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陸國企財務造假 數十萬散戶踩雷 可能血本無歸

進入2024年以來,中國大批上市公司的股票出於各種原因而退市,其中不少國企被查出財務造假。有自媒體梳理了多家國企財務造假案例,發現這些國企造假所涉金額少則十幾萬元(人民幣,下同),多則數十億元,幾十萬投資散戶踩雷,可能血本無歸。

據公眾號「股海風雲大作手」6月5日文章整理,近期有6家國企因財務造假被查。重點訊息如下:

其一,由深圳國資委控股的深圳市特發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特發信息)。該公司從2015年到2019年連續五年造假,包括虛增收入及虛降成本,虛減金額總計超過1.7億元,虛增金額為6,494.77萬元。受害股東12.7萬戶。

處罰結果:對公司罰款800萬元;對董事長罰款400萬元;對董事總經理罰款350萬元;對副總經理罰款200萬元;對兩名涉案人員給予警告,並分別罰款150萬元;對另外三名涉案人員給予警告,並分別罰款100萬元。

其二,由平潭綜合實驗區國有資產管理局控股的海峽創新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海峽創新)。該公司2018年及2019年財務造假,合計虛增營業收入1.22億元,受害股東3.06萬戶。

處罰結果:對公司罰款60萬元;對三名涉案人員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對另一名涉案人員給予警告,並罰款20萬元。

其三,由邯鄲市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實際控制的河北匯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匯金股份)。該公司2021年度報告虛增利潤總額1,524.52萬元,受害股東5.06萬戶。河北證監局對這家公司給予警告,並罰款200萬元。

其四,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控股的「新疆中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中泰化學)。該公司2022年虛增收入超42億元、非經營性資金佔用77億元,受害股東11.4萬戶。公司和控股股東以及八名相關責任人,合計被罰款1,880萬元。

其五,由浙江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實際控制的常熟市國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瑞科技),虛增收入2.26億元,虛增利潤約4,026萬元,受害股東2.2萬戶。公司及相關責任人罰款480萬元。

其六,由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控股的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錦州港),2018年至2021年期間,連續四年財務造假,合計虛增營業收入超過86億元,受害股東10萬戶。錦州港及相關責任人合計被罰2300萬元。

針對上述國企造假案例,公眾號「暴財經」發文質疑,這些國企財務造假動輒數千萬元,多則幾十個億,被發現後,處罰最輕的才罰款480萬元,即使是造假86億元的錦州港,也不過是罰款2300萬元,「這種處罰力度在如此嚴重的財務造假面前,如同隔靴撓癢,簡直就是變相鼓勵造假」。而不痛不癢處罰的另一面,是多達40多萬股民的投資可能會「一夜清零」。

6月5日,實名認證的微博大V馬延明,轉發了另一位微博大V整理的一份正在被調查的企業名單,羅列了數十個涉嫌財務造假或被發現有「異常情況」的企業名稱。

(微博網頁截圖)

針對大批國企財務造假的現象,微博賬號「馬上談」6月5日發帖評論道,首先,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有造假的動機,關鍵還是監管部門有沒有真作為、好作為;其次,國企造假比民企造假更可恨,國企領導為一己之私造假,造成的卻是國有資產流失,全民為此買單;最後,國企造假,是因為它有造假的土壤,國企財產性質可以不變,但是經營模式可以求變。

中國網友對此也紛紛發表評論。

(網頁截圖)

有湖南長沙網友留言:「說的好像還有不造假的公司一樣!」一位湖北網友則寫道:「有些國企也是妥妥的家族企業。祖孫幾代,七大姑八大姨都在為國企做貢獻。」

新疆阿克蘇的一位網友質疑:「上市偷走的股民的錢呢?退市他們運營佔用股民多年的投資錢呢?沒了,就沒了?他們不是人嗎?」一位海外華人評論道:「『真』這個字在當今中國是不存在的。當每個普通人都需要成為各種專家都不一定能避險的時候,這『盛世』與我何干?」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