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變臉」毀掉他們 新的動盪正在蔓延

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裏,中國遏制房地產投機的力度越來越大,範圍越來越廣。

上海做出了規定,任何離婚的人在三年內都將受到購房限制,以打擊那些僅僅為了購買第二套住房作為投資而離婚的夫婦。在成都,只有繳納社會福利稅並且搖號成功的當地居民才能購買新房。在唐山,任何買房者都必須持有房產至少三年半。

隨着中國試圖重振嚴重低迷的房地產市場,上述限制,乃至其他地區的限制都已被取消。自去年以來,中國已有超過25個城市取消了所有房地產限購措施,許多地方還取消了阻止開發商降價的規定。

上個月,中央政府更進一步。它降低了首付要求,放寬了房貸規定,並敦促地方政府購買未售出的房屋,將其改造成保障性住房。

但中國刺激購房的一些舉措卻讓中國一個最有發言權的群體不開心,那就是現有房主。

許多房主都是靠省吃儉用買房,將其作為一項主要家庭投資,現在他們擔心,放寬限制會壓低房產價格。在這個由共產黨統治的國家,新政策引發了一股鄰避效應。

在解決占中國經濟四分之一的房地產行業崩潰問題時,政府必須謹慎行事。雖然對經濟的不滿可能會動搖社會穩定,但房主的反彈同樣如此,他們當中許多人都希望自己的房產能為子孫後代創造財富。

今年1月,深圳新建的公寓和住宅。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許多限制都是由幾年前制定這些措施的政策制定者取消的,當時是為了遵守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指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當成都在4月下旬取消限購時,有人在政府網站投訴,稱這對那些在限購政策實施時獲得購房權利的人不公平。投訴稱,自己已經搬到成都,並繳納了數年的社會保障稅,才有資格買房。

「曾經,我把擁有在成都買房的資格當作一種榮耀,一種自我奮鬥的證明,」此人寫道。但現在,誰都可以買房子,即使是那些「對成都毫無貢獻的」的人。此人要求官員「儘快恢復限購」。

近年來,中國罕見的反抗行為之一就是來自房主。從2022年開始,數以萬計的房主聯合起來,拒絕為期房支付貸款。從那以後,政府把敦促開發商完成已售房產建設的政策放在了優先位置。

投資銀行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表示,很難通過取消限制來刺激購買,因為這會加劇人們的擔憂,認為市場出了問題。

「很難及時採取這樣的措施——通常為時已晚,」加西亞-埃雷羅說。「無論如何,這都不是解決辦法。」

但中國刺激購房的一些舉措卻讓中國最有發言權的其中一個群體不開心,也就是現有房主。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國大城市的新房價格已經連續11個月下跌。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4月,房價環比下降了0.6%。較小的二三線城市房價也出現了類似幅度的下跌。

房價暴跌是最近才有的現象。地方和城市政府曾經阻止房地產公司大幅降價。而之前的控制措施則是為了阻止開發商過於激進地抬高房價。

但在去年年底左右,隨着經濟放緩的持續,房屋銷售變得更加困難,地方政府開始允許開發商降價。

去年11月,成都官員在回應政府網站上的投訴時,對當地一家開發商將價格降至標價以下的行為進行了處罰,稱該項目「涉嫌擾亂房地產市場正常秩序」。

五個月後,另一位房主抱怨開發商降價,但遭到了冷落。成都官員表示,由於開發商使用的是「市場調節價」,他們不會採取任何行動。

西安市中心,菲·劉(音)今年1月花了大約300萬元買了一套四居室。後來,她發現,國有開發商保利集團向最近購買類似公寓的買家提供約29萬元的折扣。她說,她了解到,開發商的銷售人員向買家施壓,要求他們支付首付款,然後在收到定金的第二天宣佈大幅折扣。

「大家都會很氣憤,」27歲的菲·劉說。「完全在這欺詐消費者。」

2022年,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保利集團在廣東東莞正在建設的小區。 JADE GAO/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菲·劉說,她家小區的業主打電話給西安市市長辦公室,要求得到相當於折扣的補償。當局回應說,他們無權停止折扣,並將其比作商場的促銷活動。

抗議的業主擔心保利會在施工中偷工減料,以抵消折扣帶來的損失。一些業主前往保利的售樓處時遇到了警察,警察警告他們不要鬧事,或打擾這家國有企業的業務。

「這就是政府和開發商勾結,」菲·劉說。

保利沒有回覆尋求置評的電子郵件。

政府對放寬降價限制解決了兩個長期存在的問題。

首先,它允許資金流向負債纍纍的開發商,用於支付利息和償還貸款。其次,它減少了未售出房屋的庫存。澳大利亞銀行集團澳新銀行估計,處理中國所有未售出的住宅房產需要3.6年的時間,比2014年中國上一次房地產大蕭條的時間長了50%。

政府上月宣佈的將未售房屋改造為保障性住房的計劃尤其引發了摩擦。一些業主對公共住房和私人開發項目混雜在一起感到不滿。

上個月,有人在四川省網站上投訴當地一家國有企業將部分新建房屋改為公共住房。這位兩年前在該小區買了一套房子的人說,有100多套新公寓被改造成公共住房,卻沒有同現有房主協商。在投訴中,此人對於支付高價購買房產,卻只能得到「公租房小區的品質」表示不滿。

雖然對經濟的不滿可能會動搖社會穩定,但房主的反彈同樣如此。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小區價值一落千丈,」此人寫道。「已購房業主都苦不堪言。」

在對投訴的回覆中,這家國有企業表示,它支持國家政策,這些房屋受「市場價格管理」的約束。

凱文·段(音)在長沙一個幾乎完工的小區購買了一套公寓,他說,該小區20棟樓中,有一棟將成為公共住房。他說,業主們非常憤怒,要求將經濟適用房與建築群的其他部分隔離開來。

「我覺得一個商品房小區不應該出現有公租房這種形式,」凱文·段說。「如果我一開始就知道是公租房小區的話,我肯定是不會考慮。」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