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資金不知去向!中國知名理財平台爆雷

——中國知名理財平台爆雷 「買了8年,被打回原形」

近期,宣稱「人人都可以是牧場主」,花1000元領養一隻羊就可以獲得收益的養羊理財平台「眾牧寶」出現用戶無法提現的情況。據相關媒體報道,眾牧寶客服發佈公告稱,目前賬上已沒有資金,資金去向不知,警方已經介入。

近期,宣稱「人人都可以是牧場主」,花1000元領養一隻羊就可以獲得收益的養羊理財平台「眾牧寶」出現用戶無法提現的情況。據相關媒體報道,眾牧寶客服發佈公告稱,目前賬上已沒有資金,資金去向不知,警方已經介入。

6月18日,記者根據「眾牧寶」母公司眾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牧科技)官網披露的公司地址,找到了眾牧科技的線下辦公地點,大堂僅有一個保安在值班,來往均是上班和送快遞的人員。大堂並未設置關卡,記者乘坐電梯到了眾牧科技所在樓層,入眼便是「眾牧鮮生」的招牌,但是通往辦公區的門卻用封條封了起來。從貼封條的門縫望去,眾牧科技的大門緊閉着,門上貼着與其App和官網相似的卡通羊形象以及「眾牧」二字,門口的快遞架上還放着幾個未被取走的快遞。

近年來,「雲養」概念風靡,但其背後卻存在一些亂象。對此,業內人士建議,「雲養」模式本質上是一種訂單農業,即便參與真正的「雲養」,消費者也應該有必要的風險意識。

眾牧科技辦公場所已被物業貼封條,上面有「北京XXX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五月十八日封」字樣。圖片來源:每經記者袁園攝

記者實探眾牧科技辦公地址

已被物業貼封條

「請立刻停止買羊!!!」在眾牧寶的App上,這樣的字樣一直在主頁循環着,提醒投資者停止投資。在眾牧寶App的「羊村要聞」一欄中,「眾牧養羊騙局」字樣成為置頂公告。

眾牧寶App截圖

一名投資人對記者表示,他在眾牧寶投資了一年多,目前還有8000元左右沒有提現,App還能正常進入,但購羊的入口已經關閉。根據該投資者的說法,他所購買的羊是虛擬的,自始至終都沒有看到真正的羊。

「我買了8年,在2019年、2023年去了兩次牧場就是信任了才投了幾百萬,五月份被一棍子打回了原形。」在眾牧寶的群里,有投資人表示,自從5月16日,該平台到期羊標出欄後就無法提現了。

但記者注意到,5月15日,眾牧寶App還發出了一份鼓勵投資者認領小羊的活動公告。但是到了5月17日下午,眾牧寶客服就發佈了新的群公告,其中提到,「提現失敗是因為目前賬上已沒有資金,資金去向不知;目前羊只在欄數量60萬隻左右;警方已經介入,大家也可以在當地報警。」

「眾牧鮮生」的招牌還在,其辦公地址已被物業貼封條。圖片來源:每經記者袁園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實地探訪了眾牧科技在北京市朝陽區的辦公地點。雖然「眾牧鮮生」的招牌依然在,但是其所在樓層的辦公室已經貼上了封條,封條日期顯示是2024年5月18日。

「現在已經被貼封條了,也沒見有人來上班了。」當記者以投資人的身份諮詢眾牧科技情況時,辦公樓大廳的保安說道。

「雲養羊」騙局背後的投資理財邏輯

據其官網信息,截至2024年1月份,眾牧平台的註冊用戶已經突破17萬人,眾牧寶官方發佈的2024年4月運營報告顯示,當月羊肉產品發出3256份,養殖收入764萬元,認養88117隻羊,出欄85083隻羊。

為何眾牧寶會吸引這麼多用戶的投資?其背後的投資邏輯又是什麼呢?

眾牧寶將養羊定義為:訂單農業。簡言之就是,由眾牧寶合作的牧場發佈養羊需求,根據採購訂單進行養殖,眾牧寶確認養殖需求後,再將這些需求通過線上的形式提供給投資者,由投資者來選擇認養牧場、認養期限和認養數量,達成協議後,雙方將按照協議去採購羊只、按需養殖。

每隻羊認養款1000元,投資人(認養人)作為甲方,與牧場、眾牧寶的運營方眾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羊只養殖協議》,認養期限有40天、70天、90天、120天、240天和360天六種,認養期限越長收益越高。待小羊出欄後,投資者可以選擇兌換成羊肉,或者在銷售後拿到養羊的分成。

一名眾牧寶投資者發來的訂單截圖

上述投資者給記者發過來的一張訂單截圖顯示,3隻羊對應的購羊金額是3000元,對應的預計出欄銷售總營收為311.7元。下單時間是2024年2月,預計出欄時間是2025年2月。也就是說,這筆投資的預計年化收益率約為10.4%。

