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環球旅遊 > 正文

奢華郵輪 怎麼成了「海上農家樂」

登船前,誰都沒想到,從《繼承之戰》到《飢餓遊戲》,原來只差一張船票。

「真好玩,下次再也不坐了。」

「在郵輪五天四晚,瘦了五斤。」

「2024年了,郵輪上的自助餐還是要靠搶。」

從2023年開始,國際郵輪公司陸續回歸中國市場,停航已久的航線紛紛迎來復航。在年輕人的想像中,郵輪生活應當是奢華的、鬆弛的,每天睡到自然醒,穿着得體的衣裝,夜間觥籌交錯,靠着欄杆吹拂海風,再在行政酒廊吃一餐優雅健康的「白人飯」。

郵輪已成某種奢華生活的代言。

然而在郵輪行業復甦近一年後,在小紅書上搜索「郵輪游」,得到的答案並不如想像中一樣花團錦簇,優先跳出的不是奢華出片的海上生活,而是年輕人字字泣血的避雷攻略。

今年3月起,首航結束的某家國際郵輪品牌,更是得到了國內旅客的大規模差評。在其官網的宣傳中,這家郵輪品牌號稱是「具有三百年歷史的航海世家」,但在旅客所發的社交媒體分享中,翻來覆去地讀,橫豎都是兩個字——無語。

當人們攢出難得的幾天假期,抱着體驗老錢風華麗生活的期望登上郵輪,迎面而來的實際體驗,卻是被插隊、推搡、搶不到食物,混亂的場面仿如郵輪「大逃殺」。

最終,郵輪旅行成為了年輕人旅行路上遭受的第一場滑鐵盧。畢竟登船前,誰都沒想到,原來從《繼承之戰》到《飢餓遊戲》,只需要一張船票的距離。

從海上迪士尼,到海上農家樂

不知何時開始,郵輪度假成為當代打工人最新流行的消費符號。當代打工人貧瘠的大腦運存空間,用來應付OKR已經捉襟見肘,更遑論事無巨細地規劃旅行行程。特種兵式的閃現終歸屬於象牙塔的年輕人,吃喝玩樂一應俱全、完全無需攻略、不用操心目的地的郵輪游之旅,才是這屆社畜P人的旅行終極烏托邦。

一身班味的社畜們鉚足了勁,要在豪華郵輪過上每日吃喝不愁的躺平人生。不過,遺憾的是,這批嘗鮮的旅客反而成了運營方試錯的「小白鼠」。

對於第一批試錯的旅客來說,剛剛恢復活力的郵輪遊行業,就好像在超市選購方便麵一樣,畫面僅供參考——凍干牛肉粒也是牛肉,脫水蔬菜也能提供少得可憐的維生素

豪華自助餐?水上樂園?高端酒廊?在郵輪過分華麗的宣傳中,這些設施要啥有啥,但在旅客實際的體驗中,都成了可有可無的雞肋。

四月下旬,小紅書用戶@狠人ALB成長記與同學開始了一場五天四晚的郵輪畢業旅行。郵輪從上海出發,途經濟州島、福岡再返航上海。船上有三星米其林大廚,也有佔地不小的水上樂園。此外,泳池、健身房、劇院、酒吧等設置一應俱全。

但是在糟糕的服務之下,一切華麗的設施都失去了光彩。在@狠人ALB成長記的旅途中,船上的秩序可以用混亂來形容。

首先,登船的旅客接近滿載,因而幾乎所有地方都要排隊。其次,船上旅客過分「老齡化」的年齡結構,也讓郵輪游註定與年輕人想像中的「度假風」,有相當大的區別。

首先,是作為「基本」賣點的豪華就餐體驗。儘管所有郵輪旅行都會在廣告中着重宣傳船上的米其林大廚和不限量的珍貴食材,但實際上,想要品鑑珍饈的前提,是要搶得到——那些平日跟人講價都抹不開面子的年輕人,在自助餐廳和大爺大媽們狹路相逢,註定只能吃到大部隊選剩下的殘羹剩飯。

搶也搶不過,排也排不贏,年輕人在船上的自助餐標配,就只能是鐵打的菜葉子加上隨機出現的各類甜品食物。

據紅星新聞報道,一位購買了遊艇會(VVIP)服務的用戶曾表示,所謂的VVIP就是官方服務人員帶着她插隊。這很難不讓人想起之前的迪士尼黃牛,能帶着旅客速刷娛樂項目的硬實力只有兩招:插隊和對罵。

那我不吃自助餐,打不過就跑可以嗎?

