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古人夏天的「現代生活」,真叫人羨慕啊!

夏天雖然炎熱,但似乎並沒有影響到大家追求精緻生活的步伐,點外賣、運動、吃消夜……一個也不落下。你以為自己過得很時尚?如果你知道古人在夏天是怎麼過的,就不難看出他們追求時尚生活的心,一點也不比現代人遲鈍。

叫外賣

許多人為避熱都不在家做飯,而是叫外賣,並很享受這種現代生活。其實,過着「瓷一般精緻生活」的宋代人早就酷愛下館子或叫外賣了。

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卷三「馬行街鋪席」條說「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意思說,做買賣的商販人家,都在食品店買吃的,不在家做飯。而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吳自牧《夢粱錄》等史料筆記所寫「逐時施行索喚」「昢嗟可辦」,說得就更清楚不過了,也就是說,宋朝一般城市皆可隨時叫外賣。當然,那時叫外賣不可能足不出戶。

《東京夢華錄》

減肥

減肥是現代人特別是愛美女士夏天樂做的一件事。而偉大的孔子乃是我國減肥運動的首倡者。《論語》「學而篇」說的「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就是最好的減肥方法。

孔聖人提出這種減肥理念時,還以「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作理論支撐。也就是說,孔子的「減肥方法」背後是有哲學思想指導的。

運動

一般現代人選擇「晨跑」或晚上「暴走」作為夏天主要的運動方式,這更不值得炫耀。文獻記載,2600多年前的趙國人、秦國人等就把「走路」當成最經濟、最安全的運動方式。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帛書《養生方》可辨別的27篇目中就有「走方」、「疾行(跑步)方」的記載。《黃帝內經》則提倡「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到了宋代,「走路」運動已成時尚並普及化。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堪稱「晨跑達人」,宋、明代文人筆記小說皆稱東坡老師不僅平常「安步以當車」,且每天「晨跑5公里,出汗方止」。

消暑

夏天攜家帶眷到海邊消暑,也是一種現代生活方式。古代人也有些追求,孔子早有「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教導。孔子看似說的是「智者」與「仁者」,其實也隱喻山水可助人心靜而身涼。

當然,孔子認為,一個人對山水培育仁愛之情、內心涌動「泛愛眾而親仁」的願望時,就會對魚蟲鳥獸等萬物產生同情之心,進而養成低碳生活習慣。

香囊除汗味

在夏天,愛美女士喜歡用香露、香水等除汗味。其實,用「香」驅汗味並非現代人的新發明,漢代就出現了「濃熏繡被」,乃至香熏手巾等衣物。歷史文獻記載,西漢出現的「熏球」(唐朝稱之為香囊)比香丸稍大一點,多以銀、銅等金屬製成,球壁鏤空,球內依次套設三層小球,每層小球皆懸掛於一個轉軸上,轉軸則固定在外面的圓球上,最內層懸掛焚香的小缽盂。這樣,熏球滾動或轉動時,在缽盂的重力作用下,三層轉軸相應旋轉調整,而缽盂始終保持水平,即使在床上、被子裏和口袋中也放心使用。

唐代的「香囊」僅局限於官宦之家和夫人小姐使用,而宋代的平民百姓都隨身攜帶「香丸」用來改善氣味了,這種「香丸」在天氣高溫和人的體溫雙重「作用」下,散發出來的香味頃刻間就覆蓋了汗味。更重要的是,這種「放香除味」法跟現代人夏天普遍採取「塗脂抹粉」防曬除味法有本質區別,它不怕水的特點和由內向外源源不斷地釋放香氣,基本上跟毛孔出汗是兩條線平行在作業,身體愈熱它「燃燒」出來的香味就愈濃。而現代人所採取的「塗脂抹粉」除汗味正好相反,溫度越高、汗水越多人就越難堪,散發的異味就越刺鼻。由此可見,古人的思路非常清晰,改善氣味必須先「治本」。

吃消夜

無論是《東京夢華錄》,還是《清明上河圖》,都包含了對於宋朝夜市的描繪,市、坊格局被打破後,夜市逐步繁盛,宋朝人自有一套消夜方式。

每年夏天,東京汴梁的州橋夜市生意興隆,通宵達旦,以下甜點俯拾皆是:水飯、水晶皂兒、生淹水木瓜、藥木瓜、雞頭釀砂糖、冰雪冷元子、綠豆甘草冰雪涼水、杏片、梅子姜、香糖果子、間道糖荔枝、越梅、滴酥、紫蘇膏、荔枝膏……

宋朝夜市

羅列了這麼一大堆飲食名稱,其中很多已經失傳,為了讓大夥搞明白它們究竟是些什麼樣的東西,下面小編就來分別解釋一下。

水飯是半發酵米湯,水晶皂兒是糖浸槐豆。宋朝沒有洋槐,只有國槐,國槐能結出長長的皂莢,皂莢里裹着又大又圓的槐豆。槐豆是鹼性物質,可以加工成肥皂,洗臉洗澡洗衣服,也可以煮熟食用。北宋莊綽《雞肋編》云:「京師取皂莢子仁煮過,以糖水浸食,謂之水晶皂兒。」可見水晶皂兒是煮熟之後再用糖水浸泡的槐豆。

生淹水木瓜是糖浸木瓜塊,藥木瓜是用砂仁、薑末、甘草、豆蔻、鹽粒拌勻曬透的木瓜干,雞頭釀砂糖是蜜餞雞頭米,冰雪冷元子是冰鎮湯圓,綠豆甘草冰雪涼水是冰鎮綠豆甘草湯,杏片是半熟黃杏去核切片用糖浸透製成的蜜餞,梅子姜是用薑絲拌梅子製成的蜜餞,香糖果子是用小匣子封裝的各類甜食。宋朝俗語中的果子通常不是水果,而是裹裝的甜食,如蜜糕、糖塠、糖角兒、歡喜團之類,用小匣子裝起來,貼上花花綠綠的標籤,統稱為香糖果子。

間道糖荔枝是雜色荔枝蜜餞。「間道」是宋元白話,意思是不同顏色組成的花紋。宋朝藥典《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卷23有記載:「其市貨者多用雜色荔枝,入鹽梅,暴之成。」意思是宋朝商販喜歡用不同顏色的荔枝做成荔枝幹,看起來五彩繽紛,賣相不錯。

越梅是紹興出產的楊梅。據南宋地方志《嘉泰會稽志》,紹興的楊梅肉大核小,皮色深紫,色香味俱佳。

滴酥是用奶油做的花式小點心。宋朝人從牛奶中分離出奶油,摻上蜂蜜,摻上蔗糖,凝結以後,擠到盤子上,一邊擠,一邊旋轉,一枚枚小點心橫空出世,底下圓,上頭尖,螺紋一圈又一圈,這就是滴酥,又名「滴酥鮑螺」。

紫蘇膏和荔枝膏都是用果汁添加麥芽糖或者蜜糖熬成的果醬。

古人夏天追求精緻生活的創意和實踐還有很多,身為現代人的你是不是很羨慕呢?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上游新聞綜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