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200元一針進口藥賣70萬,醫療反腐再曝驚人細節

最近,網上最震憾人心的信息,莫過於醫療反腐。

「醫院前院長收受100套房」、「一台醫療設備回扣高達1600萬」,這樣的消息炸得人一愣一愣,果然貪慾之門一旦打開,便永無止盡。

醫療反腐的利刃,有如切開了一個毒瘡,奔流而出的膿水,讓人觸目驚心。

一輛再普通不過的二手車,竟是妥妥的「運鈔車」,你敢信?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人民醫院前院長賀憲偉,在現實中奉獻了一段堪比《人民的名義》裏「侯勇吃麵」的精彩名場面。

賀憲偉平日裏穿戴普通,開二手車,看上去生活十分節儉。

可背地裏,他卻是個巨貪。剛任院長半年,就迫不及待要挾醫藥公司:「不給回扣,就不用你們的藥」。

不僅膽子大,賀院長反偵察能力還極強,他約醫藥公司負責人在偏僻的胡同見面談回扣,兩個附加條件是「一隻要現金,二保密」。

收錢時,賀憲偉還有個「四不」原則:有監控的地方不去,用不同手機聯繫,不說話,不下車。

等對方把裝現金的黑膠袋從車窗遞進來,他開車即走,全程不過十幾秒時間。

這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的節奏,沒演練個百八十次,還真達不到。

截止賀憲偉被抓時,他總計受賄375萬。

別以為這是筆「小錢」,當地人均收入低,普通人工作100多年大概才能掙夠這麼多錢。

不過,和其他「院長」比起來,賀憲偉只是小巫見大巫。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的前院長王天朝,收受100套房,100個車位、1.29億,登上了這幾天的熱搜「榜單」。

這「戰績」不禁令人目瞪口呆。

諷刺的是,王院長並沒能像「翻牌子」般在這100套房子裏享受生活,而是在鐵窗里擁有了自己的床輔。

和王院長一起登上「熱搜」的,還有雲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原院長楊文俊,他和得力助手兼親兒子的副院長楊文紅一起,將醫院當成了自家菜園子。

這父子倆在搞錢的路上團結協作,和醫藥代表和醫療代理商親如兄弟,大肆收受賄賂。

楊院長有多猖狂?

他力排眾議,不顧其他醫院領導班子反對,以3520萬元的高價買入價值1500萬的直線加速器,收受了1600萬的回扣。

一筆訂單就讓自己成為千萬富翁,楊院長膽子和胃口之大,讓人瞠目結舌。

這些將醫院當做自家錢袋子,予取予求的人,還只是醫療腐敗案中的冰山一角。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2023年上半年,全國就有近170名醫院的院長、書記、科室主任被查。

山海經》中有一種凶獸叫饕餮,它既冷酷又貪得無厭,什麼都吃,眼前任何東西都不放過,到最後連自己也吃掉了。

這些醫療系統中的蛀蟲,像極了饕餮。

都說醫者父母心,他們卻磨刀霍霍,把患者當做了豬羊。

動輒就是幾百上千萬的「利潤」,這些錢到底是誰來買單?

表面看,醫院是塊肥肉,其實躺在砧板上的,永遠是老百姓。

這些年,「過度醫療」早已不是新鮮事。

今年1月,新京報報道了有關過度醫療的案例。

一個感染HPV-6型病毒的女子去北京鳳凰婦兒醫院治療,這種病是婦科常見低危病毒感染,一般情況下2、3萬就能治好,她卻花了33萬。

因為無法負擔醫藥費,這名女子不得不選擇貸款。

事後,面對女子家人和記者的質問,這個民營醫院的醫務處主任的態度令人氣憤。

她雖然承認過度治療,也同意將醫療費退還給患者,但卻毫無悔意,還理直氣壯地反問:

「既然已經給你退錢了,你反覆追究過度醫療還有意義嗎?」

不知道這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和無畏的底氣是哪裏來的,是職業賦予能掌握人生死的「優越感」嗎?

追究過度醫療,當然有意義!

醫院在普通民眾眼中,已經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吞金獸」。

常有人說:「沒病就相當於攢錢了」,為啥說這話?因為實在是「病不起」。

早在2019年,有一篇「因生病破產」的文章就刷爆了朋友圈。

一位網友的母親腦出血住進ICU,一天各種醫療費用幾千幾萬地花。

醫生明確告訴患者家屬:「能活多久,就要看你們準備了多少錢。」

家人為看病傾家蕩產,賣了兩套房,花了130多萬,在住院72天後,那位網友的母親還是走了。

這個帖子的真實性無從考究,卻被各大平台和無數網友轉載,為什麼呢?

因為它太真實了。

「中國式破產,只是一場大病而已。」這在當下,就是殘酷的現實。

經濟學家朱少平說:「現在的老百姓都害怕生病,因為看病太貴了。」

國產心臟支架成本幾十塊錢,進口的也就200多,但用到患者身上,動輒幾萬,中間翻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差價。

這還不算什麼,200多塊錢的進口藥賣到70萬,才夠狠。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發表了這樣的文章,一針41美元,折合人民幣200多塊的諾西那生納藥劑,在國內的價格是70萬。

你沒聽錯,就是這麼誇張。

諾西那生納是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的患兒的特效藥,有的患兒一年需要注射幾針。

在澳洲,這種藥只賣41美元,而國內竟因為「市場需求小,研發成本高,運輸條件苛刻」,賣到70萬元。

如此巨大的中間差價,懂的都懂。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患者成了醫療行業某些逐利者眼中的「金娃娃」,病越重,「含金量」越高。

一旦住進醫院,各項檢查、各種液體、成堆的藥品便爭先恐後落實到病人身上,甚至有重症患者去世第二天,醫院還在給開着藥。

一句話,只要住着院,就產生醫藥費,至死不休。

過度醫療的背後,自然是有強大的利益驅使。

而藥品也是醫院黑色產業鏈中關鍵的一環。

在這場醫療反腐風暴中,從前像「長」在醫院的醫藥代表們慌作一團,火速解散工作群,刪除和醫生的聊天記錄,如今都不敢進醫院。

醫生的處方權,決定了藥品的銷量。

打個比方,一個患者感冒去醫院治療,醫院藥房裏的感冒藥有十多種,都對症。那麼,醫生開哪種藥,哪種藥的銷量就會好。

所以,醫藥代表會上上下下打通醫院環節,先讓自家的藥進醫院藥房,然後再拉攏醫生,給回扣,來拉動藥品銷量。

近日有曾經做過醫生的人在網上自曝,醫藥代表比親媽還像親媽,對醫生的關懷無微不至。

他們可以在雪地里等到凌晨三點,就為了給剛做完手術的醫生送一瓶好酒解乏。

他們還神通廣大,能打聽到醫生住址、行程安排,在醫生旅遊時製造「偶遇」,累了拿板凳,渴了送西瓜,全程陪游招待。

哪家醫藥代表的周全細緻,打動了醫生,哪家就贏了。

不過,比起驚人的回扣,這些都是小恩小惠。

據說,浙江一個醫院採購47萬的藥品,醫生就拿了15萬回扣。

大到醫療器械,小到藥品、拍片檢查的膠片,甚至進口針頭,回扣金額都明碼標價,從醫生到科室主任每年能拿幾十萬至上百萬的回扣。

巨額的利益背後,是人性的扭曲,醫德的喪失。

所以有人會說,古時候的醫者講「但願世上無人病,寧可架上藥生塵。」如今的醫生二話不說先開一堆藥給你,恨不能讓每個患者都變成藥罐子。

醫者仁心丟到哪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砍柴書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