事實上,即便來到點餐制的餐廳,你的就餐體驗,可能仍然如開盲盒一般充滿未知。@狠人ALB成長記表示,「這邊的餐廳主打一個有啥上啥,你點的東西是吃不到的,隨機上餐(笑)」。最終,她在餐廳換了兩次餐點,才拿到自己本來點的菜品。

要想改善伙食,只能在郵輪靠岸後再去採購,@狠人ALB成長記在濟州島和福岡都分別買了零食帶回船上。@狠人ALB成長記表示:「我之前一直想當減肥博主,但是怎麼都瘦不下來。沒想到在船上五天四晚瘦了整整五斤。」

而另一位已經體驗過四次郵輪旅行的用戶@PANDAS(旅行版)表示,被人們廣泛吐槽的這家郵輪體驗確實不佳。「服務生不管你點了什麼,而是出了什麼菜就上什麼,再問你要不要。」

此外,本應佔據郵輪度假日程大頭的娛樂設施,運營情況也不盡如人意。@狠人ALB成長記表示,從上船就在期待的水上樂園始終沒開,船上的泳池也不夠大並且擠滿了下餃子的大爺,唱歌跳舞的地方又搶不過其他旅客。

最終,@狠人ALB成長記與同學們在船上找到了一台桌上足球,十幾個人輪着玩。旅程最後兩天,她甚至只能與同學們打起各類桌遊卡牌。這場面雖然快活,但又有些莫名的心酸。

但船上的生活也不是全然無趣,至少船上的演藝人員依然為人們奉獻了一場又一場高質量的演出。只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海上鋼琴師》中人群配着樂曲翩翩起舞的場景,以一種更有特色的形式呈現在國內郵輪之中——爺叔和嬢嬢在郵輪開闢了一片屬於他們自己的廣場舞天地。

左邊是爵士樂隊與魔術表演,右邊是「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好一場酣暢淋漓的文化大融合。

在各種吐槽帖下,有網友評論,「上來之前也沒人跟我說這是海上農家樂啊」。

但比起「海上迪士尼」爆改成「海上農家樂」的落差感,更大的失望之處或許在於郵輪的管理混亂,導致靠岸以後的遊玩體驗也大打折扣。

在@狠人ALB成長記的濟州島行程中,光是下船集合就耗費了一小時的時間。這導致旅客當天在濟州島的實際遊玩時間,只有四個多小時。並且在靠岸福岡後,船方也並沒有吸取經驗優化流程。當天她花了兩個多小時才下船,又經歷了兩個小時才上船。

與此同時,在上船過程中,人群彼此擠軋推搡的情況屢見不鮮。在如此混亂的場面之下,早就被論文和996掏空了身體的年輕人跟小雞仔一樣弱不禁風——搶是搶不過的,能保住前面的位置不被插隊,已是這趟坎坷旅程為數不多的上上籤。

在推搡上船的過程中,@狠人ALB成長記在視頻中表示自己「站都站不穩」,甚至「包上的掛件都被擠掉了」。

在經歷過一切快樂或不快樂的體驗後,乘客往往還要面對一場回歸現實世界的「遊艇摺疊」。畢竟在目睹了一切堪稱FANCY的華麗生活之後,大部分旅客的「棲息地」,終究還是客艙里,那既精緻又逼仄的行政雙人房。

好不容易復甦的郵輪游,別再沉寂了

今年4月中上旬,從上海出發到日本、韓國的郵輪旅行產品幾乎售罄,五一期間的行程更是一票難求。攜程方面也表示,今年以來,短線郵輪游已基本恢復至2019年水平。

事實上,在餘額已經不多的整個2024年上半年,選擇郵輪旅行的海外旅客持續增長。據上海海關消息,國際郵輪復航一年來,上海口岸進出境國際郵輪157艘次、郵輪旅客27萬人次。今年一季度,進出境國際郵輪69艘次、郵輪旅客21萬人次,環比分別增長3.3倍、15.1倍。