每經記者注意到,近幾年,「雲養」概念風靡網絡,但也有部分平台與非法集資、傳銷等糾纏不清。

比如,一種名叫「芝麻牧場」的「雲養」項目近年被多地監管部門通報。信陽市金融工作局去年的一則通報稱,受害人通過在「芝麻牧場」APP中認購「牛」「羊」等牲畜,每月可以獲得固定分紅,並在認購滿一年後得到一次性回購補貼,年化投資回報率高達597%。相關人員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去年5月,汨羅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提醒,中裕百豐裕農園在該市以「雲養雞」模式吸收資金,涉嫌非法集資。其經營模式為:在中貿裕農APP里以70元寄養158天後寄售獲取99元,收益29元;推薦下線可以獲得10%的提成,可以叫其他人來掃你的碼買雞,你可以提成10%;成為地區代理,比如市代理、縣代理、鎮代理,獲得區域高額分紅,拉的人夠多還有獎勵。而底層參與者以70元的價格寄養100隻雞,花費7000元,158天後收穫9900元,再次復投,再經過158天後,將得到14000元,年化收益率超過100%。

去年7月,零陵區人民政府網站上的一則新聞顯示,零陵區金融辦抖音官方號接群眾舉報:該市「零陵區黃古山安置市場某商行」「新田縣公園西路某火鍋店」以賣雞為幌子發展客戶搞「雲養雞」,涉嫌非法集資。經查,零陵區安置市場內零陵區康吉尚品優選農產品貿易商行在該區成立時間12天,代理「衡陽福農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運作的「陶建華衡陽湘黃雞」是衡陽福農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運作的一個網絡養雞盤,其經營模式為:在福農園app里以70元寄養1隻雞,10隻(700元)起售,買10隻送5隻。158天後寄售15隻雞獲取1050元(交錢當天可返利140元,前四個月每個月返利105元,第五個月返490元),投資金額以700元的倍數計算,上不封頂。

律師:警惕高額回報、「保本保息」項目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部分打着「雲養」旗號的騙局,本身跟「雲養」無關,只是用「雲養」的新瓶裝「龐氏騙局」的舊酒,借用新概念進行包裝炒作而已。

在他看來,「雲養」模式本質上是一種訂單農業,其商業邏輯路數是:你在線上訂單預購,線下幫你養(種)植,飼養期滿獲取收益。真正的「雲養」模式養的是實物(業),是市場消費的訂單前置化,是後端市場的養(種)殖規模化、職業化和規範化,是供應鏈流通的降本增效,是新興科學技術與傳統實業的強強聯合,而不是P2P化。

不過,即使參與真正的「雲養」,消費者也應該有必要的風險意識。袁帥表示,有的「雲養」模式中,平台並沒有真正的牛或羊,而是拿別人的牛或羊去掙錢。另外,「雲養」農業的風險對沖很重要,「牛或羊等的養殖並不像汽車、地產等產業,它是非標的,具有更多的不可控性。一旦出現疾病等不可抗力損失,誰來買單也是個問題。目前有的『雲養』模式在後端結合了保險+期貨,提高了抗風險能力。」

針對頻頻被曝光的「雲養」騙局,袁帥告訴記者,在「雲養」創業實踐中,不乏有的企業可能前期參照了訂單農業的邏輯,在預購和預售之後又許諾了回購,而在這個過程中容易出現打擦邊球現象。「因為如果這些企業面向大眾集資的話,會面臨沒有募資資質的合規問題。這些企業在早期可能只是想把事情做成,但是當錢來太快、太多之後,『初心』性質也就變了。後期還可能出現客戶資金被用作別處,甚至資金鍊斷裂等問題。」

袁帥進一步表示,規範「雲養」模式,可能需要監管部門介入。第一,認養「模式」需要控制認養的比例,「假如平台養殖端源頭有一萬頭牛,那麼這一萬頭牛是不能全部拿出來認養,而應該將認養規模控制在一定比例,比如10%或15%,這樣可以保證有一個安全墊,即使認養的部分出現問題,也只佔總量的一小部分,有足夠消化風險的能力。」第二,認養企業需要為認養客戶資金設立專門的共管賬戶或監管賬戶,保證專款專用性,並面向公眾提供可監督。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肖颯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目前曝光的負面案例來看,「雲養」項目存在較高的非法集資風險。「這主要因為這類項目中普遍存在所謂的『保本付息』的情況,即以購買雞、羊等家畜為名,收取項目參與人的資金,同時以保證收益為名許諾明確的投資回報。這就很容易符合刑法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非公不利』(非法性、不特定性、利誘性、公開性)的特徵。此外,由於雲養殖的特性,實際上項目參與人並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所謂的『羊』,如果項目方編造所謂的標的物,實則根本不存在雲養殖中的『雞』『牛』『羊』等,那麼項目方就很容易被認定為以詐騙的手段非法集資,進而構成集資詐騙罪。」

肖颯進一步表示,這類「雲養」項目的推廣模式還有可能涉及傳銷行為,如「掃碼購雞」推薦他人購雞可返利等,就具有傳銷的性質,有很大可能被認定為違反《禁止傳銷條例》,此時倘若根本不存在雲養殖的商品,那麼除了行政違法之外,還有可能直接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肖颯表示,目前一些新興的合規的雲養殖項目可以提供遠程攝像頭觀賞服務,即隨時連接攝像頭,看到自己在牧場認養的小動物,這種不僅增加雲養殖的趣味性,同時還能保證自己所購買的標的真的存在。有助於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同時肖颯也提醒,凡是承諾保本付息、給予高額回報甚至許諾回報率的項目,有很高的合規風險,一定要注意防範資金安全。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