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啥意思?「把低收入人群物理清零」?

——動態清零,貴州高官「透露」一個驚人發現

早在疫情之前習近平就提出「動態清零」了?

1

6月1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貴州省副省長羅強表示,「到去年底貴州年人均純收入低於萬元的人口已經基本實現動態清零」。這則新聞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對此有網友批評「是把低收入人群物理清零嗎?」、「對於『動態清零』這個防疫話語已經有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了」。

還有網友注意到,在上個月末,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就強調「統籌用好公益性崗位,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在新冠疫情期間,「動態清零」作為一個防疫術語而被公眾所熟知。根據官方的說法,「動態清零」並不是指的完全零感染,而是「發現一起、撲滅一起」:既不讓新冠病毒在疫情發生地流行,也防止它傳播擴散到其他區域。

在具體執行之時,它衍生出了一系列「分區分批封控」政策,並啟用了定位追蹤程序「健康碼」,將極端的防控模式滲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冠病毒傳播模式發生變化後,當局仍堅定執行這一政策。例如2022年3月27日開始,中國針對上海市新冠疫情情況採取了封城措施,從而產生了大量次生災害和人道慘劇,民間開始有越來越多聲音呼籲「與病毒共存」。但直到中國疫情政策大轉向(2022.12)前的半個多月前,習近平仍在要求「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

「動態清零」與「零感染政策」的說法有相似點,英文一般寫作「Zero-covid policy」,它是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部分國家所採取的政策,涵蓋了「尋找、檢測、追蹤、隔離和支援」(FTTIS)等科學步驟,其目的是避免醫療系統崩潰造成大量重症及死亡。但在認知到新冠疫情將永久化後,許多國家或地區中止了這一政策,世衛組織亦多次強調「清零政策不可持續」。

中國版本的「動態清零」包括「監測、發現、管控、隔離、救治」等更為細緻的防疫手段,它堅信「在疫情擴散之前,能通過多種方式高效處置疫情」,以實現「最小成本、最大防控」的效果,這種「制度自信」是動態清零政策能堅持如此之久的一個重要原因。

2

有網友檢索發現,其實早在2016年4月,習近平就提出過「動態清零」的說法,但在當時它並非用於防疫領域,而是用在保民生領域,習近平要求安徽貧困地區「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即每個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員實現就業目標。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社會問題矛盾增多的情況下,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線、保民生的兜底責任。要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着手,增強民生工作針對性、實效性、可持續性。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會有一些職工下崗,要更加關注就業問題,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落實和完善援助措施,通過鼓勵企業吸納、公益性崗位安置、社會政策托底等多種渠道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儘快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在安徽調研時的講話(2016年4月24日-27日),《人民日報》2016年4月28日

習近平原話:

由此可以看出,「動態清零」的說法早在疫情出現(2019.12)之前就已經存在,因此它並不是一個防疫期間才發明的專用術語,而更像是一個符合習近平表達習慣的說法被直接用於代指中國的整套疫情防控方針和策略。

在談及就業問題時,「動態清零」的「清零」指的是「零就業家庭」,而在防疫問題上,「動態清零」的「清零」指的是「新冠新增/已感染病例」。其實,「讓零就業家庭清零」本來就是一個不講科學、不講規律、無視現實的提法。如今,當有網友批評習近平仍活在後疫情時代使用「動態清零」的提法的時候,一個更合理的解釋或許是,他一直就在用「動態清零」思路來解決中國問題。

擴展閱讀:

中共高官大言不慚說這話 引網民嘲諷

貴州貧困人口已清零? 被嘲:「人均、動態」是關鍵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CDT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