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名家專欄:通貨膨脹對美國中小企業的衝擊

中小企業是經濟的重要推動力,然而比任何其它行業都更能感受到美國經濟前所未有的變化。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Salena Zito撰文/信宇編譯

在賓夕法尼亞州威斯特摩蘭縣(Westmoreland)墨里斯維爾(Murrysville)小鎮,費里(Ferri)家族將數代經營的雜貨店從賓州的烏龜溪(Turtle Creek)搬遷到這個小鎮70年後,這個家族企業就要退出歷史舞台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和位於其標誌性建築內的獨立藥店「主線藥店」(Mainline Pharmacy)的意外關閉,成為壓倒雜貨店的最後兩根稻草。

這家深受愛戴的家族式雜貨店在臉書(Facebook)社交平台上發佈了一則消息,「懷着沉重的心情」宣佈於5月底關閉,並稱在過去的歲月里,作為「我們社區的基石,……促進了幾代人的聯繫。」

今年2月,在賓夕法尼亞州西部墨里斯維爾小鎮擁有11家分店的當地小型獨立藥房「主線藥店」突然關閉。這些紅白藍相間的藥房遍佈哈里森市(Harrison City)和來弗格林(Level Green)等小鎮,大多數員工的工齡都超過了20年。藥店老闆們說,藥房福利管理公司的付款率急劇下降,藥店收到的報銷往往明顯低於藥品成本。

藥房福利管理公司是一個第三方實體,充當保險提供商和藥品製造商之間的中間人。

根據「主線藥店」在臉書頁面上發佈的帖子,該藥房表示,由於報銷額度過低,自1月份以來,該藥房在17,500張處方上損失了超過35萬美元,並稱這使得該藥房的經營難以為繼。

費里雜貨公司的總經理加里‧西爾維斯特里(Gary Silvestri)說,失去藥店的租金和客流量,這些影響很大,因為藥店佔了他們業務的20%。他說:「這一點,再加上目前食品通脹成本對商店和顧客的無情打擊,使我們的經營難以為繼。」

對於一家社區雜貨店來說,東面幾英里外有「塔吉特」(Target),西面幾英里外有「沃爾瑪」(Walmart),半英里範圍內還有另外兩家大賣場,無論如何,這些巨無霸式的連鎖店帶來的競爭壓力始終在擠壓着他們。與獨立雜貨店相比,連鎖式大賣場的優勢在於它們巨大的大宗購買力,這使它們在降低價格方面比獨立雜貨店更具優勢。在通貨膨脹的時代,消費者為了不超出預算,會在任何地方尋找價格更便宜的貨物,對本地商店的忠誠度自然就會受到影響。

總經理西爾維斯特里說,儘管顧客很想保持忠誠度,然而這很困難:「在某些時候,看緊錢包的壓力自然會讓人決定去哪裏購物。」

行業領先的商品批發行業內容出版商「中央批發」(Wholesale Central)的傑夫‧黑斯廷斯(Jeff Hastings)寫道,自從1962年沃爾瑪、凱馬特(Kmart)和塔吉特等大型賣場開業以來,當地的小型企業,從五金店、服裝店、鞋店到藥店和雜貨店等,一直都在苦苦掙扎,舉步維艱。

他舉例稱,2006年,沃爾瑪進駐芝加哥西區。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當地82家商店紛紛倒閉,鄰近的幾個郵政區域估計損失了300個零售工作崗位。

美國農業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於2023年1月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從1990年到2020年,全美前20大零售店的食品雜貨銷售額佔比翻了一番,而傳統獨立超市的食品零售支出佔比則從1990年的80%降至2012年的62%。

雖然中小企業是美國勞動力的核心,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其倒閉率觸目驚心。一半以上的中小企業在頭五年內倒閉。

費里公司70年來都頑強生存,沒有進入這一半的行列。一個家族企業能延續到第二代,更不用說第三代,這是很罕見的。一路走來,他們在社區里僱用了數千名年輕人,其中許多人本周特地走進店裏,向他們致謝道別。

還有一些工人已經在這裏工作了幾十年,他們、年輕人和顧客在曾經擺滿罐頭、尿布和百餘種商品的空蕩蕩的過道上走來走去,他們眼中的淚水是真實而發自內心的。

總經理西爾維斯特里現年68歲,十幾歲時就開始在費里公司工作,負責堆放雜貨、卸車和掃地等,他在這家商店已經工作了51年,甚至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新肯辛頓(New Kensington)分校上大學時也一直在這裏兼職工作。

他說,離開社區雜貨店不僅僅是離開一棟建築,更意味着離鄉背井,遠離親人。

「這一切很不容易。」他說道,「我看到父母帶着孫子走進來,而我還記得他們50年前陪着自己的父母來到這裏購物。」

據美國小企業協會(Small Business Association,簡稱SBA)稱,全國有超過3300萬家小企業,僱用了6000多萬人。這些小企業是經濟的重要推動力,然而比任何其它行業都更能感受到美國經濟前所未有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工資下降、員工短缺,以及一位在這家雜貨公司工作了幾十年的收銀員所說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通貨膨脹」。

當這些小企業倒閉時,損失往往比人們想像的要更為深重。試想一下,如果不是費里雜貨公司的員工們以某種微小而重要的方式觸動了小鎮廣大居民的日常生活,過去的一周里這些居民就不會心酸流淚了。

西爾維斯特里介紹稱,位於費里大樓地下室的五金店將繼續營業,他們希望有另一家獨立的雜貨鋪能夠加入進來,一展身手。

「我們將拭目以待。」他說道,「毫無疑問,我們公司的關閉肯定會產生一些影響。」

作者簡介:

薩萊娜‧齊托(Salena Zito),在成功的職業生涯中,曾擔任很長一段時間的國家政治記者。自1992年以來,她採訪過每一任美國總統、副總統,以及華盛頓特區高層領導人,包括國務卿、眾議院議長和美國中央司令部將軍等。不過,她卻更熱衷於採訪全國成千上萬的普羅大眾。她曾走遍全國49個州的偏僻小路,透過幾近失傳的「皮鞋新聞」(shoe-leather journalism,意即造訪各地,實地採訪)下鄉走訪的傳統採訪模式,接觸每一位市井小民。

原文:Inflation’s Silent Impact on American Family Businesse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