,孩子卻肆無忌憚地花錢享受生活。

請讓孩子明白,每一分錢都不是那麼容易賺到的。

他們現在所花的每一分錢里,都滲透着父母的淚水和汗水。

父母就像一根上緊了的發條,不敢生病、不敢停下,永遠都在奔波着努力賺錢。

看過一個叫《傲雪寒梅不畏苦》的視頻,非常讓人觸動。

13歲的女孩黃傲雪成績出色,但面對高昂的學費她決定放棄學業,為家庭分憂。

父親毫不猶豫地告訴她,只管好好讀書,學費的事有他解決。

父親騙她說,自己在城裏做木工,幫別人裝修房子,賺錢多還不累。

有一年冬天,黃傲雪去給父親送冬衣,眼前的場景,讓她徹底崩潰。

原來爸爸乾的不是木工,而是在工地扛水泥。

為了給她賺學費,父親一個人攬下了原本需要三人才能搬完的水泥。

看着父親滿身灰塵的樣子,黃傲雪跪在地上,哭着哀求父親:「別搬了,爸,你快歇一下吧。」

父親眼眶含淚安慰她說:「別哭,爸爸掙錢給你讀書。」

為了賺錢,這位父親遭了很多的罪。

而他不過是萬千父親的縮影。

北漂多年的秦志鋒,搭過腳手架,做過鋼筋綁紮工。

綑紮鋼筋的時候,堅硬鋼筋時常扎破他的手腳,鮮血直流,疼痛鑽心,簡單止血後,他還要繼續工作。

除了當鋼筋綁紮工,他還是一個粉刷匠。

背起一桶沉重的白灰泥,坐在木頭架板上,腰上套着一根防護繩,頭頂着樓板開始刷樓。

粉塵和汗水混在一起,順着臉頰流進了嘴裏。

頭髮,眉毛,睫毛,鼻孔里的每根鼻毛,都變成了白色。

沖個澡,能洗出二斤白泥。

還有負重100多斤的背山工,她們是誰的母親?

肩上扛着幾十塊磚頭,被壓彎脊樑的男人,他又是誰的父親?

這個世上,賺錢的工作沒有一份是輕鬆的,沒有一個行業是全然無苦的。

告訴孩子:沒有誰能躺着就把錢賺了,大部分人都是在咬牙堅持。

你花的每一筆錢,都是父母這樣頂着烈日、冒着寒冬掙來的。

你一部手機、一台電腦,可能就是父母在工地數月的血汗。

是父母吃遍了生活的苦,才換來了你現在的衣食無憂。

有位教育學家說過這樣一段話:

「有太多的孩子,一邊心安理得花着父母的錢,一邊又嫌棄父母的工作不體面。

他們永遠不知道,那些錢可能是父母用命掙來的。」

陝西的一個男孩,他的父親是煤礦工人。他一直憎恨父親,因為父親給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一次,父親帶他到自己工作的地方體驗生活。

父親每天都在暗無天日的礦井下工作,喝不上乾淨的水,隨時面臨生命危險。

原來這些年父親一直都在拿命賺錢。

那一刻,他感到很羞愧,也終於理解了父親的不容易。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體恤父母,只有切切實實感受到父母的艱辛,他們才不會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

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拿命換錢。

我曾經看過民間潛水員李自舉的故事。

這個是高危行業,行業准入門檻很獨特:一窮,二膽大,三想錢。

這份工作危險至極,就連保險公司也拒絕給這些人投保。

每天出門之前,他都很懼怕,擔心有去無回,再也見不到家人。

可是不賺錢,怎麼解決生活,拿什麼給孩子教育?

有一次,一個老闆叫李自舉打撈一樣東西,他叫價8萬,對方嫌貴換了人。

結果他剛回到家,就聽到接替自己下去的潛水員,手指在水下被擠斷了。

他聽了心裏一陣後怕,僥倖躲過一劫。

長期潛水,讓李自舉患上了潛水病,血液里有了氮氣,每年都要去醫院減壓。

潛水病沒辦法根治,輕則皮膚病、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重則終身癱瘓。

告訴孩子:這世上,透支身體,以生命為代價,拿命換錢是很多人的常態。

大部分人沒有雄厚的資金、開闊的眼界、靈活的頭腦、高超的技能。

在生活的暴擊面前,很多父母熬夜加班,超負荷工作,從事高危職業。

他們不是不怕死,只是別無選擇。

《中國孩子的金錢教育》裏寫道:

「孩子只知道錢是一張紙,卻不知道錢是勞動所得,需要付出汗水。」

讓孩子知道一個真實的世界並沒有什麼不好的。

只有讓孩子明白賺錢的艱辛,他們才懂得體諒父母的不易。

最後,我也想勸告所有父母:

家裏什麼條件,就怎麼給養孩子。

盡力給孩子好的生活,但不要踮起腳把孩子養成「假富人」。

讓孩子擁有正確的消費觀,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成人禮。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麗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