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國企造假:沒有最狠只有更狠

「濃眉大眼」的國企,竟然也被發現財務造假!

隨着中國證監會對財務造假處罰進入深水區,令股民萬萬沒想到的是,大型地方國企財務造假也被揪了出來。

深圳國企特發信息,2015年至2019年連續5年財務造假,其中四年新增利潤1.7億,被直接ST,9.88萬股民被埋;福建平潭國企海峽創新,2018年至2019年連續兩年虛增營收1.22億,信披違規被ST,3萬股東心塞;河北邯鄲國企匯金股份,2021年虛增利潤總額1524.52萬元,信披違規被ST,5萬股民懵逼;

接着,新疆國企中泰化學,2022年虛增收入42.48億元,被直接ST,11萬散戶踩雷;浙江國企國瑞科技虛增收入2.2億元,被ST,2萬股東徹夜難眠;造假最嚴重的當屬遼寧錦州國企錦州港,營收造假86億,一夜「戴帽」,近10萬股東被一鍋燜。

當下的國企已變成了ST重災區,這完全顛覆了大眾的三觀與認知!

這些國企造假被發現後,罰得最多的也不過特發信息,利潤造假1.7億,相關主體被罰合計不過2350萬,哪怕是造假86億的錦州港,也不過2300萬;罰得少的國瑞科技,公司和高管合計被罰不過480萬。

說實話,這種處罰力度在如此嚴重的財務造假面前,如同隔靴撓癢,簡直就是變相鼓勵造假。

不痛不癢處罰的另一面是,這些企業因為被直接ST,多達40多萬股民的財富可能會一夜清零。

上述這6家造假國企,還只是近期被查到公佈的,隨着鐵腕行動的繼續,可能還會有造假的國企被挖出來。

過去,人們總以為國企管理層只是職業經理人,不像民營企業那樣大量持有公司股票,因此沒有造假的動力。但沒有想到是,當市值管理成為國企的考核目標時,造假也就變成領導升遷的手段。

看來這一舊觀念要改一改了。

對業績造假的打擊,是證監會治理股市的常態,國企需要避雷,民企更需要避雷。微博上有大V整理一份名單,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只要你依然堅守在A股,請務必小心謹慎,堅決迴避那些有可能ST的地雷股,對國企也不能抱有任何的僥倖心理。因為財務造假不僅會被ST而遭遇悶棍,還有可能直接退市而血本無歸。

今年4月份新「國九條」發佈同日,證監會制定《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其中對於財務造假是絕不心慈手軟:

具體來看,一方面,凡是行政處罰認定財務造假的,無論金額大小,均需被實施ST;另一方面,造假金額比例年限達到一定程度的(1年造假2億元以上且超過30%,連續2年造假3億元以上且超過20%,連續3年及以上造假),將被強制退市。

這是好事,但除了退市外,還需要完善相關的制度。

首先,財務造必須要重罰,不能查一下幾十萬了事。過往,證監會每次都是把鞭子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最後,交點罰款撈錢走人,這本就是對造假行為的助紂為虐。

其次,被重罰的不能只是上市公司,還應該包含中介機構。大股東和高管做壞事,應該罰,而配合他們造假的保薦人、會計師事務所、律所、評估機構等中介也應該重罰。

第三,除了重罰,還應該入刑。必須對一切違法違規行為採取最嚴厲的打擊手段,執行最嚴苛的嚴刑峻法!要讓這些違法者為自己的惡行付出最為沉重的代價,讓他們在法律的鐵拳下瑟瑟發抖。否則,就算再重的罰款,一旦在股市里獲得利益大於被罰的金額,他們依然可能會鋌而走險前仆後繼。

第四,有了嚴格的退市制度外,還需要完善的賠償制度。沒有完善的賠償制度,ST就是普通股民的災難!IPO時候坑了一波接盤的散戶,ST又坑了一批套牢的散戶。罰再多錢,坐再久的牢,都彌補不了股民的損失。如卻沒有賠付制度,ST這種處理方式對股民來說,真的太冤枉,太慘了。總不能讓一個錯誤變成另一個錯誤,對上市公司開罰單的時候把股民也給傷得更狠了。

(示意圖)

因此,對於IPO欺詐上市,財務造假的上市公司,應該在退市之前或確定造假期間內遭遇損失的股民。如果企業沒有錢賠付,保薦人、會計師事務所、律所、上市公司董監高,得先行賠付股民。然後,這些機構再去找造假的上市公司算賬。

類似紫晶存儲造假案,中信建投證券等中介機構先賠10億,真正地保護了投資者。

關於以上四點,需要重溫一下當年美股史上最大的財務造假案,看看安然被罰得有多重。

當年,安然虛增6億美元利潤,事情曝光後,安然公司被罰5億美元,高管被罰了1億美元。CE0被判24年,創始人最多可判185年。而提供審計的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隨即破產;負責上市發行的三大投行花旗、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向安然公司的破產受害者分別支付了43億美元的賠償罰款。投資者通過集體訴訟獲得71億美元的賠償金,整個利益鏈條上的參與方全部都受到重罰。

因為此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設立了對上市公司欺詐行為的舉報獎,舉報者可以獲得罰款金額10—30%的獎金,2013年有舉報者因此而獲得了1400萬美元的巨獎。正是這樣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極其嚴厲的懲罰機制,才造就了美股的長期大牛市。

如果中國證券市場學習他們的這一做法,就不會有這麼多財務造假的公司,也不會有這麼多IPO排隊。喚回股民信心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所有上市公司都不敢造假,一旦造假,就要罰得你傾家蕩產。

如果還是「頂格50萬」,那就真不如把市場關了算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騰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