更不用說,自今年5月15日起,所有乘坐郵輪來華並經由境內旅行社組織接待的外國旅遊團,均可免簽入境停留十五天——這無疑給火熱的郵輪游,又新添了一把火。

種種數據昭示了一個趨勢,郵輪行業正在復甦且熱度越來越高。然而在復甦之外,另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許多品牌展現出了匆匆上馬的姿態,顯然還未準備好迎接如此巨大的客流。

一個最明顯的數據是,郵輪復航後,郵輪旅客人次增長速度,遠遠迅猛於郵輪艘次的增長速度。以上海口岸數據來計算,去年一季度平均每艘國際郵輪所承載的旅客人次約為813人次,而今年則暴漲到了3043人次。

而評價一艘郵輪的好與壞,除了船的大小新舊以外,更重要的一個參數是乘客空間比和載客船員比。登船旅客一多,這兩項指標就很容易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實際度假體驗。

早在去年九月,某郵輪品牌復航時,就引起過旅客的大規模維權。據界面新聞報道,有旅客房間內的馬桶、空調、電話出現故障報修,有旅客一半旅程浴室沒有熱水。還有部分旅客向服務員反映房門鎖壞了無法上鎖,得到的回覆卻是「門鎖問題太多修不過來,走廊有攝像頭可以不用鎖門」,讓人啼笑皆非。

此外,有旅客表示自助餐種類不多,西瓜山竹都是限量供應,同樣要拼手速,搶完就沒了。

前文所提到的上下船秩序混亂、耗時過久的問題,在這家郵輪上同樣也出現了。據旅客投訴內容可知,該郵輪10月2日抵達日本福岡時,其早晨9點在甲板集合,直到下午1點才被安排下船,其間一直有旅客因為插隊而吵架。

在旅客大規模投訴後,該郵輪品牌向乘客道歉並表示免收所有服務費。有業內人士分析,頻繁出現類似狀況的原因在於郵輪運營商的培訓不足、員工服務隊伍還未完全修復。而單是上船人員的培訓時間是否足夠,就足以影響到郵輪產品服務的質量和效果。

除了服務人員水平參差不齊之外,國內郵輪航線更大的問題或許在於,不同年齡層次乘客的衝突,而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根源依然是郵輪運營方的管理失格。

如果你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中搜索郵輪攻略,會發現在一部分郵輪愛好者之中,流傳着一條潛規則——儘量不要選擇國內出航的郵輪。

原因很多,但一個秘而不宣的原因是國內出航的艘次上,老年人乘客佔比高的概率會比較大。在一些郵輪的分享攻略上,有人會在評論區中直白地詢問:「某某郵輪有沒有阿姨跳廣場舞?」

而這種「老齡化」程度較高的郵輪,在社交媒體上甚至得到了一種充滿歧視性的稱呼——爺奶郵輪。

國內郵輪的口碑滑鐵盧,本質上是兩代人的代際差異和衝突。年輕人對於郵輪上老人的不滿,與「恐童症」有幾分相像。不要說與陌生的老年人共享公共空間一周,即便是與自己的老年親人長期共同居住,也會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細小齟齬,更遑論彼此陌生且沒有信任關係的同船旅客了。

更何況,在國內,郵輪文化本就算不得底蘊深厚。許多登船的老年人也未必了解郵輪文化那些規則,大多數人也是憑藉自己長久以來的生活經驗來行事,因而在更年輕的一代人眼中,這些行為就顯得多少有些「不講武德」。

但歸根結底,維持秩序應該是郵輪運營方的責任,而不是把衝突全部轉移到旅客身上,讓他們產生難以彌合的矛盾甚至彼此對立。

在《海上鋼琴師》的故事中,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們聚在一起,在靠岸的歡呼中又匆忙離開,走上各自的道路,堪稱詩意的畫面。

本來,郵輪游就應該是這樣既詩意又浪漫的旅行方式,從日韓到南亞,從烏斯懷亞到南極三島,一座座海上的移動城堡,幾乎可以帶人前往任何想去的地方。只希望那些經過經年等待才好不容易重新出航的船隻,別被糟糕的管理給拖累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新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